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人浸泡在互聯網里長大,
開始有意識地“戒斷”網絡,
一些父母卻成天捧著智能手機不離手,
兩代人相比,到底誰的生活方式更養生?
從00后到80后,一條采訪了4個養生愛好者,
聽他們講自己的養生故事。
編輯 | 謝祎旻
Krista
“我是學生街推拿館的大金主,
開一間推拿館是我的畢生夢想”
Krista 女 00年生 安徽人 學生
其實我高中就開始吃保健品了。藝術高中的女生都比較愛美,刷微博會看到網紅博主推銷各種保健品,什么蔓越莓,美白丸,黑芝麻丸,說可以祛黃淡斑護發養發,還有維C維E可以排毒。那會家里每個月給我四千生活費,我都是拿自己零花錢買的。
高考我上了一本線,我媽很開心,獎勵了我兩萬塊錢,我就跟發小去報了瑜伽班。讀藝高時我就很羨慕學表演的同學有形體課,瑜伽老師跟我們講瑜伽理療輪、高溫瑜伽和空中瑜伽,反正就是讓血液循環更通暢,整個人更放松,體態也更好。
Krista健身照
有一次我看到瑜伽老師后背上有幾塊紅印,她跟我說這兩天熬夜玩手機了,所以去拔了個罐瀉火。我一聽就很心動,自己也去體驗了一把。第一次可太疼了,后背全變紫了,但做完整個人神清氣爽,那之后就開啟了我的身體調理之路。
我現在可是學生街推拿館的大金主,每個月至少消費五六百。每周去一次推拿館,先推拿針灸,再拔罐放血,然后往我脖子上的富貴包擦活絡油,便秘的時候會刮個暖宮,就是很熱的蒸汽對著你的肚子一頓烤。
Krista的養生餐
上學期最后一門專業課結課,通了兩天宵,整個人頭暈眼花,交完作業我就打的去推拿館了。做的時候很疼,刮完很舒服,走出那棟樓的時候我還有點戀戀不舍,然后點了份鮑魚飯和燕窩菊花湯的外賣,敗敗火。
我有兩個罐友兒,她們兩周才去一次,我就這周和這個罐友去,下周和另外一個罐友去。學校周邊五六家推拿館我都去遍了,去拔罐的都是比我媽年紀還大的阿姨,看到我就笑,說年紀輕輕就做保養了啊。每次拔完罐去上課,男生就會調侃我說又去整活兒啦。我有一個罐友談了男朋友就不去拔罐了,覺得影響形象,但我男朋友就說你愛拔拔,還叫我帶他一起去。
Krista
我覺得養生能讓我快樂,大家都喜歡和好看的人玩,氣色變好了,你這個人看起來就會更舒服,自己也會更自信,活得快樂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開一間推拿館是我的畢生夢想,你想到時我都體驗二十年了,肯定在這方面已經頗有研究。我還專門咨詢過能不能修一個中醫的雙學位,或者考這方面的研究生。不行的話我就自學,看看《黃帝內經》,考個營養師資格證什么的。我一定會堅持的。
圖片來自圖庫,圖文無關
“25歲,我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
Yuki 女 90后 杭州人 高中老師
我今年第一年做班主任,平時工作真的太消耗身體了。我們班有5個學生確診抑郁,他們經常跟我說“我不想活了”“我就是個垃圾”這樣的話,家長有事就會打電話找我,有時晚上做夢都在處理學生的事情,周末還有各種新教師的比賽和培訓。
從去年8月底軍訓,到今年1月中旬,我清晰記得,只有兩個周末是完整屬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聚會都沒時間去,平時也很少和他們交流,有這點時間只想多躺一會。
可能也是到了年紀,加上身體和精神壓力比較大,脫發口臭爆痘長贅肉都來了,而且說好的油皮小眼睛不長眼紋呢?這半年來我覺得自己老了五歲,家人同事朋友誰見到我都會說我臉色怎么這么差。沒做班主任那會兒我還是個愛打扮的小姑娘,現在同事都調侃我“形象都不要啦”,朋友也開玩笑說我這半年的關鍵詞是“憔悴”。
