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談:養生飲食篇
THE HEIGHT OF SUMMER
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于機體表面。夏天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夏季養生原則
1、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佩蘭等。
2、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酸角、薄荷、金銀花、連翹等來祛暑。
3、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4、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5、以清為點
夏天氣溫高,人們出汗多,胃口差,當然,如果"清淡"意味著吃東西更要講究衛生,不吃過多的油膩食物,多吃點水果多飲水,那還是有道理的。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天的特點是"熱",故養生的關鍵在于"清"。
5月5日,立夏一過,就意味著炎夏即將來臨,清熱消暑自是成了重中之重,但同時,按照中醫養生學理論,還要吃對東西,以免傷了脾肺之氣。唐代"藥王"孫思邈曾把飲食與季節的變化聯系起來,根據季節的不同和身體的營養需要,將平日里的一日三餐轉變了一種養生健身的方式。
他在《千金要方》中就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中醫五行學認為,夏時心火當令,而苦味食物盡管有清熱瀉火、定喘瀉下等功用,卻會助心氣而制肺氣,因此不建議夏季多吃,以免心火過旺。由于心火能夠克肺金,而辛味歸肺經,所以在夏季,盡管天氣熱,人們可以適當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如辣一些的蘿卜,以及蔥白、姜、蒜等,其有發散、行氣、活血、通竅、化濕等功用,可補益肺氣,尤其是肺氣虛的人更應如此。
《道經》云:"竹筍,乃日華之胎也。服日月之精華者,得以常食竹筍"。唐代著名食醫學家孟詵曰:"藕,乃神仙之食,功不可說"。古人云:"一歲難過關,唯有三伏天"。故,夏防傷暑,防暑濕。茶飲玫瑰花,散悶濁之氣,調好女經脈。養生之益可見也。夏季,陽氣熾盛,主養。夏季,天地交泰,萬物華實。"夏者,天之德也"。夏季,炎熱酷暑,當戒陰濕而養生,此乃增益生機之要。夏季,常食溫暖之食物,至秋可防患赤白痢瘧疾。夏季不宜晚起,以免令人昏沉,精神懵昧。夏季,宜食清心養肺食物。
夏天養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麥冬、小棗、蓮子、百合、竹葉、柏子仁等,養心食物這些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小米、玉米、豆類、魚類、洋蔥、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蘆筍、南瓜、香蕉、蘋果等,少吃動物內臟、雞蛋黃、肥肉、魚子、蝦等,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
骨頭湯熬的好不好,要害在于食材,骨頭湯能起到延緩朽邁的作用。這是由于人體骨骼中最緊張的是骨髓,血液中的紅、白細胞等便是在骨髓中形成的,隨著年事的增大和機體的老化,骨髓制造紅、白細胞的功效漸漸闌珊,骨髓功效低落,直接影響到人體新陳代謝的功效。而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卵白恰好能增能人體制造紅、白細胞的本領。以是對付中老年人來說,喝些骨頭湯加以調治,可以減緩骨質老化;同樣,骨頭湯也能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生長。
燉骨頭湯(或魚湯),最好是用冷水。因為一般的肉骨頭上總帶有一點肉,如果一開始就往鍋里倒熱水或開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得里層的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加溫,蛋白質才能夠充分溶解到湯里,湯的味道才更鮮美。另外,在水開后加少許醋,使骨頭里的磷鈣溶解在湯內,這樣燉出來的湯既味道鮮美,又便于腸胃吸收。同時,燉湯不要過早放鹽。因為鹽能使得肉里含的水份很快地跑出來,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
飲食注意收發,對應節氣而食用。平時挑食需要注意。飲食對于養生來說,就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比如蔬菜瓜果存在著南北差異,吃異地的瓜果容易引起身體不適。養生更偏向于中醫,最大的變數在于自己的身體因素決定了什么時候吃哪產的什么食物,而不是像西醫打這針就能怎樣。如同吃菜一樣。大家這段時期狂熱的追求養生,視為心動。容易受損。
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蓮子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人們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并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此外,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1、補充充足維生素
