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
老人說:有些孩子三個月前就是不好帶,就是喜歡哭沒什么事的,過百天長大就好了。
事實上大部分孩子的哭鬧都是事出有因,如果媽媽不上心,一味地以為是孩子脾氣壞不好帶,而不去觀察孩子煩躁哭鬧的原因,可能會錯過孩子的發育期。
小嬰兒在三個月之前的生長發育,可以說是火箭式的發育。
前三個月平均每個月身高增長4厘米,一個月的身高增長就頂四歲之后將近一年身高的增長速度。孩子四歲到青春期,平均每年身高增長是5-8厘米。
前三個月平均每個月體重增長兩斤,這些增長的體重并不像我們成人只長脂肪,這些體重增長的是肌肉、骨骼、大腦組織、內臟,大?腦?。#謠零零計劃#
小嬰兒生長發育如此之快,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三個月前小嬰兒不會說話,哭其實就是他的一種語言,其實是一種求助,媽媽一定要注意觀察學會辨別。
小嬰兒哭鬧煩躁,大多逃不出這些原因,媽媽一一對照幫助孩子找到原因解決問題,讓孩子長得快更聰明
第一個原因:母乳太少吃不飽
有些媽媽自己母乳不太夠,但還是堅持給孩子母乳喂養,結果媽媽睡不好,孩子吃不飽,天天哭鬧不休。
小嬰兒整天不停要喝奶,喝完之后一副沒吃飽的樣子,每個月體重增長不到兩斤,孩子拉出來的大便量比較少,或者經常都是綠色的,尿量也比較少。
那孩子的哭鬧,更有可能是吃不飽導致的。
建議:
帶孩子去母乳喂養咨詢中心去咨詢一下,看是不是母乳銜接不對。
如果實在母乳不太夠,該加奶粉就要加。
第二個原因:母乳過多被嗆怕
特別是在新生兒期,媽媽覺得胸部脹趕緊把孩子抓過來要喂奶。結果一陣來勢兇猛的噴乳反射,讓孩子大口吞咽乳汁,結果太大口了,還會不由自主地吞入空氣。
孩子被大口的奶嗆到,會咳嗽甚至吐奶。吐奶孩子也不舒服呀,不舒服當然也會向媽媽撒嬌哭鬧了。
或者是媽媽的母乳太多,孩子被嗆過兩次之后,每次想喝母乳又怕被嗆到,覺得很委屈,肯定會哭鬧不休。
建議:
母乳太多,可以先擠一部分出來,或者在喂奶的時候用剪刀手卡住噴乳反射,不要讓乳汁出來太多嗆到孩子。
第三個原因:腸脹氣
比如媽媽母乳太多,孩子一大口喝下去還喝進了空氣,空氣在孩子小小的胃腸里面轉來轉去,就會導致孩子肚子脹難受。
或者給孩子喝奶粉的時候,奶嘴比較大,孩子在喝奶的時候也喝入了空氣。
又或者孩子在哭鬧不休的時候才喂奶,一邊哭一邊喝奶,肯定也有大量的空氣進入胃里面。
空氣在胃里面跟著奶液晃來晃去,導致孩子肚子脹氣不舒服。肚子不舒服自然會哭鬧不休。
建議:
給孩子喂奶的時候,盡可能選擇孩子相對安靜的時候,不要等孩子餓得哭了再喂。
奶嘴一定要選擇合適孩子年齡的,不能過大,喂奶粉的時候奶瓶向上傾斜45度,讓孩子含在嘴巴里面的奶嘴沒有空氣。
孩子喝完奶之后一定要記得拍嗝,把胃里面的空氣排出體外。
平時給孩子做撫觸的時候也要做排氣操,讓孩子把肚子里面的氣體排出來。
第四個原因:孩子猛漲期
孩子的猛漲期就相當于孩子的成長期,不少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生長疼,也就是因為骨骼的快速發育,導致覺得腳疼身體不舒服。
小嬰兒的猛漲期也可能會出現不太舒服的情況,畢竟一下子生長發育太快,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孩子的猛漲期在三個月前有四次:出生7-10天的時候是第一次,第2周-第3周是第二次,第6周是第三次,到3個月左右出現第四次。
猛漲期的孩子表現為怎么吃都吃不飽,平時三個小時才喝一次奶,但是在猛漲期的時候,孩子可能半個多小時就想喝一次奶,不給孩子吃就哭。
媽媽經常因為還按照平時的喂養節奏給孩子吃,會導致孩子餓得很不滿,于是就會哭鬧不休。
建議:
了解孩子生長的周期并非勻速生長,而是有快速生長的猛漲期,孩子三個月前喂養,他想吃就讓他吃,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讓孩子長得更好更快。
第五個原因:食物敏感
比如媽媽喝了一杯750毫升的奶茶,奶茶里面含有咖啡因,這些咖啡因會進入到媽媽的母乳中影響到孩子。
導致孩子也攝入了咖啡因,影響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煩躁哭鬧不休。
還有可能是媽媽吃了一些讓孩子覺得不舒服的食物,比如媽媽攝入大量的海鮮,海鮮的蛋白對媽媽來說沒有反應,但是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覺得肚子不舒服,甚至皮膚長疹子,腹瀉。
所以媽媽在喂孩子喝母乳的時候,也要觀察孩子的皮膚情況,大便情況,情緒變化,如果發現每次自己吃某種食物,比如說吃螃蟹的時候孩子就不舒服,那以后盡可能不要再吃螃蟹了。
或者給孩子換奶粉之后,孩子出現不舒服的情況,說明孩子對新奶粉的接受度比較低。
建議:
媽媽寫一個母乳媽媽飲食日記,通過飲食日記了解找到一些自己一吃孩子就會不舒服的食物,盡量地避開這些食物,讓孩子喝母乳更舒服。
三個月前不要隨意給孩子換奶粉。
孩子三個月前經常哭鬧,媽媽一定要找到原因做好相應的處理,才能讓孩子在生長發育高峰期長得更高,長得更快,大腦的重量也變得更重,智商也變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