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樣寫美食文案,分分鐘讓人食指大動!

shiyingbao

對文案來說,經常收到客戶這樣的回復:

“這段話寫得不夠有力量。”

“寫得干巴巴的,沒什么感覺。”

“太生硬了,再軟一些。”

“聽起來沒什么吸引力。”

“讀了好幾遍還是不生動,再改改。”

客戶說的“沒什么感覺?” “沒什么吸引力?”,“干巴巴”,要怎么調整呢?

拿食物文案來說吧(一不小心暴露了屬性……) ,好文案有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

“聽了有感覺,猜測大概比較好吃。”

第二境界:

“讀完還想再讀一下,感覺寫得有意思,想試試文案里提到的好吃不好吃?”

第三境界:

“看餓了,口水都流到鍵盤上了,已下單已加購物車已放大眾點評。”

美食文案看起來容易,寫的時候到底有沒有套路可循呢?

一:不斷深入挖掘食物與眾不同的特點,在細節上盡最大能力遣詞造句:

同樣形容好吃,來看看兩種寫法:

寫法一:

“這一盤煎餃外皮酥脆焦黃,內餡咸淡適中,還有一點辣味,雖然看起來很平常,但是吃起來很特別,很好吃,讓人難忘。”

寫法二:

“這個是....這是高湯焦掉發出的香味,

確實這樣的話就不用沾醬了,高湯滲入皮之后,

適度的焦黃確實讓味道更香了啊,

不過應該還不止這樣,也不能說粉粉的,

能讓皮的口感這么清爽,應該是還有用山芋吧,

每吃一個都有新的口感,感受新的味道,

內餡柔潤的好像要化掉一樣,

每嚼一口嘴里就溢滿了鮮汁,微麻微辣的風味,

輕輕的刺激著舌頭,乍看之下,

這些煎餃好像沒有什么特別,

其實里頭下了不少讓人吃起來回味無窮的功夫,

沒想到煎餃也能達到如此美味的地步,這是我頭一次吃到的滋味...”

既然說好吃,到底如何好吃?

煎餃的皮是如何酥脆,餡料又是什么構成,每種構成之間的搭配如何?

當每一口進入口中后,分別是什么感覺?

前中后三個過程里,這份煎餃的味道怎么變化?

每個過程的區別是什么?

盡量直觀立體地描述出來你的每一個細節感觸。

文字的畫面感也是通過細節塑造的,細節越生動,文字就越靈動,看的人也越能根據文字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想象。

所以啊,寫食物的時候,盡量細致入微地描述細節,才可以引人入勝。

不要怕做作,減肥路上蒼天繞過誰?

寫法二的文案來自《中華小當家》的臺詞

二:善用比喻,不要怕天馬行空。

寫法一:

“這款紅茶很好喝,有淡淡的香味,一點都不苦,茶湯清亮,很喜歡。綠茶也不錯,沖泡后香味持久,茶湯顏色很美,和紅茶是不同的味道,非常好喝。”

寫法二:

“紅茶論嬌憨清鮮,不如綠茶。但好在溫潤,比咖啡又多了一份醇和,所以被歐洲人怎么加奶加糖加佛手柑加橘子,都海納百川,反而成為世界性飲料。

綠茶是清銳明凈的女孩子,紅茶是雍容成熟的貴婦。前者如鉆石璀璨,后者如寶玉溫潤,各有所長,但后者疑似更東方審美一些呢。”

寫法一很常見,雖然也突出了紅茶和綠茶的區別,但是區別在哪兒呢?似乎讀不出來。所以客戶說“干巴巴”,“不生動”啊。但是寫法二的可讀性就非常強了。把紅茶和綠茶比作不同的姑娘,你可以不懂茶,但你不至于不懂姑娘吧。

用具象以及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比喻,不僅讓人更容易理解,也顯得文章生動多了。

把你能夠想到的形象隨便比喻,不用擔心跨度越大,魯迅說了:“第一個把女子比作花朵的是天才,第二個比女子比作花朵的是人才,第三個把女子比作花朵的是蠢才。”

所以比喻這件事,不要想之前有沒有見過,盡管寫就是了!

寫法二節選自張佳瑋的書:《無非求碗熱湯喝》——《飲水》

三:重新把自己還原到正在吃的場景中,盡可能清晰直觀地描述當時的感受

“其實一場吃烤物的局應該是烤雞皮做快感的巔峰最讓人沉醉,但是烤秋刀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能量把時間軸橫向無限延長。

要是先吃秋刀魚的身體,肉質細膩緊實,

小小的魚肌肉發達,絲毫沒有懈怠感,

再吃到肚皮上有油的部分,

感覺像吃到了整場的最巔峰,什么都不顧,

只想著讓口中這一小塊珍惜的脂肪消失得慢一點,

再慢一點,全部咽下去還沒來得及好好回味,

又有一口熱清酒的刺激把這種美妙“huchi“一口氣沖開了,

很像可樂里突然加入的冰塊,

氣泡嗤嗤順著杯壁躥上來,滿足!”

很多食客看完以后反饋:“看餓了,口水真的要留下來了,現在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吃一份秋刀魚,再喝一杯冰啤酒。”

(秋刀魚特別好看的圖還沒找到,冥想說一定要全放圖。

秋子就放了自己做的煲仔飯照片)

其實寫美食文案一點都不難,捏準這三個套路,一點點反復找感覺,持續練習,寫完之后不斷地讀,最好在餓的時候寫,會稍微放大一些描述,也會夸張一些感觸。但正是這并不過分的夸張,才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

寫著寫著餓了是么?寫著寫著靈感就沒了是么?

來自秋子的真誠建議——吃治百病。

—THE END—

凡轉載原創文章:請標注:微信公眾賬號:文案君(ID:Mrcopywriter)作者:那口蟲(ID: wenanjun01)并附二維碼,非經同意禁止轉載,否則一律視為抄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