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果蔬;
2、補充水和無機鹽
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
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夏季蔬果功效之草莓
草莓有增白和滋潤保濕的作用;在夏季食用可以去火、解暑、清熱,夏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較旺盛,吃點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無論對肌膚或身體健康都是很好的。
夏季蔬果功效之西紅柿
西紅柿一年四季都可見,營養也很豐富,它同樣也是清熱解毒的好幫手,用中醫的話來說,西紅柿的作用就是平肝"去火"。平衡皮膚PH值,祛斑美白;用茶匙盛滿西紅柿的醬汁,加拌一小包砂糖,可以用來去除面上的小斑點。
夏季蔬果功效之蘿卜
民間把蘿卜稱為"小人參",這可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哦。蘿卜不僅營養價值高,還是預防上火的好手。對已經氣郁上火甚至生痰的人來說,蘿卜有很好的清熱消痰作用。如果要比拼"降火"能力的話,青蘿卜是最佳,紅皮白心者次之。
夏季蔬果功效之黃瓜
黃瓜皮綠汁多脆嫩鮮美,含水量約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夏季吃不僅爽口、清熱、解暑,還能增進食欲。因為其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通常的糖代謝,糖尿病人食用黃瓜,血糖非但不會升高,甚至會降低。鮮黃瓜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除濕、滑腸、鎮痛也有明顯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禁忌:需要提醒的是,由脾胃虛寒導致的胃痛、慢性腹瀉患者最好少吃黃瓜,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期也最好不要食用。
夏季蔬果功效之櫻桃
櫻桃所含果酸能促進角質層的形成,加快肌膚的新陳代謝。
夏季蔬果功效之柑
酸柑全身都很有價值,尤其它的種子更為突出,其表面粘狀物質的主要成分是果膠,乃食物纖維,其吸水性及保存水分的能力極強,具有天然保濕效果。
夏季蔬果功效之桃
桃子是夏季的典型水果,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性味甘,酸,溫。入肝、大腸經。生津、潤腸、活血、消積、降壓。未成熟的桃干果稱為碧桃干,可用來止汗、止痛;桃核去皮就是中藥桃仁,可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夏季蔬果功效之梨
"夏熱"的起因是春天里的空氣干燥、濕度低,但是如果你身上出現了上火的跡象,那就說明你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入量還是不足哦!梨子是眾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多吃梨對撲滅你的"火氣"是很有幫助的!
夏季蔬果功效之獼猴桃
獼猴桃是女性美容養顏的佳品,品種有40多個,以中華獼猴桃、毛花獼猴桃為佳。獼猴桃性味甘、酸,寒。入脾、胃經。功效清熱止渴,消癰通淋。可用于熱病傷津、煩熱口渴、婦人乳癰、脫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等癥。
夏季蔬果功效之葡萄
葡萄是一種價格便宜保健營養很高的的美味水果。果、根、莖、葉均可入藥。性味酸、甘,寒,入肺、腎、脾經。功效生津止渴,開胃消食,補血安胎。可用于津傷口渴,心煩、尿赤、胃納不佳、血虛心悸等癥。
夏季蔬果功效之荸薺
荸薺洗凈去皮蒂即可藥用。性味甘,平。入肺、胃經。功效清熱止渴,利濕化痰,降血壓??捎糜跓岵?、口渴食少、便赤便秘、肺熱咳嗽等癥,另外對濕熱黃疸、腎炎水腫、部分眼疾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夏季蔬果功效之橄欖
橄欖是很典型的南方果,性味甘、酸,平。入肺、胃經。功效清熱解毒,化痰消積。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咽痛、咳嗽有痰。
夏季蔬果功效之西瓜
西瓜除煩止渴、清熱解暑,適用于熱盛傷津、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瘡等癥,為夏令的主要瓜果,所以又稱為"夏瓜"。西瓜一身都是寶:西瓜瓤、西瓜水可以補充人體的皮膚、肌肉、毛發在炎熱夏季的營養需要。尤其是西瓜所含的維生素、酶類、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夠滋養皮膚,促進食欲,是夏令食療佳品。
夏季天氣炎熱干燥,非常容易食欲不振,吃一些生津開胃的水果可謂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既解口福,又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何樂不為呢?
