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對7~12個月寶寶進行語言引導呢?
每天從睜眼起,就不停地跟寶寶保持交流產話,是這階段父母教寶寶說話的最好方法。一定要注意和寶寶說話要用兒語,所謂的兒語,如“抱抱”、“飯飯”、“打打”等,并要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努力讓寶寶先理解后開始學,例如:媽媽說抱抱時,寶寶懂了,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下面我整理了7~12個月,每個月齡教寶寶說話的具體方法,文章稍微有點長,爸媽們要耐心下去。
7個月寶寶的語言能力水平:
●能發(fā)出簡單音節(jié)如“打打”“媽媽”和“爸爸"等。
●能發(fā)出da-da、ma -ma等雙唇音,但無所指。
●能模仿咳嗽聲、舌頭咔噠聲、咂舌聲等。
游戲是孩子學習效果最好的方法,爸爸媽媽可以通過玩游戲的形式,引導寶寶學說話。具體詳見:
①認物和找物游戲
媽媽將3~4種玩具放在寶寶夠得著的地方。媽媽說: “給我娃娃,給我小車”等,讓寶寶找相應的玩具遞給媽媽。如果寶寶還未聽明白,或者不知道玩具的名稱,媽媽可以把玩具拿給寶寶,告知它的名稱,再讓寶寶拿給媽媽。以后游戲可以擴展為取物品、取食物等,使寶寶認物范圍不斷擴大。
②聽音樂和兒歌游戲
喜歡聽歌曲是孩子的天性,童謠特有節(jié)奏的和韻律最適合小寶寶聽, 堅持每天給寶寶播放,寶寶吸收得特別快。還可以多給寶寶唱唱歌、講點小故事、 朗讀簡單的詩歌,這些形式對提高寶寶的語言接受能力也很有幫助。
8個月寶寶語言能力水平:
●能模仿弄舌和咳嗽的聲音。
●能明確地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輔音,如da-da或類似的音,但不是有意識地發(fā)音。
●當寶寶聽到“不”或“不動”的聲音時,能暫時停一下手里的活動,稍后可能繼續(xù)做他正在做的事情。
●已經能分辨自己的名字,當有人叫寶寶的名字時有反應。
●能用手勢與人交往,如伸手要人抱,搖頭表示不同意等。
●能模仿大人發(fā)出單音節(jié)詞。有的寶寶已經會發(fā)出雙音節(jié)詞“媽媽”了。
媽媽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游戲來教寶寶學說話:
①練習發(fā)連續(xù)音節(jié),將音與人和物聯系起來
媽媽每天和寶寶聊天,發(fā)出“爸爸、媽媽、娃娃和拍拍”等音節(jié),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模仿,發(fā)音同時指相應的人和物,或同時做出動作。例如:和寶寶玩娃娃時,說:“ 拍拍娃娃睡覺?!薄澳媚谩?,伸手取東西。再例如:對他說“寶寶在搖小鈴鐺”,“媽媽正給你換尿布呢”等等。這可以教寶寶在情景中理解語言,媽媽也會養(yǎng)成和寶寶說話的好習慣、
②給寶寶講故事
給寶寶買一些構圖簡單、色彩鮮艷、故事情節(jié)單一、內容有趣的寶寶畫報,在寶寶有興趣時,指點畫冊上的圖像,一邊翻看,一邊用清晰、緩慢、準確的語調聲情并茂地給他講故事,同一故事要反復地講。重復法是增強4~12個月寶寶記憶的好辦法,可是,重復的次數要適度,要以寶寶仍有興趣為準。
9個月寶寶語言能力水平
●能無意識地發(fā)出類似“媽媽”的音。
●懂得一些詞義,建立了一些言語和動作的聯系,懂得“不”字的含義。
●能對人或物發(fā)音,但發(fā)音不一定準確,如發(fā)“不”的同時擺手,發(fā)“這”、“那"的同時用手指向某東西。
媽媽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游戲來教寶寶學說話:
①學習聽和說游戲
給寶寶提供最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也就是說要不斷對寶寶說話。媽媽和寶寶說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定要面對面和寶寶說話;要與寶形容詞說那些看得見的東西;要說寶寶感興趣的東西;和寶寶說具某種東西時,要用手指給寶寶看,寶寶能理解具體物體;當寶寶說出1~2個單詞時,媽媽要抱抱或親親寶寶,表示贊揚,使他感到成功的樂趣。
②認圖、認物,命名游戲
媽媽要教寶寶認識各種玩具,例如:在玩具堆里挑出電話或小鴨子等。但是僅僅指認和說出自己生活中的物品是有限的。這時,可通過教寶寶認圖來認識事物,從而增加認識事物的品種。作為認圖教材上的圖像,要形象真實、準確、色彩鮮艷、圖畫單一清晰。
