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息肉常見癥狀為異常陰道出血、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嚴重時可能導致不孕或癌變風險。主要危害包括貧血、妊娠障礙及惡變可能,需通過婦科檢查確診后采取藥物、手術或保守治療。
1. 異常陰道出血
非經期點滴出血或性交后出血是典型表現,可能與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有關。絕經后女性出現出血需警惕惡變風險,建議盡早就診陰道鏡檢查。
2. 月經紊亂
子宮內膜息肉會干擾正常內膜脫落,導致經量超過80ml/次或經期超過7天。長期失血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
3. 不孕與流產
3cm以上息肉可能阻塞輸卵管開口或影響胚胎著床。研究顯示不孕患者中15%-32%存在內膜息肉,宮腔鏡下切除后妊娠率可提升20%。
4. 癌變風險
絕經后息肉惡變率達3%-5%,尤其伴有糖尿病、肥胖的高危人群。病理類型中腺肌瘤樣息肉癌變率較高,需每3-6個月復查超聲。
治療方法:
藥物:口服避孕藥調節激素,黃體酮膠囊促進內膜脫落,GnRH-a縮小息肉體積。
手術:宮腔鏡電切術(<2cm)、刮宮術(多發息肉)、子宮切除術(疑似惡變)。
生活管理:補充鐵劑糾正貧血,每日攝入30mg維生素E,避免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食物。
定期婦科檢查是預防惡變的關鍵,未生育女性建議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超聲篩查。40歲以上患者每半年需檢測腫瘤標志物CA125,出現水樣分泌物或持續腹痛應立即病理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