飲 食 制 作
古人云:"安身之術,必資于食"。先人之話甚有道理。食療湯水可以幫助我們安度暑夏,下面介紹幾款清淡湯水供大家參考。
綠豆木瓜美容養生粥
【材料】:綠豆、大米、百合、小麥、薏仁、木瓜粉
【作用】:此粥清熱解毒,涼血,潤養肺經,安神養膚,對乳腺發育很有幫助。常食能使皮膚變得光潔柔嫩、皺紋減少、面色紅潤。
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薏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據《綱目拾遺》記載:百合"清痰火,補虛損"。
木瓜,被喻為"百益果王",平肝舒筋,和胃化濕,助消化之余還能消暑解渴、潤肺止咳,可用于通乳及治療淋巴性白血病,補充營養,提高抗病能力,抗痙攣。《海藥本草》記載:木瓜"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清熱潤燥粥
【材料】:小米、大米、花生、核桃、松子、杏仁、紅棗、山楂、紅豆等。
【作用】:此粥能養腎氣,健脾胃,清熱潤燥,增強機體免疫和防癌,是一種適合各類人群延年益壽的佳品。
據《滇南本草》記載:小米"主滋陰,養腎氣,健脾胃,暖中"。
據《海藥本草》記載:松子"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據《本草綱目》記載:杏仁"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紅豆"通小腸、利小便、行水散血、消腫排膿、治瀉痢腳氣、止渴解酒、通乳下胎"。
冬瓜綠豆沙
民諺:夏喝綠豆湯,冬煮銀耳湯。綠豆糖水是夏天最經典的消暑飲料,綠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含的蛋白質幾乎是粳米的3倍,李時珍稱之"濟世之食谷,菜中佳品"。夏天喝綠豆湯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煩渴等癥,干燥季節不宜常飲。鮮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熱解暑;干綠豆性味甘涼,能清涼解毒、消暑利水;紅糖甘甜能解毒潤燥。三種食品合用既可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又清甜可口。
【做法】每次可用鮮冬瓜肉250克,綠豆75克,紅糖適量。制作時,先洗凈冬瓜,并去皮及瓜籽,將瓜肉切成小條狀,干綠豆洗凈,有條件可去除綠豆皮。然后將準備好的綠豆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將煮成豆糜狀時,加進切好的冬瓜,繼續煲20分鐘,然后加入適量紅糖調味。
昆布海帶豬脊骨湯
昆布海帶煲豬脊骨氣味清淡、潤氣,具有清熱消滯、利濕除煩的功效,是暑濕之際的既清瀉又營養的飲品,同時亦可輔助治療高血壓、單純性甲狀腺腫、慢性頸淋巴腺炎等。
昆布性寒味咸,入肺、胃經,功能清熱消痰、軟堅散結,降血壓?!端幮哉摗氛J為它"利水道,去面腫",《玉楸藥解》說它能"泄水去濕,破積軟堅"并治"瘰疬癭瘤";海帶亦性寒味咸,入肝、胃經,功能清熱軟堅,清血利尿,散癭瘤結氣和項下硬結。《本草蒙鑒》還說它能:"除脹滿作腫";黃豆、豬脊骨既為藥引,又去其昆布、海帶的寒氣。黃豆性平味甘,既補益又有解熱毒和消暑氣的功效;豬脊骨性平味甘,具補陰益髓之功。合而為湯,既清熱除煩、祛濕利尿又補益。
【做法】昆布、海帶、黃豆洗凈,稍浸泡;豬脊骨洗凈,用刀背打碎,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約兩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西洋參煲水鴨湯
本湯水中的西洋參乃暑熱傷氣之清補佳品,能益氣養陰,清火生津;水鴨乃長年生長于水面之血肉有情之物,能滋陰補血、益胃生津、補而不燥。特別適合濕熱、虛火過重之人,被譽為"補虛勞的圣藥"。
桂圓肉乃補益氣養顏之妙品,善于養血,寧心益智。三種食品配合就能益氣生津,寧心養血除煩。本湯對于暑熱天氣,自我感覺疲勞乏力,汗出過多,口干口渴,精神不足甚為適宜。
