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余堂養生微視頻【養生星期一】專欄是由胡慶余堂國藥號與浙江經視聯合打造的養生類科普知識欄目。
本期視頻我們邀請胡慶余堂名醫館的施仁潮主任,來和大家聊一聊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怎么養?
《黃帝內經》有言:“肝主春,心主夏,長夏主脾,肺主秋,腎主冬”,不同季節所對應的臟腑不同,養生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此時應該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調理養生。
施仁潮主任表示,按照中醫中的陰陽五行學說,秋屬金,人體對應的臟器為肺,此時燥氣當令,人們經常會感到口干、鼻子干、皮膚干,甚至還會干咳,咳得厲害的時候還可能出現少量咳血的情況。
因此,秋季養生需潤燥養肺。
除此之外,入秋后,人們很容易因為秋天的肅殺之氣而“悲秋”。中醫理論中有“七情傷五臟”的說法,所以秋季養生也要注重情志調養,避免動怒,保持情緒平和。
秋天只適合吃白色的食物嗎?
在中醫的養生理論中,有五色對應五臟的說法,即青(綠)、赤、黃、白、黑的藥材及食物對人體的五臟有不同的滋補作用。
秋天對應的顏色是白色,蘿卜、荸薺、百合、銀耳等都是白色的,適合秋季防燥、養肺。
施仁潮主任表示,不僅僅是白色的食物才有養肺潤燥的作用,有條件的朋友可以選擇其他顏色的養生滋補品。
例如綠色的鐵皮石斛,具有滋陰補虛的作用,可以養陰、防秋燥,秋天適當進補一些,對身體大有裨益。
秋天是否適合進補?
秋冬主收藏,營養物質更容易吸收,只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對癥進補,秋天進補也是十分合適的。
但是經過一個夏天的消耗,人體的脾胃功能比較虛弱,此時貿然進補會加重脾胃臟腑的負擔,易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有腸胃功能不佳、咳嗽有痰等明顯癥狀的人群,可以先吃“開路方”,為后續進補打下良好的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