正文

一種自動化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結構

shiyingbao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裝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化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軸承生產廠家在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生產過程中,取保持器、滾子擺放、內輪擺放、壓合等工序均為手工完成,或者部分工序自動化。由于圓錐滾子軸承的滾子兩端大小不一,圓錐滾子的大小不一致、每個軸承安裝的圓錐滾子數量不同,所以導致裝配上的困難。而且傳統手工裝配圓錐滾子軸承比較復雜,操作難度較大,裝配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化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結構可以有效提高軸承的裝配效率。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化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結構,包括保持器放置臺、滑軌和滾子注入結構;所述保持器放置臺通過電缸驅動并軌道連接于滑軌,所述滑軌依次設有保持器放置位、滾子注入位和內輪裝配位;所述保持器放置位配設有保持器定位架,所述保持器定位架對應于保持器輸送帶的供料端;所述滾子注入結構架設于滾子注入位;所述內輪裝配位配設有內輪搬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保持器定位架設有保持器定位座和定位傳感器,所述定位傳感器感應對應于保持器定位座,所述保持器定位座由旋轉電機驅動并旋轉連接于保持器定位架。

進一步地,所述保持器放置臺頂部設有保持器治具,所述保持器治具設有頂升板,所述頂升板底部連接有設于保持器放置臺內部的頂升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頂升氣缸為雙行程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保持器放置臺底部設有軌道滑塊,所述軌道滑塊底部設有凹型軌槽,所述凹型軌槽包嵌于滑軌;所述凹型軌槽側壁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對應于滑軌頂部兩側的凸軌。

進一步地,所述滾子注入結構包括立板、注入架臺和注入結構;所述立板立設于滑軌長度方向的兩側,所述注入架臺架設于立板頂部且位于滾子注入位上方,所述注入結構設于注入架臺且高度高于保持器放置臺。

進一步地,所述注入結構包括注入層、儲存層和注入艙門;所述注入層的進料端對應于滾子注入管,所述滾子注入管通過系統控制的電機驅動;所述儲存層設于注入層下方,所述注入層的出料端對應于儲存層內部的儲存腔;所述注入艙門設于儲存層底部,所述注入艙門通過氣缸控制開啟或關閉。

進一步地,所述內輪搬運結構設有翻轉夾爪,所述翻轉夾爪通過氣缸驅動并對應于內輪供料端和保持器放置臺。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化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結構可以有效提高軸承的裝配效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術效果:

1)通過設置保持器放置位、滾子注入位和內輪裝配位并設置配套設備可以完成對滾子的自動化注入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2)設置頂升氣缸驅動頂升板向上從保持器治具中心位置頂起,將保持器上升一段行程并對接于滾子注入結構,保證滾子落入保持器內;

3)將頂升氣缸設置為雙行程氣缸;通過第二段頂升將保持器內部的滾子均勻向周圍散開并嵌入滾子窗,便于后續的內輪裝配。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持器放置臺的結構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持器定位架的結構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滾子注入結構的結構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滑塊和凸軌的結構圖;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持器輸送帶的結構圖;

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內輪搬運結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7:一種自動化圓錐滾子軸承裝配結構,包括保持器放置臺1、滑軌2和滾子注入結構3;所述保持器放置臺1通過電缸驅動并軌道連接于滑軌2,所述滑軌2依次設有保持器放置位21、滾子注入位22和內輪裝配位23;所述保持器放置位21配設有保持器定位架24,所述保持器定位架24對應于保持器輸送帶4的供料端;所述滾子注入結構3架設于滾子注入位22;所述內輪裝配位23配設有內輪搬運結構231;保持器放置臺1可以在滑軌2上移動并依次通過保持器放置位21、滾子注入位22和內輪裝配位23,保持器放置臺1在保持器放置位21,保持器輸送帶4的供料端將保持器送至保持器定位架24,通過定位傳感器242定位后移送至保持器放置臺1,然后保持器放置臺1移動至滾子注入位22,滾子注入結構3對保持器內注入滾子,最后保持器放置臺1移動至內輪裝配位23裝配內輪后移送至下一工序;通過設置保持器放置位21、滾子注入位22和內輪裝配位23并設置配套設備可以完成對滾子的自動化注入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所述保持器定位架24設有保持器定位座241和定位傳感器242,所述定位傳感器242感應對應于保持器定位座241,所述保持器定位座241由旋轉電機243驅動并旋轉連接于保持器定位架24;定位傳感器242對著保持器相鄰兩個滾子窗中間的支柱進行定位,不用區分滾子注入的奇偶;保持器定位座241帶動保持器轉動,定位傳感器242對保持器轉動時進行感應并判斷保持器是否完成定位。

所述保持器放置臺1頂部設有保持器治具11,所述保持器治具11設有頂升板12,所述頂升板12底部連接有設于保持器放置臺1內部的頂升氣缸13;頂升氣缸13驅動頂升板12向上從保持器治具11中心位置頂起,將保持器上升一段行程并對接于滾子注入結構3,保證滾子落入保持器內。

所述頂升氣缸13為雙行程氣缸;在保持器放置臺1位于內輪裝配位23時,對已經注入滾子的保持器進行裝配內輪,此時頂升氣缸13進行第二段頂升,將保持器內部的滾子均勻向周圍散開并嵌入滾子窗,便于后續的內輪裝配。

所述保持器放置臺1底部設有軌道滑塊14,所述軌道滑塊14底部設有凹型軌槽141,所述凹型軌槽141包嵌于滑軌2;所述凹型軌槽141側壁設有固定槽142,所述固定槽142對應于滑軌2頂部兩側的凸軌143;通過固定槽142與凸軌143相互咬合可以有效增加保持器放置臺1在滑軌2移動時的穩定性,滿足滾子注入所需的精度要求。

所述滾子注入結構3包括立板31、注入架臺32和注入結構33;所述立板31立設于滑軌2長度方向的兩側,所述注入架臺32架設于立板31頂部且位于滾子注入位22上方,所述注入結構33設于注入架臺32且高度高于保持器放置臺1。

所述注入結構33包括注入層331、儲存層332和注入艙門333;所述注入層331的進料端對應于滾子注入管334,所述滾子注入管334通過系統控制的電機驅動;所述儲存層332設于注入層331下方,所述注入層331的出料端對應于儲存層332內部的儲存腔;所述注入艙門333設于儲存層332底部,所述注入艙門333通過氣缸控制開啟或關閉;滾子注入管334固定在從動齒輪上做圓周運動并將滾子通過注入層331儲存在儲存層332,滾子注入管334轉滿一圈后停止,注入艙門333打開,滾子落入保持器的滾子窗中。

所述內輪搬運結構231設有翻轉夾爪232,所述翻轉夾爪232通過氣缸驅動并對應于內輪供料端和保持器放置臺1。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