【做法】每次用西洋參20克,水鴨肉250克,桂圓肉12克。制作時,先將西洋參洗凈,用刀切成薄片或打碎成幼粒,備用。剖殺水鴨,去除毛及內臟、頭、頸及腳,用清水洗凈血污,然后用刀砍成粗件備用。桂圓肉去除雜質、并用清水略洗凈。以上湯料準備就緒后,同放進湯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湯,煲一小時卅分鐘左右,加食鹽調味,待溫飲湯,食鴨肉及桂圓肉。
山楂湯
【做法】做法: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爛,放入白菊花100克燒開后撈出,然后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冰鎮西瓜露
【做法】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連汁倒入盆內冰鎮。然后用適量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綠豆酸梅湯
【做法】做法:綠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爛,加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金銀花(或菊花)湯
【做法】金銀花(或菊花)30克,加適量白糖,開水沖泡,涼后即可飲用。
西瓜翠衣湯
西瓜洗凈后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加適量白糖,涼后飲用。
椰汁銀耳羹
銀耳30克洗凈后用溫水發開,除去硬皮,與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適量,煮沸即成。
注 意 事 項
在夏季首先要少食糖。因為多食會使身體血糖升高,這樣有利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的生長繁殖,易誘發痱子、癤瘡、癰腫等皮膚炎性病癥。不少糖尿病病人也常并發皮膚癤腫,正是由于體內糖代謝失調、血糖長期過高所致。此外,糖在體內分解時會產生多量的丙酮酸、乳酶等代謝產物,使血液從正常的弱堿性變為酸性,形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弱,各種致病菌便可能乘虛而入,引起癤瘡等皮膚疾病。
此外,在夏季還要忌吃冷元宵、冷糍粑、冷年糕;忌飲隔夜冷茶、冷粥、冷飲;忌吃或少吃麻雀肉、羊肉、韭菜、洋蔥、龍眼肉、荔枝、芥菜、花椒、肉桂、白酒以及炒花生、炒瓜子等炒貨;忌食隔夜葷腥油膩菜肴等。
夏季要以清補為主,如果某些菜館還推薦烏雞、老母雞湯這樣溫補的湯,就適得其反了,而應選擇鴨湯或鴿子湯。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進補應遵循"四季五補"之道,即春季補肝、夏季強心健脾、秋季潤肺、冬季補腎。對于反季節食品,要學會冷熱平衡,如果夏季要吃羊肉火鍋,最好加入一些涼性的配料或配菜,以中和羊肉的溫熱之性。
研究發現老人、兒童以及體制偏虛的人不宜多喝綠豆粥解暑。據檢測發現綠豆粥中的蛋白質含量比雞肉還要多。老人兒童的腸胃功能比較差,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掉綠豆蛋白,因此會引發消化不良。此類人群應該少吃或者是不吃寒性的食物。另外,脾胃虛弱的人一定不要喝綠豆湯,但是可以喝大米小米混合綠豆熬成的粥,因為大米小米都會起到滋補脾胃的功效。寒性體質的和正在服用藥物的人群也是不適合喝綠豆湯的。因為綠豆本身性寒,體寒的人,吃了綠豆會加重病情,嚴重時會引發其他的疾病,而綠豆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會與病人服用的藥物相結合,分解藥性,影響治療效果。
END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