每天讓寶寶只指認幾種動物和物品,每天1~2次,每次時間不宜太長。讓寶寶留下印象,反復練習,逐漸積累。也可以用多個小動物模型玩具和實物與圖像對著辨認。寶寶認識幾種圖片后,媽媽翻開幾張圖片,教寶寶從中指出或取出媽媽所指的圖片,例如:說小狗在哪里”讓寶寶在幾張動物圖片中,找出小狗來。
溫馨提示:教寶寶學習,首先教他認識東西的名稱,再教東西的用途或特征等,避免寶寶將東西的名稱和用途混淆。
10個月寶寶語言能力的水平
●能有所指地叫“媽媽” 。
●聽到“爸爸在哪里?”“媽媽在哪里?”能正確地轉頭找。
●已經懂得 “不”的真正含義。
●能說出任何兩個有意義的單字。
●當父母說 '歡迎”時他會拍手,說“再見”時,他會揮手。
可以通過兩個游戲來學習說話
①模仿動物叫,練習發(fā)音游戲
選定幾張動物圖片,教寶寶認識圖片上的動物名稱。然后告訴他不同動物的叫聲,如小貓 “喵喵” 叫。小狗“汪汪”叫,小鴨“嘎嘎”叫等。每當寶寶揀出圖片時,讓他學動物的叫聲。平時不看圖片時,也可問寶寶公雞怎么叫,青蛙怎么叫等。
②聽兒歌
兒歌簡單易學,同時也包含了許多信息,可以讓寶寶在聽兒歌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詞語信息。媽媽可以多選用那些帶有各種動作的兒歌,這種動作性兒歌傳遞給寶寶的不僅是語言的韻律與節(jié)奏的信息,還讓寶寶理解了像“飛”,“拍”等動作的意思,了解各種動物不同的運動、生活方式。
讓寶寶在學兒歌的過程中學習動作與聲音的對應關系,并逐漸領會數字、文字等的含義,讓寶寶對語言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11個月寶寶語言能力水平
●能有意識地發(fā)一個字音表示相應的動作。
●會有意識地叫“媽媽”。
●能說由2~3個字組成的話,但發(fā)音可能含糊不清。
●能說出任何有實際意義的三個單字,如人、物體的名稱或表示動作的詞語等,但發(fā)音不一定清楚。
媽媽可以這樣和寶寶玩語言游戲:
①給寶寶聽音樂、念兒歌、講故事
每天花一些時間給寶寶放一些兒童樂曲,提供一個優(yōu)美、溫和、寧靜的音樂環(huán)境,提高他對音樂的理解力。兒歌朗朗上口,是寶寶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多給寶寶念一些兒歌,可以激發(fā)他對語言的興趣,提高他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女兒小時候,我還經常和她講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例如:自己結合周圍環(huán)境,自編一些短小動聽的小故事,小兒歌等,女兒總是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能模擬一兩句出來。對寶寶來說,媽媽的聲音就是天籟之音。
②玩實物關聯游戲
無論做什么,父母都可以隨時向寶寶做些解說,幫助他認識各種日常用品,認識各種動作,讓寶寶將實物、動作和語言聯系起來。
12個月寶寶語言能力水平
●能指認很多東西。
●能說4個字明確地用來表示人、動作、物體。
●見到爸爸和媽媽能主動稱呼。
媽媽可以這樣引導寶寶說話:
①聽故事,發(fā)展寶寶語言理解能力
媽媽每天要給寶寶講故事。講的圖書應以畫為主,每頁上只有2 ~3句簡單的話。開始可以反復講同一本書,讓寶寶聽熟。有時, 可以一面講,一面問:“誰來了?帶來什么?他們要去哪里?” 等,寶寶會指圖回答,說明他聽懂了。如果不能回答,媽媽就再講給他聽。逐漸引導寶寶理解故事的內容,激發(fā)寶寶說話的興趣。
給寶寶講故事時,媽媽也可以借助一些專門針對寶寶學說話的繪本。我家女兒六七個月時,我是入手了這套學說話繪本,很不錯。它一共10冊分為:講故事、趣味兒歌、學字學詞、語言問答、語言游戲、字詞練習、講小故事、象聲詞訓練、語言訓練。我認為這套繪本很適合0-3歲的寶貝,采用大圖大字,文字簡約而口語化。女兒三歲的時候,已經是個會說會道的孩子,還是她們班的“故事王”。
②鼓勵寶寶開口說話
當寶寶能有意識地叫“爸爸” 、“媽媽”以后,父母要利用各種機會引導他發(fā)音,學會用諸如“走”、
“坐”、“拿”等詞語來表達自己的動作或意思。
當寶寶有什么要求時,父母要盡量鼓勵他用語言表達,如果寶寶不會表達,可以幫助寶寶說出他的要求,教他用語言表達。如果寶寶一有要求就立刻滿足他,就會阻礙他學習說話,造成寶寶的語言發(fā)展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