我非常害怕,開始買各種養生產品:葡萄籽膠囊、花青素、護肝片、鈣片、VC,還有泡腳桶、生發液、足貼。光眼霜我就買了四五個牌子的,都是五百、上千那種,盡量讓自己衰老得慢一點。
國慶去美容院接我媽的時候,那里的艾灸老師一見我就問我幾歲了,臉色怎么這么糟糕。那幾天我剛好肩頸勞損了,感覺頭有200斤重,用手撐著都累。我心想給自己個機會吧,就去試了艾灸。
說起來有點玄虛,老師先把艾條放在我肩膀和背的各個穴位,然后叫我把意念集中在她每次灸的位置。很快,我的身體開始發熱,感覺頭像開了個口子,有這么一股濁氣排出去。做完我的頭能撐起來了,臉色也紅潤很多,我立馬在美容院辦了卡。
圖片來自圖庫,圖文無關
不過因為工作太忙,后來去的次數也不多,買的保健品有時也會漏吃,這半年來整個人從身體到精神還是很糟糕。1月18號我們正式放假,第一個星期我都在睡覺。
一天睡十五六個小時之后,我媽就說我面色變光澤了。線上復課后我開始規律作息,跟著健身博主做拉伸,腹部、小腿和手臂上的肌肉又長出來了。
休息真的太必要了,現在我每天有時間看書和綜藝,晚飯坐在一起和家人聊聊天,身心都愉悅了很多,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開學后如果身心都被逼到死角,我可能就提辭職了,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Alex旅游照
“因為養生,別人都覺得我是事兒精”
Alex 男 84年生 重慶人 公務員
我一直很注重養生,因為從小體弱多病,五歲以前我媽都擔心我會夭折。高三一群同學去山里面玩,其他人都沒事,就我和一個天天吃藥的女同學全身長疹子,直到大學我媽和我打電話,收尾那句話都是“不要忘記喝牛奶”。
工作后有一陣特別流行養生,好像是2008年前后。單位人手發了一套養生書《不生病的智慧》,上面有各種養生秘訣。那段時間身邊所有人都在討論這本書,比如生吃泥鰍下火。
書上說我們的內火隱藏得比較深,一般的下火藥不能清除,就會導致多夢、入睡困難,還說某某人得多重的病,吃了兩三次就好了。有個男同事去試了說有效,我看了都躍躍欲試,擔心里面有寄生蟲才沒吃。
書上還說可以用背去撞墻,一天撞50到100次,說是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這個我試過,還跟辦公室一個男同事說“誒這個撞背很有效果哦”。
Alex旅游照
這套書后來禁售了,但從那之后我就對養生的信息非常關注。我現在有一整套生活小習慣:熬夜敷面膜上精華,疲勞用眼后眼保健操,久坐游戲后上各種按摩器。
我的工作用嗓比較多,上班幾年嗓音就粗很多,我就備了各種護嗓藥,喝的,噴的,擦的,含的,還有川貝枇杷露糖漿,一天喝幾次都可以。
自己做飯時,盡量不炒菜,各種食材都可以水煮清蒸,但黃豆醬芝麻醬豆瓣醬大豆醬要備齊,酸辣味荔枝味蠔油味都要有,還有香油橄欖油飯掃光冬陰功湯料,它們油脂比較少,而且攝入不多,沒大事。
Alex水煮食材搭配醬料餐
就因為這樣,別人都覺得我是事兒精。我大學時的女朋友、還有我媽我五姑媽都這么說過,比如我一年四季都要穿襪子,因為涼從腳起,他們就覺得夏天這么熱你還穿襪子。大家吃麻辣鍋,別人吃就沒事兒,我卻要去找茶喝,他們就會說你怎么保養得比孃孃還好。
雖然背負著這個評價很久,但是沒辦法,想快樂活下去的欲望太過強烈。如果是和老朋友吃火鍋,我就會搬出重慶比全國數據高一截的直腸癌發病率,他們一般就聽我的,點清湯鍋。如果是見新朋友或者工作應酬,我就默默給自己點兩道清淡的菜,拿清水涮一涮麻辣鍋里的菜,怕別人覺得我年紀輕輕就養生,太老氣。
我和我現在的女朋友能夠走到一起,除了三觀之外,養生觀也一致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你想象一下,兩個人在冬天一起泡熱水腳,吃健康美味的食物,精力充沛地工作生活著,不是很好嗎?
