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陽盛陰衰之時,也是邪氣容易上升的時期。”伏“在古代是指”潛藏“,也就是說”三伏天“是”伏邪“之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三伏天的養生食譜,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伏天的養生食譜
1、紅糖姜水
材料:紅糖100克,姜20克。
做法:將姜洗凈,切片狀;煮一鍋開水,放入姜片和紅糖,煮30分鐘即可。
營養價值:民間素來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夏季吃將生發陽氣,祛濕排毒,化痰止咳。三伏天喝紅糖姜水符合陰陽相合,科學養生的原則。
2、山藥排骨
材料:山藥300克、排骨350克,蔥花少許。
做法:將所有食材洗凈,排骨開水泡洗后祛除腥味及血絲;放適量的水在鍋內燜煮排骨,待水開后,放入切好的山藥;燜煮大概20分鐘后,湯色變白,香味飄散,加入適量的鹽和蔥花即可。
營養價值: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并帶有補鈣之效。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伏“的意思是隱伏避暑。即在伏天到來時人們要開始在家避暑了。民間有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所謂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其實三伏天作為每年最熱的時間段,是沒有固定的時間的,大約在每年夏天7月中旬到8月下旬這段時間。
三伏天開始結束時間:一般三伏天開始的時間以頭伏的第一天為起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即為三伏天的開始。而三伏天的結束: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后10天是三伏天的結束時間。
三伏天吃什么養生
1、冬瓜
適用于煩熱、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壓癥患者。脾胃虛寒、腎虛者應少吃
2、黃瓜
爽口、清熱、解暑,還能增進食欲。脾胃虛寒導致的胃痛、慢性腹瀉患者最好少吃。
3、菊花
清香宜人的甘菊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還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體質偏寒的人要少喝。
4、苦瓜
苦瓜具有增進食欲、健脾利胃、助消化的功效,還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但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
5、蜂蜜
據《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燥”等功效。早起后,喝一大杯溫蜂蜜水,有助于化解暑熱。不過,一歲以內的嬰幼兒、肝硬化患者不宜飲用。
6、蓮子
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7、白菜
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熱、養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后體虛者食用,并有防治習慣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別放置過久,以免滋生細菌。
8、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9、海帶
海帶有助于清除體內的積熱,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導致的體力透支。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10、綠茶
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2022年三伏天的養生食譜相關文章:
★ 2022小暑節氣的食物及養生秘訣
★ 2022大暑節氣的養生食物及傳統活動
★ 2022大暑節氣的養生食物及飲食要點
★ 2022小暑節氣的民間習俗及養生食物
★ 2022小暑節氣的食物及養生要點
★ 2022大暑節氣的風俗及傳統美食
★ 2022大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及養生食物
★ 2022夏至節氣的民俗及養生秘訣
★ 2022小暑節氣的來歷和養生要點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