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圣張仲景的夏季飲食養生妙法張仲景對于飲食養生的認識,是自成系統的。其大量的飲食養生法記錄在他的《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認為,年分四季,在不同季節,飲食也要隨之發生改變,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而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兩五、配四加新鮮”的說法。所謂“兩五”就是指飲食中的主食為五谷相兼,粗細搭配;副食中菜肴的性味與烹制的味道要五味適合,不可偏食、挑食。五味分別是辛、甘、酸、咸、苦。這五味包含了所有食物的味道。中醫認為人食用五味來調養身體,但如果食用不當,就會對人體有害。而“配四”就是前文所說的飲食應與四季特點相結合。“新鮮”就是指無論吃什么,都要“以凈為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對疾病的預防。 ?春季飲食應以“甘涼”為主 春季是萬物復蘇之時,冷暖交替,氣溫不穩,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主食主要是用甘涼性的小麥加工成各種面食,再配用一些米粥;副食則應該選用辛甘的食物,如蔥、香菜、韭菜、胡蘿卜、花生、大白菜、雞肉、豬肉等。由于春天氣候開始溫和,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升發,身體內的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起來,所以多用半甘類的食品,用以助陽氣,以利于新陳代謝;同時又配用甘涼的主食,可防陽氣過盛,以致影響健康。 ?夏季飲食應以“甘寒”為主 夏季炎熱,人們經常處于高溫的狀態下,所以這時的飲食應以涼為主。
主食主要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合具有降溫功能的綠豆煮粥;副食主要選用清潤的食物,如各種綠色蔬菜、西紅柿、冬瓜、絲瓜之類以及雞蛋、鴨肉、牛肉等。由于夏天氣候炎熱,人體的陽氣盛于表外,而陰氣則弱于內里,所以選用性味寒涼、甘酸、清潤的食物,既可清熱祛暑,又可以保護陰氣不致過于衰弱。在這季節中,不要吃過多辛辣的食品,以免損傷陽氣,也不要吃過多的冷食,以免傷及脾胃而不利于消化吸收。而在夏天可適當吃大蒜,不僅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由細菌引起的感冒、腹瀉、腸胃炎以及扁桃腺炎等有明顯療效,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效能。 ?秋季飲食應以“甘潤”為主 在秋季,人的身體相對舒爽,但飲食養生仍然重要。在秋天的飲食結構中,主食和副食均用甘潤的食物。主食應以大米、糯米等谷物為主,配用面包、白薯等,而稀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秋天是各種水果成熟的時節,副食除要多吃各種蔬菜之外,還要多吃各種水果,補充維生素;肉類則應多吃豬肉、兔肉、河魚等。由于秋季氣溫有時雖然還很炎熱,但卻非常干燥,不像盛夏時的悶熱。所以多吃甘潤的食物,可以生津祛燥。在這季節中,辛辣食物也是不可以多吃的,尤其是生蒜、辣椒等。除此之外,也要少吃苦寒、甘寒的食物,如苦瓜、黃瓜等,烹制的味道也應注意清淡。
?冬季飲食應以“甘溫”為主 冬季干燥寒冷,人的飲食也應以溫熱為主。一般來說,主食應著重甘溫性味,如玉米、高粱米制成的面食,稀粥中則應常放些蕓豆、赤小豆等;副食應選用具有滋陰或潛陽、理氣功效的蔬菜,如大白菜、青蘿卜、白蘿卜、豆芽菜、木耳等,肉類則多選用甘溫助陽的類型,如羊肉、狗肉、雞肉等。由于冬天氣四季有別,飲食也要有所講究候寒冷,人體內的陰氣很盛,并潛藏于體內,所以多吃這些肉類,既可以溫補陽氣,又避免陰陽失調。同時也可以壯陽以御風寒。在這季節中,所烹制的食品味道應五味相配,不可偏食、挑食。 此外,張仲景對飲用的食品,其原料都要新鮮干凈的,如糧食必須是當年產的,必須現吃現加工,如果發現發霉的谷物,是決不允許加工成米面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