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每天在“假裝”刷牙,可能有超過半數的人都達不到有效刷牙的水平。據一份最新調查,中國97%的成年人有牙結石,88%的成年人有齲齒。由于牙刷很難清潔到牙縫深處,久而久之,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和細菌,就會變成“石頭”一樣的物質,也就是牙結石。
這些牙垢,很容易在世界上的大多數成年人齦上和齦下被發現。牙石是一種鈣化的牙菌斑,主要由沉積在以前存活的微生物殘余之間和內部的磷酸鈣礦物鹽組成。牙結石,不僅讓人口臭、牙齦出血腫痛,還會影響全身健康。
牙石的水平和形成位置是人口特有的,受到口腔衛生習慣、獲得專業護理的機會、飲食、年齡、種族、上一次洗牙時間、系統性疾病和使用處方藥物的影響。
在經常進行口腔衛生和獲得定期專業護理的人群中,齦上牙石的形成僅限于唾液管附近的牙齒表面。在這些人群中,牙石的水平是輕微的,牙石對口腔健康的影響很小。
在這些人群中,齦下牙石的形成與牙周病同時發生(盡管牙石本身似乎對附著喪失沒有什么影響),而附著喪失與牙菌斑相關。
而在那些不經常保持衛生和得不到專業護理的人群中,牙石會發生在整個牙列,牙石形成的程度可能是極端的。在這些人群中,齦上結石與促進牙齦萎縮有關。
而在“低衛生”人群中,齦下結石是廣泛的,并與牙周附著喪失的增強直接相關。齦下結石,又被成為“隱形的牙齒殺手”!
盡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由于無法明確區分牙石和“菌斑對牙石的影響”,齦下牙石對牙周病的病因學意義的完整理解,仍然難以獲得。因此,不能完全確定齦下牙石是牙周炎癥的原因還是結果。
研究表明,齦下牙石至少可以擴大菌斑引起的牙周損傷的半徑。清除齦下菌斑和牙石仍然是牙周治療的根本。
牙石的形成是牙菌斑生物膜石化的結果,礦物離子由沐浴唾液或溝液提供。齦上結石的形成可以通過化學礦化抑制劑來控制,比如牙膏或漱口水。這些藥劑可以延緩斑塊的鈣化,使沉積物保持在一種無定形的非硬化狀態,通過定期清潔來促進清除。這些藥物的臨床療效通常評估為牙齒清潔期間牙垢覆蓋面積的減少。
研究表明,局部應用礦化抑制劑也會影響牙體表面牙石沉積物的粘附性和硬度,促進去除。未來對牙石的研究,可能包括開發改進的齦上牙石控制配方,開發預防牙石形成的治療方法,牙根排毒和清創的改進方法等應用,來評估齦下清創的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