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喂時寶寶吃到沒,寶寶吃得夠不夠,可以說是母乳媽媽們最關心的話題了。除了奶少的媽媽在喂奶時免不了擔心乳房不漲,奶不多寶寶吃不飽,也有一部分媽媽明明乳房很脹、奶很多,但寶寶吃奶時卻總是不好好吃邊吃邊哭鬧,讓媽媽們備受困擾。
前幾天我遇到一個媽媽前來咨詢:
寶寶已經四個多月,媽媽產后除了頭幾天在醫院喂了奶粉,基本一直母乳喂養,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但媽媽反饋寶寶從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出現吃奶時拉扯乳頭、哭鬧,蹬腿等表現,媽媽起初以為這是因為自己上班后乳汁不足需要追奶,故來咨詢。
通過完整的評估,我發現媽媽奶量充足,寶寶在吃奶時吞咽大口有力,甚至在奶陣來時乳汁流速比較快,寶寶來不及吞咽而發生嗆咳。
進一步追問后我了解到,媽媽認為上班后需要給寶寶規律作息,刻意延長了哺乳間隔到3-4小時左右才喂寶寶,當寶寶來吃奶時乳房已經很脹,寶寶也很餓很急,狼吞虎咽依然不能跟上噴涌而出的乳汁,吐出乳頭傷心地大哭。(寶寶內心戲:好不容易等到媽媽喂我了,我要大吃一番!但是,媽媽的乳汁真的太好了,我根本吞不及,一不小心我就嗆到了,好難受!心里有苦說不出啊!)
乳汁流速為什么會有快慢之分?
01
奶量不同,乳汁流速也有差異
一些媽媽頻繁地在喂奶后吸奶擠奶,刺激乳房產奶速度加快,乳汁分泌更多,乳汁流速也更快。而一些媽媽對乳房的有效刺激不夠,導致乳汁生產速度更慢,乳汁的流速相對也更慢一些。
02
喂奶間隔久,乳房更脹則乳汁流速更快
當喂奶間隔較久時,乳房更加脹滿,一旦寶寶吃奶,奶的流速則會更快。如果喂奶間隔短,媽媽的乳房還沒有生產太多的乳汁,相對而言乳汁的流速也會更慢一些。
03
噴乳反射(奶陣)時,乳汁流速更快
即使在同樣的狀態下,每個媽媽在喂奶時乳汁的流速都有快慢之分。
當寶寶吸吮乳房或吸奶器吸奶及手擠奶時,引發催產素釋放,催產素促使乳房乳腺腺泡上皮細胞收縮擠壓,讓乳汁經由乳腺導管流出。因此,此時會有更多的乳汁噴涌而出。相反,沒有奶陣時,乳汁的流速則會更慢一些。
乳房脹一脹
奶更多喂奶會更順利嗎?
盡管乳房看上去更脹奶更多,會讓大部分媽媽感覺更有安全感,但乳汁流速過快會給媽媽和寶寶帶來許多問題,讓媽媽和寶寶更加不適和緊張
01
當媽媽乳汁量供過于求,寶寶容易吃到更多前奶而無法攝入足夠的后奶,甚至有一部分寶寶因為難以控制流速過快的乳汁,而在沒有獲得足夠的乳汁時放棄吃奶,進而影響體重增長。
02
在親喂時,媽媽的乳汁流速太快,寶寶可能扯咬乳頭,媽媽容易出現乳頭疼痛。
03
寶寶因乳汁流速過來吞咽不及而嗆咳、吐奶、脹氣增多,也有可能出現綠色水樣或泡沫便。
04
寶寶長期經歷不愉快的吃奶體驗,出現情緒煩躁和哭鬧不安,甚至拒絕乳房。給母嬰雙方帶來重重挑戰。
乳汁流速過快怎么辦?
乳汁流速過快可能帶來很多喂養難題,但通過以下方法,通常可以得到改善:
01
奶量供大于求的媽媽適當減奶
寶寶不吃奶或者寶寶在吃飽了睡覺的時候,媽媽乳房不漲不再額外吸奶擠奶,如果喂完奶仍感覺乳房漲得難受,可以用手稍微擠掉一些乳汁讓乳房舒適些,慢慢地,大腦會智能地調節乳汁產量,和寶寶的需求更好匹配,實現供需平衡;
在喂奶前,如果乳房已經比較充盈漲滿,可以擠掉一點乳頭乳暈處的乳汁,幫助寶寶更好更深地銜接乳房。
推薦閱讀:奶量太多要減奶,這些方法一定可以幫到你!
02
調整銜乳姿勢
良好的姿勢有以下要點:
媽媽和寶寶身體放松,媽媽的腰背、手肘下方以及寶寶的身體均有足夠支撐;
媽媽和寶寶的身體緊密貼合,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母嬰雙方面對面,胸貼胸、腹貼腹;
寶寶鼻尖對準媽媽的乳頭、寶寶嘴巴對準媽媽乳暈,進行偏心式銜乳,寶寶吃奶時頭微上仰,下巴緊貼乳房,鼻子遠離乳房,嘴巴張大,上下嘴唇外翻;
寶寶的后腦勺、背部、屁股呈一條直線,軀體和胯部沒有翻轉朝向天花板而只有頭轉向媽媽乳房。
推薦閱讀:“吃到沒?吃飽沒?有效哺乳難判斷,看這五條就夠了
利用后躺式
后躺式哺乳能夠在媽媽奶陣來時,通過地心引力的作用幫助寶寶加深對乳房的含接,降低乳汁的流速,從而減少寶寶嗆奶概率。
推薦閱讀:后躺式哺乳 | 產后必備哺乳姿勢
03
按需哺乳,維系母嬰親密
絕大部分哺乳問題,究其本質都是母嬰之間的配合問題。要想緩解乳汁流速過快,關鍵也是回歸母嬰配合,按照寶寶的需求去及時滿足。
如果媽媽定時定量哺乳、程序育兒,那么媽媽和寶寶無法同頻,媽媽的奶量和寶寶的需求會漸行漸遠,可能面臨:媽媽乳汁不足無奈選擇混合喂養或者奶量過多,陷進頻繁堵奶的怪圈,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各種攔路虎讓母乳喂養困難重重。
推薦閱讀:按需喂養,你真的了解了嗎?
乳汁流速過快的困擾你有嗎?
上面分享的案例和知識是否對你有所啟發呢?
如果你在哺乳路上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看過文章后仍有困惑,歡迎來找我們聊聊,讓我們陪你一起走上享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