曹蘊
“我過得比我爸媽養生多了”
曹蘊 女 80后 上海人 旅游集團副總經理
養生方面,我可能是天賦異稟。十歲的時候,我在家里看到一套南懷瑾全集,從里面抽出一本《靜坐修行與長生不老》,腿盤起來就開始靜坐。大學時我白天在復旦學歷史,晚上去中醫藥大學學針灸。
我爸媽都是很實在的數學老師,在他們面前,我的這些養生愛好就是小女生玩玩,他們對我在養生上的探索也沒什么興趣。大學我每周回家吃飯時,經常跟他們在飲食上起沖突,他們做飯喜歡油炸,口感偏辣,放很多味精,還喜歡從外面買熟食和腌制品回來吃。
他們養起生來,也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習慣,比如我媽冬天熬阿膠吃,我跟她說體質瘀滯的時候不能吃,她不聽,結果臉上發疹子。
曹蘊打坐
養生的本質,是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吧。我對養生這么有興趣,和我自己曾有過瀕死體驗有關。
那段時間我感情不順,身心都很崩塌,白天在復旦給美國來的學生上哲學宗教課,晚上回到家吃不進東西,心情也很低落。有一次我朋友說他那有特別猛的茶,我覺得可以提振精神,就在朋友那一連喝了四個小時三種不同的老茶。
當天晚上可能也是有點茶醉,躺在床上我突然就快不能呼吸,爸媽打120,擔架把我抬上車的時候,我從玻璃的反射里能看到自己瞳孔在放大,心想“我這么年輕就走了嗎?” 生前做過的所有事情都在眼前翻滾,意識運轉速度是平時的7倍以上。
萬幸我活下來了,之后的幾個月我身體虛弱得出不了門,我就偷偷寫了封遺書告訴自己最值得去追求的就是生命的真相,只有這樣你死的時候才不會恐懼。
曹蘊在梅里雪山
現在我堅持練心養生也有十幾年了。每天花1-2小時練心。1小時是有儀式感的座上練習,會關掉手機,保持脊柱挺直,去覺知自己的念頭。還有1小時是拆分成零散的時間段,比如邊和人講話,邊去覺知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現在我睡眠改善很多,有時工作太多必須要處理完,我會夜里11點多快速入睡,睡到凌晨3點多繼續工作,然后早上8點再起床。如果出差趕飛機要熬夜,我會讓自己在飛機上保持低能耗的狀態,第二天補入一些滋陰的食物。
曹蘊工作照
我記得讀大學的時候,老師點我起來回答問題,我的臉刷一下就紅到脖子根,現在在一千人面前演講,我也不會發怵。
前幾年我爺爺去世,我的父母特別不知所措,反而是我,來教他們如何面對死亡。現在,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遇到問題,他們都會打電話來聽聽我的看法。
最近我媽得帶狀皰疹,我也去求證了病機到底是什么,給她做了一個綜合的治療方案,包括中醫艾灸和西醫的精油療法。在我的帶領下,爸媽也過上了越來越養生的生活。
90后早早熱衷養生的背后,是提前來臨的健康焦慮。
2016年,《柳葉刀》子刊發布了一項跨度15年、納入60萬人的全國性健康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正在每況愈下。
2017年,中國青年報的調查發現,18到35歲的年輕人,只有兩成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合格,一半的人認為自己身體一般,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
丁香醫生發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90后的健康自評分最低,僅為6.6分。在腸胃不好比例、睡眠滿意度、定期體檢比例等多項健康數據中,90后在四個年齡段中也均列倒數第一。
90后的發際線也提前退后了,標志著“中年危機”的提前來臨。
2019年,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的“脫發人群調查”顯示,脫發在30歲左右發展最快,這一代年輕人跟上一代相比,脫發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
整日熬夜打游戲皮膚開始變差長斑長皺紋,每天沉迷美團外賣珍珠奶茶臉上和身上的肉一圈圈的長,直到照鏡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臉和身材已經不再是那個18歲的樣子的。@每天都想吃肉醬意面 95后 女
之前喝冷飲沒事,但是后來發現喝冷飲只會讓每個月的大姨媽越來越不正常跟痛苦,往后喝冷飲的時候就更加心驚膽戰。@林大可愛 90后 女
累倒的一代,靠“養生”來自救
明明正當年的90后,身體為什么比60后還差?生活習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長期過勞。
2014年發布的《中國人健康大數據》顯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過勞死者尤其以年輕白領居多。
中國社科院《人才發展報告》顯示,過勞猝死者中,20到40歲年齡段的死者數量節節攀升,已經占到全部猝死者的四成以上。
過去十年來,90后陸續進入職場。也正是在這十年間,形成了“工作996,生病ICU”的調侃。
2019年,演員高以翔因過勞而猝死,他平時身體很好,還有健身習慣,死時年僅35歲。
醫生、IT、媒體等行業,是猝死高發區,死者年齡越來越小,不斷有28歲猝死、27歲猝死的新聞傳來。
去年9月得知一個設計圈里的好友過勞死了,之前我覺得這種事情幾率很小,而且中年人才會有,沒想到年輕人熬夜傷害那么大。我就想我得保命!@可瑞斯塔塔 00后 女 學生
猝死的前兆是疲勞。在新聞節目《事實說》中,騰訊新聞針對國民疲勞現狀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26-50歲成為最疲勞的年齡層,有超七成人感覺“非常疲勞”或“經常疲勞”。
