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御寒的幾個小妙招
1、18℃,理想溫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
若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心煩,令人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澀,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爐燒煤取暖的房間,溫度過高時,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2、每天飲水2000-3000毫升
天氣干燥,很容易導致身體缺水,所以,時常要多喝點白開水,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身體正常的機能需求,同時能夠幫助身體排除毒素的作用。冬天雖然出汗排尿少,但是還是需要我誒身體補充水分的。
3、冬天戴圍巾,別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是兒童、年輕的小伙還是漂亮的姑娘,出門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在戴圍巾時,不要采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于健康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4、保證充足的睡眠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是養精蓄銳的季節。
二、御寒就吃5種食物
紅糖水
寒冷的冬季強調溫補,就飲品來說,紅糖水是最好的溫補品。紅糖有“東方的巧克力”的美譽,其好處在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豐富的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紅糖水一定要煮一下。將紅糖煮成紅糖水喝比直接用熱水沖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且更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山楂
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節,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藥品,具有開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山楂含有枸櫞酸、蘋果酸、抗壞血酸等有機酸,這些有機酸能夠增加消化酶分泌。山楂最突出的益處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為山楂含黃酮類化合物,對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軟化血管及鎮靜有一定作用。冬季熬山楂湯或者用山楂來泡茶,最好搭配決明子,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枸杞
一般冬季的養生原則應以益氣助陽,滋陰補腎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枸杞是上乘的滋補藥,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為20%左右、脂肪為10%左右,糖為40%左右,剩下的30%左右為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主治肝腎陰虧、腰膝酸痛、視力衰弱和糖尿病等癥。
花生
深秋后的花生成熟,秋后初冬適量吃些花生、花生油、花生醬、花生飲料等花生制品。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益氣止血,用于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產后乳汁不足等癥。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促進排泄,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用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花生不宜炒吃,原因是消化吸收不好。
栗子
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藥”。栗子主要功效為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老少咸宜。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維生素,有抗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功效。栗子燉雞,適合脾虛怕冷的人,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三、冬季如何有效御寒
1、穿適當厚度的保暖御寒衣服。
2、做好人體直接接觸空氣部位的保暖。在冬季戴上帽子,可以減少頭部的散熱量,同樣能達到周身保暖的目的。在更加嚴寒的時候,還應戴上口罩和手套。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在嚴冬,人們還必須換上保暖性好的鞋子,注意腳部保暖。
3、在冬季宜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可以使人體多獲得一些熱量,具有保暖的功能。
4、要勤曬被褥。增加被褥內的空氣量就等于提高了保暖能力。被褥經過日曬,變得蓬松,不僅增加了空氣量,而且還增加了厚度。因此,蓋著曬過的被子,會覺得很暖和。
5、在生活,工作環境中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如在室內生爐子和設置暖氣或空調設備等,使室內溫度經常處于18℃-20℃,相對濕度50-60%為最好。人們不應該長時間地處于10℃以下的環境中。
6、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要多吃一些性屬溫熱的食品,以提高機體耐寒力。常見的溫熱食物有:牛、羊、狗、雞肉,大蒜、辣椒、生姜、圓蔥、山藥、桂圓等。還要注意維生素C的攝入量,它能夠提高我們的免疫能力。因此要增加柑橘類水果(桔子、細皮小柑桔、柚子、檸檬)、獼猴桃、芒果、卷心菜、花椰菜、菠菜和茴香的攝入量。
四、冬季防寒保暖滋補的幾個秘方
多吃御寒食物
焦點:腰膝酸軟
對策:腰膝酸軟、氣血兩虧者大多畏寒,適當選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可改善這一狀況。多吃御寒食物可以起到暖和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的能力。
不傳秘方:羊肉粥
取鮮羊肉100克,粳米100克,鹽、蔥、姜適量。羊肉洗凈切片,蔥、姜切成碎塊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同羊肉及調味品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本粥具有益氣血、暖脾胃、添精補髓的作用,適于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腰膝酸軟者服用。
增加產熱營養素
焦點:身體瘦弱怕冷
對策:由于冬季氣候嚴寒,機體天天為適應外界嚴寒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尤其是要相對增加一些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適量放入一點點肥肉。
不傳秘方:橄欖雪梨燉瘦肉
橄欖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棗1個。將瘦肉洗凈,沸水略煮后切塊,雪梨洗凈切片再與洗凈的橄欖、蜜棗放入燉盅內加清水250毫升,燉兩小時即可。此款菜品利咽生津,滋陰潤燥。
適量攝入礦物質
焦點:體質偏弱,經常感冒
對策: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咸。
不傳秘方:海帶豆腐
海帶結半斤、北豆腐一盒,姜片、蔥絲、鹽、雞精適量。海帶結洗凈備用,豆腐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加油適量,五成油溫時,放入姜片、蔥絲爆香;加入豆腐,放鹽;約1分鐘煎至微黃,翻炒;放入海帶,翻炒大約一分鐘;加水,漫過主料1厘米,加入雞精;繼續大火燒,大約8分鐘,剩少許湯,即可出鍋。此菜含鈣豐富,利于心肌。
補充蛋氨酸
焦點:手腳冰涼
對策:嚴寒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體內氧化所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
不傳秘方:姜汁甜牛奶
取150-200毫升鮮牛奶,加入一調羹生姜汁和少許白糖,放入容器內隔水蒸十五分鐘。此款飲品有驅寒合胃之功效,天天飲用一杯,手腳寒氣便會漸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