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兩側油脂分泌伴有臭味可能與皮脂腺分泌旺盛、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常見原因包括皮脂腺功能亢進、痤瘡丙酸桿菌繁殖、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等疾病。建議通過清潔控油、局部用藥等方式改善,若癥狀持續需就醫排查真菌或細菌感染。
1、皮脂腺功能亢進
青春期或油性膚質人群鼻翼皮脂腺分泌過量油脂,氧化后產生異味。日常需用溫和氨基酸潔面乳清洗,避免使用皂基類清潔產品刺激皮膚。可局部使用含鋅類控油護膚品調節水油平衡,每周1-2次清潔泥膜輔助吸附油脂。
2、痤瘡丙酸桿菌感染
該菌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引發腐敗臭味。表現為鼻周紅腫痘伴黃色分泌物,可遵醫囑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等抗菌藥物。合并粉刺時可配合阿達帕林凝膠調節角質代謝。
3、細菌性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導致毛囊化膿,產生腐臭味膿液。患處可見紅色丘疹頂端有膿點,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反復發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4、脂溢性皮炎
馬拉色菌過度增殖引發慢性炎癥,鼻翼出現油膩性鱗屑伴酸臭味。建議使用酮康唑洗劑每周清洗2-3次,配合二硫化硒洗劑控制真菌。急性期可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乳膏緩解紅腫。
5、玫瑰痤瘡
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導致鼻部潮紅油膩,伴隨毛孔粗大和異味。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使用含煙酰胺的修復霜。中重度患者可口服多西環素片或外用甲硝唑凝膠控制炎癥。
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減少高糖高脂飲食攝入。清潔時避免過度摩擦鼻翼,潔面后及時使用無酒精保濕產品維護皮膚屏障。若出現持續紅腫、疼痛或膿性分泌物,建議至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或細菌培養,針對性使用抗真菌藥物如聯苯芐唑乳膏,或口服抗生素如米諾環素膠囊進行治療。同時注意避免用手頻繁觸碰鼻部,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