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寶嗆奶了怎么辦(寶寶為什么會嗆奶)

shiyingbao

“咳咳咳……”

正在大口吸奶的寶寶,突然被奶嗆住,大聲咳嗽起來。

慌亂的媽媽馬上抱起寶寶,對著寶寶的后背就是一頓“猛拍”。

是不是很熟悉?

但是,這個動作對嗎?

不對!

那,為什么不對?

正確的做法又是什么呢?

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嗆奶

不同于吐奶、溢奶,嗆奶是因為本該跑去食管的奶汁,因為各種原因,誤入氣管,從而引起刺激性咳嗽的一種癥狀。

為什么會嗆奶

引起嗆奶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包括:

【1】哭鬧時喂奶

不管大人還是新生兒,我們的食管和氣管都是兩條平行的管道,但是它們在咽部有個交叉點。

當我們吞咽食物的時候,神奇的氣管會自動關閉,以防止食物從那個交叉點跑入到氣管。

不信,你可以試試,我們能不能做不到一邊吞咽東西一邊發出聲音。

不能吧!

但是當小寶寶在哭鬧的時候,聲門是處于張開的狀態的,此時如果給哭鬧的寶寶喂奶,寶寶的聲門還來不及關上,突如其來的奶汁就容易誤入氣管,引起嗆奶。

【2】乳汁流速太快

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寶寶是怎么吃奶的。

寶寶吃奶的時候,一口氣吃幾口,停頓幾秒再一口氣吃幾口,畢竟沒那么厲害,一口氣就把奶吃夠了。

在寶寶停頓的間歇,食管關閉,氣道打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這時,如果媽媽的奶水特別足,寶寶都已經停下來了還在飆奶水,或者奶嘴過大,讓寶寶來不及吞咽,就會出現嗆奶。

【3】未發育完善

吃奶、換氣、再吃奶,別看我們大人做起來這么簡單,但對于一些未發育完善的寶寶,尤其早產寶寶,是非常不容易的。

TA們還太小,小到還無法協調好吞咽與呼吸的關系,也會容易出現嗆奶。

【4】胃食管反流

有些寶寶,吃奶過了一會兒,或者在睡夢中,會突然出現嗆奶。

那可能是因為寶寶存在胃食管反流,已經進入胃部還未消化的奶汁,因為胃部的入口比較松,又重新反流而上,進入食管,再進入氣管,從而引起嗆奶。

【5】食管氣管漏

有一些寶寶,不管你用什么辦法,ta總是頻繁的嗆奶,甚至因為反復嗆奶引起吸入性肺炎而反復住院治療。

那么,就要警惕,是否存在食管氣管漏。

食管氣管漏就是兩個管道都有漏洞,并且連通起來,那么,每次吃奶,奶汁就會容易進入氣管引起嗆奶。

嗆奶了怎么辦

文章開頭為什么說嗆奶了不能把寶寶豎起來拍背呢?

因為,嗆奶,是奶水誤入了氣管。

如果你還把寶寶豎起來猛拍背,那是不是嗆入氣管的奶水,會被越拍越深,一直到肺里去,后果更嚴重呢?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何讓嗆入氣管的奶水出來。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可以這樣做:

【1】體位引流

出現嗆奶后,寶寶正確的體位不是被抱著豎起來,而是側身平躺,或者頭低腳高(頭略低即可,不需要倒立),借助體位,讓多余的奶水流出來。

【2】刺激咳嗽

在上述體位下,拍打寶寶的后背或腳心,刺激寶寶咳嗽或哭鬧,可以幫助排出氣管內的乳汁。

【3】海姆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

這是個救命的法子,建議每個家里有孩子的大人都學一學,關鍵的時候可以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一般情況的嗆奶的不需要用到這個法子,但是如果奶量非常大,或者其他異物卡住氣管,引起寶寶口唇青紫、不能哭鬧、生命垂危時,一定要用它。

因為,如果到了這一步,除非你住在醫院里,或者5分鐘內能趕到醫院并且接受處理,不然后果都是不堪設想的。

海姆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如何做呢?

方法1:背部拍擊

將寶寶騎跨并俯臥于家長的胳臂上,頭朝外并且低于身體,手握住寶寶的下頜以固定頭部,并將寶寶的胳臂放在家長的大腿上,然后用另一手的掌根部用力拍擊寶寶背部偏上的位置5次。這樣能使呼吸道內壓驟然升高,有助于松動氣管內異物使其排出體外。

方法2:胸部手指猛擊

使寶寶仰臥在家長的手臂彎中,頭部要略低于身體,然后家長用兩手指快速按壓兩乳頭中點下方一橫指處5次。

如何預防嗆奶

如果寶寶嗆奶時,誤入氣管的奶汁比較少,偶爾那么一兩次,小寶寶很容易自己緩過來,一般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后果。

但是,如果嗆奶比較頻繁,或者嗆入氣管的奶汁比較多,就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甚至嚴重者可出現窒息。

那么,我們平時該怎么做,能預防嗆奶呢?

【1】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喂奶,切勿在寶寶大哭、大笑的時候喂奶;

【2】奶粉喂養時,選擇適合寶寶的奶嘴,避免奶嘴過大,寶寶吞咽不及,引發嗆奶;

【3】母乳喂養,奶陣上來后,用手夾住一點,控制奶水的流速,以免奶水太急寶寶來不及咽;

【4】母乳喂養,喂奶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面色,防止寶寶的鼻子被RF堵住,導致呼吸不暢,寶寶邊吃奶邊用嘴巴呼吸,也會引起嗆奶;

【5】喂奶后,讓寶寶趴在肩膀上,配合拍嗝,排出多余的空氣;

【6】如果寶寶有鼻塞、呼吸不暢的情況,先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