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達保健】“人活一口氣”,養生關鍵是“補陽氣”!

shiyingbao

人活一口氣,養生補陽氣!陽氣不足的4個表現,你占了幾個?

來源→健康時報

“人活一口氣”,養生關鍵在于“補陽氣”!

廣東省佛山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潘佳蕾曾在其醫院刊文中表示,陽氣是我們機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對于人的生命是至關重要,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叫“人活一口氣”,這里的氣就是指“陽氣”。

傳統醫藥中醫名家楊國漢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介紹,人從剛出生時到嬰幼兒時期是純陽之體,隨后陽氣隨年齡的增長而逐年遞減。而生命的過程,也是陽氣逐漸減少直至消耗殆盡的過程。“人活一口氣”,所以要進補,把陽氣補起來,也就是說我們進補的關鍵在于“補陽氣”。

健康時報圖

陽氣不足的4個表現

江蘇省中醫院普內科主任中醫師陸為民發文表示,陽氣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襲、主持氣化開合、維持陰陽平衡的功能。陽氣不足有以下表現:

1、食欲不振

陽氣不足的人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胃口不好,消化能力弱,這是因為陽氣不足導致脾胃運化功能下降,患者要及時調理脾胃補充陽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陽氣漸漸充足。

2、身體怕冷

正常情況下身體會保持一定溫度,我們的手和腳是熱的,如果陽氣不足,離心臟較遠的手和腳就會感覺冰涼,比別人更怕冷。

3、精神差,易疲勞

如果陽氣不足,生命活動能力就會降低,容易出現精神萎靡不振、易疲勞、頭暈乏力、面白無華等癥狀。

4、免疫力下降

陽氣和免疫力是相輔相成的,當體內陽氣充足的時候,人體的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保障。相反,如果陽氣不足,免疫力會下降,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減弱,寒邪容易進入體內,影響健康。

盛夏“攢陽氣”,

一年少生病!

一提到“春夏養陽”,有些人心生疑問:炎炎夏日,再補陽不是“火上澆油”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柳東楊2023年6月在廣東中醫藥刊文中表示,“春夏養陽”的養生觀點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是順應四時、天人相應的養生方法。其實夏季陽氣旺盛,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補充陽氣對體虛的人正是“順勢而為”的好時節。

夏季應該養足陽氣,來幫助我們提高免疫力,一年少生病。

攢住一年的陽氣,

試試這幾招

1、喝姜棗茶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潘毅2023年7月在廣東中醫藥刊文中介紹,夏天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2、吃醋泡姜

潘毅教授介紹,入伏之后,推薦大家可以吃醋泡姜,能生津補陽,不用擔心吃后上火的問題。用鮮嫩姜2斤,加陳醋半瓶,可適當放入冰糖調味,置于密封罐腌制,避光防潮通風腌制1周后即可食用。

3、別太貪涼

熟睡時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空調、睡竹席、長時間吹風扇都會讓寒邪“趁虛而入”,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容易引發感冒、關節痛、心腦血管急癥。冰淇淋、冷飲和凍西瓜也會耗損人體陽氣,特別對脾胃的陽氣損傷最大,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4、避免熬夜

夏季晝長夜短,夜間陽氣應當收斂,如果這個時候熬夜不睡覺,陽氣就要被透支,無法收斂修復,自然就傷了身體的陽氣。而且陽氣未能正常收藏,易生虛熱,即通常所說的“上火”。

5、曬曬太陽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廖慧麗2019年在健康時報發文表示,夏天也需要曬曬太陽來養生防病。熬夜多、運動少,夏天喜冷飲、愛吹空調,這些生活方式會損傷陽氣,導致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經常曬太陽可以補充陽氣,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少炎癥發生;促進骨骼健康;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等。夏季曬太陽最好選擇在上午9-10時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每天曬太陽的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宜。

6、調節情緒

中醫認為陽氣不足的人容易悲傷,如果想補充陽氣,應學會調節情緒,消除不良情緒,例如可以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接受更多美好的事物。