18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也有近一半的人“疲勞程度高”。
“煩”是最為突出的疲勞感受,其次就是“累”,渾身沒勁、四肢乏力等等。
工作壓力大是導致疲勞感的最主要原因。企鵝智庫2019年末發布的《90后理財與消費報告》顯示,98.4%的90后認為生活有壓力,且學歷越高,壓力越大。
65.2%的90后的壓力來源于買房買車。
第一批90后大學畢業是2012年,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的增速開始放緩。年輕人發現,自己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前景,都遇到了遠比前輩低的天花板。這一代人,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代比自己父母窮的人。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5年的15年間,上海市職工的年工資增長4.6倍,但商品房每平米均價卻增長了6.5倍。對普通上班族來說,如果要在上海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2000年需要花費22年,到2015年,這個數字卻變成了31年。
國外的90后,處境也是類似。2017年末,一位千禧一代的美國青年在《赫芬頓郵報》上發文稱“我們的債務要比父母多300%”,“我們擁有房子的可能性,只有上一代年輕人的一半”,并且預言“我們中的大多數無法在75歲前真正退休”。
在這種情況下,“90后拿一半工資去養生”,也就顯得順理成章,畢竟,就算把這一半工資存下來,也不可能靠自己買房。
對于許多90后來講,還是學生階段,就已經有一部分固定支出用于養生。畢竟,身體是自己的,投資身體的回報是實打實看得見的。
在一條發布的當代青年養生調查中,有將近六成的人認為“身體健康了,才能掌控人生”。
10后都覺得唱小蘋果土了,你說90后養生早??? @吾舟 95后 男 大四學生
年輕不養身,老來養一生。@農夫彡拳 90后 男
《2019國人健康關注度大數據》顯示,18-23歲之間的95后對健康興趣度上升最明顯,達46.9%,漲幅甚至高于50歲以上人群。
年輕人入坑,老年人出坑
根據《2017-2022年中國健康養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16年,我國健康養生產業規模已近4萬億元,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將超過8萬億。
這么大的一個市場,消費者主力越來越多的是年輕人。速途研究院的《90后養生報告》顯示,國內長時間使用保健品的90后占比21.9%,有接近一半的90后會購買保健品,而排斥保健品的90后群體只占3.9%。
與此同時,老年人對保健品的信任度卻大幅走低。據Age Club新老年商業研究院2019年對高收入老人的調研,76%的用戶表示不吃保健品,不少人是因為以前被不正規的保健品騙過很多錢,所以現在對各種保健品都不信任。
90后是數字原住民,擅長從社交媒體獲取信息和辨別信息,也更樂于嘗試養生KOL推薦的新玩意。
一條的問卷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人使用過按摩儀、暖宮褲、護眼寶等養生新科技。超過半數的人曾經嘗試過艾灸、拔罐和按摩等養生服務,將近四成的人使用過葡萄籽、蔓越莓等保健品。
滋補品“零食化”的趨勢開始出現。90后最愛購買的五大養生產品是阿膠、枸杞、養生茶、紅棗和蜂蜜,最熱賣的產品都帶上了“開袋即食”的標簽。
2019年雙十一,白領人群最愛買的健康類產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即食滋補品,比上一年增長111%。
不止一人表示,在養生方面,父母和自己的角色開始反轉。
自己戒斷網絡,父母卻沉迷于刷手機不可自拔。父母熬夜煲劇網購,自己反而成了催他們去睡覺的人。
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比父母更養生。
我爸一天24小時,有18小時和手機粘在一起,沒事就刷抖音新聞微信朋友圈,我會時不時讓他出門遛狗。能緩解一會兒是一會兒。@Helen李 95后 女
我媽太瘋狂了,60多歲,通宵麻將不算事兒!手機不離手,我看著她都怕!真的反過來了,反過來了,是我在監督她,催促她多走走。@夏了個夏天 80后 男 公務員
科學養生,成了90后介入養生這件事情之后的新思潮。父母老一輩那些看起來不太靠譜的養生方法,90后的態度是“批判性吸收”、“迂回性反駁”。
父親以前愛看電視購物,買了各種養生的新奇東西,比如蘊含冬蟲夏草的過濾煙嘴,抽煙的時候順便吸點冬蟲夏草養生養生,想想好像沒毛病?像極了抽爆珠也要抽陳皮爆珠的我,陳皮等于健康,那我抽陳皮煙也等于健康,換算下來,抽煙等于健康,沒毛病。@每天都想吃肉醬意面 95后 女
實在說不過來的,就回歸佛系,自己繼續自己的“硬核養生”。
我媽媽屬于偏方養生學者,每天起床做操,感冒都不吃藥靠喝大蒜大蔥水。我爸是煉丹術六級學者,國內國外保健品一堆,他看不懂國外保健品的保質期和食用方法以致于好多瓶瓶罐罐過期了也不舍得丟,熱衷海參、生蠔、冬蟲夏草、瑪咖這些“神秘物質”。
我呢就簡單了,佛系養生,偶然放縱大吃一頓普遍還是吃牛羊雞海鮮少吃糖淀粉,提高代謝降低胰島素水平,頸椎儀、蒸汽眼罩、足貼、足料包等等裝備齊全,偶爾使用。@福爾摩斯碩 90后 女
我覺得每生一次病,我們就會更加警惕,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會更加重視起來,是作為人類存活下來的本能。@林大可愛 90后 女
圖片來自圖庫,圖文無關
當代青年的花式養生大法有用嗎?不同年齡段的養生星人有什么特點?一條采訪了有1200+健康咨詢經驗的國家級健康管理師劉導,以下是一條和她的對話。
Q:什么叫健康咨詢?
