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季養生,8個小常識,建議收藏做好

shiyingbao

秋天如何養生?

這個問題,別以為只是中老年人才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都聽說過一句古話叫“多事之秋”。里面其實就包含了一層養生的含義,也就是告訴人們,即使看上去秋高氣爽的日子,如果不注意養生,也就有可能變成“多事”的季節。

正常來說,秋季的主氣就是“燥”,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秋季防燥。因此,秋季養生,滋潤防燥就是一個主要議題。

如下幾個養生小常識,建議您收藏后參照做好:

1、常喝白開水:

即使氣溫不是很高,我們的身體不覺得出汗的時候,隱性失水量大概也在一升左右。如果氣溫高一些,勞動強度大一些,這個失水量還會增加。而干燥的秋季,人體的失水量也會大于這個數字。

因此,秋天來了之后,我們首先就是要多喝水,白開水就是最合理的補水方式。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適當加點蜂蜜,能起到更好的滋潤補水作用。

2、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說秋天的起居作息要“早我早起,與雞俱興”。

由于秋季之后,自然界的陽氣逐漸收斂,陰氣也越來越盛,我們的起居作息就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就能防止陽氣的散發,同時保證肺氣的宣肅。

而秋季的早晨,也是一天里空氣最清新而濕潤的時候,早睡早起就有利于我們收斂神氣,保持身體的活力。

因此,秋季的作息,我們最好能在晚上十點前睡覺,早上6點左右起床,這就比較符合秋季的養生之道。

3、笑口常開:

人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秋季養肺,但卻少有人知笑也是一種養肺的手段。

我們在哈哈大笑的時候,能夠更好地宣發肺氣,從而提高身體的氣機交換。同時,笑的時候還能活躍全身多處肌肉組織,對上呼吸道有更好的清潔作用。

更難得的是,就情志而言,笑肯定是能克制憂傷的,古人說“傷春悲秋”,人們在秋天更常滋生一些悲傷的情緒。如果能適當多笑一點,也就能更好地遠離悲傷,起到養肺的目的。

4、防御風寒:

秋季的氣溫整體是一個下降的趨勢,俗話說“春捂秋凍”,并不是讓我們一開始就把鏡子捂得嚴嚴實實,而是遵循一個漸進的過程,適當保持清涼的刺激,這樣能提高身體抵御風寒的能力。

但也要注意避免風寒之邪的侵襲,秋風蕭瑟、寒露如霜,不要在早晚沖冒露水風霜,外出時適當穿點長厚衣服,更好地避免風寒。

5、喝粥暖胃:

秋天的早上,我們一般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涼意,起床洗漱后,適當喝點溫開水,能夠溫暖全身。

同時,還可以早上喝一些養胃的稀粥,借助溫暖滋潤的粥水,能更好地溫潤胃經,從而保證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適合秋季喝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等等,也可以用百合冰糖配上粳米熬粥,起到健脾益胃、養肺生津的好處。

6、喝湯滋潤: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便秘,其實這就是秋燥導致腸道津虧所致,同時還會有口鼻干燥、皮膚干燥等不適。

我們可以適當多喝點湯水來滋潤身體,尤其是飯前喝點湯,既可以滋潤消化道改善食欲,還能起到更好的補水滋潤作用。

一般來說,秋季喝湯不適合過于滋膩的食補,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清潤的藥食燉湯,如玉竹燉雞湯之類,每周堅持兩三次左右,給身體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能夠滋陰生津。

7、科學運動:

秋天為什么還要運動?我們只要回憶一下自己的習慣,每每到了秋天,就會有一種疲乏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秋乏”,而運動正式消除秋乏的好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的運動需要講究科學,并不適合劇烈的運動,而是以“動”起來為目標。

比如,我們可以走出門去散散步,爬一些不太高的山,或者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等等。這些都能提高人體的興奮性,從而使人精神更加飽滿。

8、秋季吃白:

中醫認為,白色上應秋氣,里通于肺,而白色食物就是秋天比較適合多吃的食物。我們熟悉的白色食物有百合、山藥、蓮子、銀耳、雪梨、白蘿卜、蓮藕等等。

這些白色食物,有的能滋陰潤肺,有的能生津益氣,有的則清涼滋潤,脾肺雙補。

就以山藥來說吧,他行行較多的黏蛋白,對人的五臟、尤其是肺脾腎三臟有不錯的滋養效果。

當然,如果遇到某年的秋天過于干燥,我們就更需要做好養陰的準備了,多喝水,多接地氣,避免大量出汗,這些都是秋季養生在補水的同時要做好的。

上述八個秋季養生常識,您都記住了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