一個簡單的養生動作,每天只需10分鐘,至少帶來5個好處

來源→健康時報

你有多久沒有站一站了?別小看了簡單的“靠墻站”,只要站對了,好處可真不少!可謂是一個隨時可以做的養生動作。

每天靠墻站10分鐘

至少帶來5大好處

1.飯后靠墻站,減肥助消化

吃完飯坐著躺著,不但影響消化,還會長出難看的小肚腩。飯后不如靠墻站會兒,有助于消化,還能減肥。剛開始可以站5分鐘,慢慢延長時間10-15分鐘。站立時注意穿平底鞋。

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治療師薛英杰2023年在該院微信公眾號刊文介紹,靠墻站立是一種反重力的肌肉訓練運動,所以能夠鍛煉全身肌肉,消耗更多的熱量,在緊實身材的同時,還能達到減肥和減脂的效果。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2022年也在人民日報健康號“醫學減重專家陳偉”上指出,如果沒時間運動,可以靠墻站立。持續標準站立一分鐘,就可以有效消耗熱量。

2.靠墻站,幫助放松腰椎和頸椎

薛英杰治療師介紹,靠墻站立能夠充分放松頸椎和腰椎。在靠墻站立的時候,頸椎和腰椎能夠保持自然的正常生理曲度,不至于因頸椎前屈和腰椎前屈而導致頸椎和腰椎的椎間盤壓迫。

3.靠墻站,自覺矯正脊柱

薛英杰治療師介紹,靠墻站立時能夠自覺矯正脊柱,因為正常成年人會有一定的脊柱側彎的情況,通過靠墻站立,能夠對脊柱有一定的調節和矯正的作用。

4.靠墻站,糾正駝背

很多人由于駝背,常常有脖子前傾的習慣,不但身高大打折扣,連氣質都減分許多。對于輕微的駝背,貼墻站立就是一個不錯的矯正方法,簡單有效。

5.靠墻站,可以糾正走路姿勢

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琴璐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走路是最安全的運動,老少皆宜。但走路的姿勢不能太放松,需要抬頭挺胸收腹。按正確姿勢行走,才能帶動人體13塊大肌肉群同時運動,從而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現在很多人其實走路姿勢不正確,經常靠墻站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方法。

靠墻站有什么注意事項?

薛英杰治療師介紹,我們應該學會如何使用墻壁來改善我們自己的姿勢和適當地改善我們的骨性位置。

1.腳掌并攏,腳后跟緊貼墻壁,腳趾和膝蓋向前。

2.小腿肚緊貼墻壁,若無法貼緊墻壁,可能有O型腿或者膝關節僵硬的問題。

3.收縮大腿內側肌肉。

4.臀部力量向內側夾緊,使髖關節外旋能使雙腿自然向前。

5.挺胸抬頭挺直上半身,此時,墻壁與腰部的空隙以一個半手掌的距離最佳,若空隙過大時,將腹部肌肉收緊,讓背部可以更加緊貼墻壁。

6.肩胛骨緊貼墻面,兩肩同高為水平線,手臂靠身體兩側自然下垂。

7.下巴與頸部肌肉收緊,后腦勺緊貼墻壁。

健康時報圖

建議每天可以站5-10分鐘,不宜超過半個小時。須持續堅持,長期就會有效果。

103歲國醫大師朱南孫去世!她留下了這些寶貴的養生方法!

來源→健康時報

12月21日上海中醫藥大學發布訃告,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朱南孫去世,享年103歲。

朱南孫100歲時仍在堅持出診。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經常有人問我保健秘訣,還說我一定服用了什么祖傳妙藥。世上并沒有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不過養生的確是一門學問。”

養生是一門學問,

她留下了寶貴的養生方法

1.從來不吃油炸食品

多年來,朱南孫一直堅持飲食清淡,從來不吃油炸、油煎等容易上火的食品,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忌口。不過對于自己喜歡的食物,朱教授也會做到克制自己不多吃。