A:通俗點說,就是為客人制訂一套養生方案,結合中西醫的背景將客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重新整理一下,告訴客人怎么樣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好的。
Q:哪個年齡層次的人咨詢最多?不同年齡段的客人養生的動機有區別嗎?
A:25歲之后到35歲之前的客人最多。
95后和00后身體都還比較健康,也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他們來咨詢更多是一種模仿,比如在網上關注到一些博主,覺得她們保養得很好,想向她們看齊。而且95后00后很享受在網上展現生活給別人看,做做料理,泡個腳,泡杯茶,好像就更貼近精致生活。
80后和90年初出生的一批人都已人到中年,他們的訴求就比較具體,一般是身體出現問題了,想要尋求能夠改善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工作生活。
Q:男性和女性咨詢者有什么不同嗎?
A:咨詢我的男性客人一個手掌就掰得過來,有些還是替老婆來咨詢婦科炎癥的。大部分男性不會主動把自己的問題跟別人說,壓力也是壓在里面,不太會表達。
男性和女性思維也不一樣,女性容易依附在某個養生產品上,男性要養生就會加強運動,戒煙戒酒還有調理飲食。部分男性一旦規律起來,比女性更能堅持。比方說運動,他們練練很快就能有肌肉,早上一定會起來跑步,但讓女性循規蹈矩就比較難。
Q:來咨詢的人什么問題比較多?原因有哪些?
A:焦慮失眠、脾胃不和、受冷傷風、便秘口臭,女性的話還有月經推遲提前、經期綜合癥。出現這些問題是生活壓力反映在飲食睡眠習慣上導致的。
往往是12點之后才睡覺,飲食也不是很規律。吃外賣和加工過的零食不健康,但提起健康餐大家又只知道蔬菜沙拉,其實營養搭配就像海洋一樣,每個季節都有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和最營養的搭配方式,還有不同的料理手段和料理器具。實際上,很多問題不用任何產品,把作息飲食調理好就能改善。
Q:你怎么看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養生產品和秘籍?
A: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為了營銷,針對的用戶是一點都不懂養生的人,而且內容都是換湯不換藥,比如“五天瘦五斤,每天吃水果”、“三餐這么吃:五谷雜糧配蔬菜” 、“獼猴桃能美白”,但營養搭配起碼涉及油脂蛋白質和碳水三個方面,不存在什么絕對有效的,最關鍵是要適合每個人的體質。
平時會遇到挺多喜歡養生的人,但是真的想好好養生的,10個里沒1 個,大家都想走捷徑。
Q:養生和養心的關系是什么?
A:每次咨詢我都會跟客人強調心態要擺在第一位,不能太急于求成,養生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三天就改好了。
但大家很少會關注養心,現在是速食時代,都希望唾手可得,一叫就到,心態比較求快求效率。養心這個東西非常慢,慢到切菜倒水瑜伽里的一個呼吸,自己不慢下來是體會不到的。
Q:你會給想要養生的年輕人什么建議?
A:我會建議從不要吃外賣,增加運動量開始,然后畫一張表格,把你每天的養生計劃都放進一個三十一天的表格里,每天做了什么就往里面填色,填的色塊比較多,就說明這周堅持得比較好,慢慢就會成習慣。
養生貴在堅持,只要可以堅持,任何被吹上天的養生之道都是有用的。剛開始培養習慣可能比較難,這時候可以找一個榜樣來激勵自己,等到習慣養成后,堅持就是不費力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