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又叫順產,是靠著子宮陣發性有規律的收縮,使胎兒及其附屬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經陰道自然娩出的過程。對于自然分娩順利的產婦來說,產后兩小時下床走路便不再是夢想,懷胎十月,也終于可以卸下這沉甸甸的“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強烈的宮縮會促進子宮止血,而陣痛有助于順產媽媽的奶水分泌,可讓媽媽順利實現母乳喂養,從而下奶快、下奶早。順產沒有剖宮產手術和麻醉的風險,也不會留有剖宮產瘢痕,再次懷孕時不用擔心疤痕子宮妊娠,相對于剖腹產來說,順產可讓媽媽在生產后的3天左右出院,產后身體恢復較快,而剖宮產的媽媽則需要7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出院,如對傷口的護理不當會增加感染概率。
順產寶寶不僅能從母體中獲得更強的抵抗力,而且產道收縮和用力擠壓使胎兒頭部充血,刺激呼吸中樞,激發新生兒啼哭,減少窒息和新生兒窘迫綜合征的發生。寶寶與孕媽媽的陰道菌群接觸有利于寶寶良好的腸道菌群建立,而寶寶肌膚與母親陰道發生的摩擦,可促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產力——孕媽媽的生產動力
產力是由宮縮(子宮收縮力)、腹壓(腹壁肌肉和膈肌收縮力)、肛提肌收縮力共同組成。
宮縮(子宮收縮力)是臨產后的推動力,它不僅有節律性還是臨產的標志,會貫穿于整個分娩過程中,也是孕媽媽產生腹痛的原因之一。腹壓(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是胎兒娩出的輔助力量,這股力量需要孕媽媽主動發力。肛提肌收縮力主要協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內旋轉,有助于胎盤娩出。
胎兒——左枕前位是最常見的胎位
胎頭的徑線主要有四條,分別是雙頂徑、枕額徑、枕下前囟徑和枕頦徑,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雙頂徑,是胎頭最大的橫徑,足月時平均9.3厘米,它可以用來判斷寶寶的大小。
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頭先露和臀先露兩種胎位,頭先露又分為枕先露和面先露,枕先露在所有胎位中占比達到95.55%~97.55%,其中,最有利于自然分娩的是左枕前位。
當胎兒某一部分發育異常,如腦積水、連體胎等情況,都可能會使寶寶通過產道時發生困難,不利于孕婦分娩。
消除社會心理因素——恐懼和緊張
分娩是延續生命、繁衍后代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但對準媽媽在心理上同樣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會感到恐懼和緊張。
孕媽媽們對分娩疼痛感到恐懼和緊張,會導致宮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甚至可能導致寶寶出現胎兒窘迫,以及孕媽媽產后出血。
通過醫生耐心地為孕媽媽們講解分娩的過程,給予一定的心理支持,通過了解分娩過程來消除恐懼,并且學會一些分娩時必要的呼吸和軀體放松方式。并大力提倡陪產,有了愛人和家人的支持,能夠使孕媽媽勇敢地面對分娩疼痛。
產前充分準備,順產不用怕
做好產檢及身體準備
·做好產檢,及時糾正胎位不正
·吃飯不必兩人份,控制體重增長(見孕期體重增長推薦)
·多做“助產”運動,順產才能使上勁(見孕婦的運動建議和預警)
·學習拉瑪澤呼吸法,減輕產痛(見拉瑪澤呼吸法)
拉瑪澤呼吸法
·胸部呼吸法:子宮開始或結束劇烈收縮時,可通過這種呼吸來緩解疼痛。由鼻子深吸一口氣,隨著子宮收縮就開始吸氣、吐氣,反復進行,直到鎮痛停止再恢復正常呼吸。
·“嘶嘶”清淺呼吸法:子宮強烈收縮時,采用清淺呼吸法,收縮開始減緩時恢復深呼吸,練習由20秒逐漸加長,直到一次呼吸可以達到60秒。嘴吸一小口,吸入與吐出的氣量相等,完全用嘴呼吸,保持呼吸高位在喉嚨,像“嘶嘶”的聲音。
·喘息呼吸法:由一次呼吸持續45秒慢慢延長至一次呼吸能達到90秒。孕媽媽先將空氣排出后,深吸一口氣,快速做4~6次短呼氣,感覺像吹氣球,也可根據子宮收縮的程度調控速度。
·哈氣運動:練習時每次需達90秒。陣痛開始,孕媽媽先深吸一口氣,短而有力的哈氣,如淺吐1234,接著大大地吐出所有的“氣”,像很費勁的吹東西。
·用力推:每次練習時至少持續60秒。產婦下巴前縮,略抬頭,用力使肺部的空氣壓向下腹部,完全放松骨盆肌肉,需要換氣時保持原有姿勢,快吐快吸氣,繼續憋氣和用力,直到寶寶娩出。當胎頭已娩出產道時,產婦可使用短促的呼吸來緩解疼痛。
·了解正確分娩知識,堅定順產信心
留意分娩信號,及時入院待產
做好產檢及身體準備后,通過聽音樂、看書、準備寶寶衣物等,保持精神愉悅,有助輕松“卸貨”。
孕婦在享受喜悅的同時可以通過上網、向過來人“取經”、與其他準媽媽溝通等方式尋求經驗,做好當“媽媽”的準備。
不僅要評估寶寶的情況,還要評估媽媽的情況,檢查胎盤是否完全娩出以及胎盤是否完整,并檢查產道在分娩過程中是否有損傷,以及預防產后出血情況。
自然分娩雖然好處多,但孕媽媽們還是根據醫生建議及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