跟藥補相比,她更傾向于食補。當歸羊肉湯可以補氣血,山藥能夠健脾。在日常診療中,朱教授會推薦患者食用一些藥膳來調理身體。

比如:氣血虧虛型的痛經患者可以食用韭菜炒雞蛋、蔥姜雞鴨血湯、赤砂糖滾雞蛋、韭菜炒豬肉絲等菜品來益氣養血,溫宮散寒止痛。

氣血虛弱型閉經的患者可以食用桂圓紅棗湯、紅糖生姜滾水潽雞蛋、紅棗木瓜豬肝湯、紅煨鴿肉、當歸紅棗粥等菜品來益氣養血。

產后缺乳的患者可以試一試活鯽魚蝦米湯、金針燉肉、豬蹄金針米酒湯、海帶佛手漿、酒釀蛋羹、鯽魚湯等菜品。

2.每天用手按摩頭皮

相對于同齡老人,朱南孫的頭發發質依然很好,數量很多,而且很多都還是黑的。

中醫講“發為血之余”,朱教授說自己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用手按摩梳理頭皮,促進頭部供血,早上起來精神也比較好。

具體做法:兩手手指半彎曲,用5根手指的指尖由前向后梳撓頭皮。先梳頭皮中線附近,依次向左右兩側及耳朵上方頭皮移動,大約移動兩次便可將整個頭皮撓一遍,可以重復做4~6遍。

3.每天堅持按摩后背

朱南孫回家就會按摩身體,由家人幫著按摩后背。一天兩次,下班回來按按,睡覺前或者看電視時候按按。背部有心俞、肝俞、腎俞三個重要穴位,朱教授說“按摩之后舒服,血脈都活了,經絡也打通了”。

4.每天睡前熱水泡腳

朱南孫說:“倘若白天勞累了,或者有什么心事,為不影響睡眠質量,我就在睡前泡腳,水溫比平時高一些,泡上15~20分鐘,讓血壓降下來。”朱教授一直血壓正常,體重也始終保持在52~53公斤,每天能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跟堅持睡前泡腳有著很大的關系。

5.年紀大也要經常運動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朱南孫最喜歡的一句話。朱教授熱愛運動,年輕時喜歡打籃球、棒球,她認為,運動不僅能使身體保持活力,還能帶來融洽的人際關系。“人無論到什么年紀都要想辦法活動,動起來就能產生活力。”如今雖然不能打籃球了,但之前90多歲的朱教授每周去醫院問診的時候,都是走樓梯上去的。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拍攝制作“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大型視頻訪談節目,當時99歲的朱南孫教授出鏡。

6.多讀書動腦多交流

中醫主張“動則生陽”,同時也提倡“動中取靜”。朱南孫不僅熱愛運動,更喜歡讀書看報,閑暇時她最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獨自習書。朱教授認為多接觸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了解他們的思想觀念,才能保證不與社會脫節,這也是長葆青春的秘訣。

7.開心很關鍵,不亂吃補品

“快樂的事情記住,不快樂的事情都忘掉”。朱南孫強調養生首先要養心,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

研究女性健康一輩子,朱教授坦言,女性養生的關鍵不在于吃多貴的補品,也不在于用多貴保養品,而是要開開心心,“總是多愁多慮,疾病就會跟著來,現在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比以前多,我看和現代人思慮多、壓力大有關。”

8.鐘情西洋參湯和三豆飲

朱南孫不推崇藥補養生,但一碗具有滋陰功效的西洋參湯卻一直堅持喝。

西洋參湯:取枸杞子 15 克、西洋參 6 克,隔夜煮好,早上起來溫一下就可以喝了。

她介紹,西洋參性平,四季都適合,有滋陰補氣之效;而枸杞子補血、明目。脾虛的人放兩三顆紅棗,腸胃不好以及咳嗽、感冒沒完全好的不建議喝。

此外,對于皮膚暗淡、色斑暗沉的女性患者,朱教授曾推薦她們在家自制一款“三豆飲”來調理。

三豆飲:取綠豆、黑豆、赤小豆各20克,生甘草6克,煎湯代茶飲用,還可將豆子煮爛后單獨挑出食用,有利水消腫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