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媽媽最近很發愁,女兒開學就上大班了,可是還用好幾只指頭握筆,這樣明年能上小學嗎?
悠悠最近喜歡用小拳頭握著筆在紙上畫圈,養成不好的習慣將來影響寫字怎么辦呢?
人幾乎一生都需要使用筆,難怪家長關注孩子的握筆姿勢了。不少家長企圖糾正孩子拿筆姿勢,結果常常是無功而返。類似曉曉和悠悠這樣的拿筆姿勢不是個例,孩子6歲前的握筆姿勢經歷四個階段的發展。
兒童握筆的四個階段
1歲半-2歲半 拳頭握筆(Fisted Grasp)
拳頭握筆(Fisted Grasp)
1歲半到2歲半的兒童用整個手掌握筆。家長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么大孩子拿著筆可不是在畫畫,他們喜歡扶著桌子站在地上,握著筆在紙上揮舞,點、戳,他們用腿支撐住自己的重量,整個上半身都在發力,與其說是在畫畫,不如說是在進行大臂運動。
2歲半-3歲半 帕莫式(Palmer Grasp)
帕莫式握筆(Palmer Grasp)
不知不覺中孩子換了一種握筆姿勢。隨著他們手指力量發展,他們現在覺得這種抓握方式更方便。這種姿勢也使他們如今能畫出平滑封閉的圓。
3歲半-4歲半 穩定的三腳架拿筆姿勢(Modified Tripod Grasp)
三腳架拿筆姿勢(Modified Tripod Grasp)
3歲多的孩子手指力量更好,拿筆姿勢也越來越像成年人。這種拿筆姿勢更多地用手腕帶動筆的運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整個上半身都參與運動。
因此這時孩子有時半跪在凳子上作畫,到了4歲多他們開始坐著畫畫,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站著畫畫了。
4歲半-7歲 三腳架或四角架拿筆姿勢(Tripod Grasp)
三腳架或四角架拿筆姿勢(Tripod Grasp)
三腳架握筆姿勢就是成年人的握筆方式,四角架則是中指架在食指旁邊幫助支撐。
孩子握筆的四個發展階段可以看出,握筆姿勢隨著孩子手力量和靈活性發展逐漸規范。手的能力增強是正確握筆姿勢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糾正孩子握筆姿勢就好像在花盆里栽大樹,花費很多精力卻不一定能收獲好的結果。
如何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生活中很多活動能夠很好地鍛煉孩子的手指。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能培養他們的自立意識,也能鍛煉手的能力。除此以外,手工活動和需要手抓握的游戲都能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1歲-2歲
允許孩子用手指抓飯吃。
擰開瓶蓋
嘗試自己吃飯
撕貼紙
積木塊壘高
覆蓋和發現盒子或其他容器
撿起運動中的球或其他物體
3歲以上
自己穿衣、疊衣服,拉拉鏈、系扣子、粘扣鞋帶
獨立吃飯
幫忙做簡單家務
搭積木
折紙
剪紙
黏土
為不同年齡的幼兒選擇筆
跟據不同年齡孩子的能力、使用筆的習慣和需求選擇合適的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方便孩子書面表達,還能鍛煉他們的握筆能力。
1歲半-2歲半 粗桿圓頭筆
對手的抓握能力還在發展的孩子來說,粗桿比細桿更容易抓握。粗桿筆適合5歲以下兒童。
圓頭筆非常適合1歲多的孩子。因為這么大的孩子喜歡用筆戳紙,尖頭筆經常被戳壞,當然也有可能戳破紙張。圓頭筆受力面大,更加穩定,不容易被戳壞。
為這么大的孩子每次準備一種顏色的水彩筆就可以,不需要太多顏色,也不需要蠟筆等其他種類的筆。這么大孩子更多地是體驗筆運動的感覺,而不是繪畫。比起顏色,他們更在意筆如何運動,所以不需要太多顏色。
2歲半-5歲 粗桿錐型頭
2歲多的孩子依然需要使用粗桿筆,但這時可以使用錐型頭。他們現在能畫出越來越復雜的圖像,錐型頭有細小的筆尖,可以繪制出精細的線條,方便兒童的表達。
顏色上,原則是每過一年增加一到兩種顏色。也就是說,3歲時可以準備2種顏色,4歲3-4種。
5-6歲 為兒童準備的細桿筆
為兒童準備的細桿筆比成人筆略粗,但比為低幼兒童準備的粗桿筆細。這是兒童用筆向成人過渡的階段。大多數5歲兒童有能力使用這類筆。
5歲多的孩子開始通過繪畫講故事,一邊畫一邊編故事,畫面越來越豐富復雜,細桿筆的筆尖更細,比錐型頭更合適。
6歲以后握筆姿勢不正確怎么辦?
普遍認為標準的拿筆姿勢如圖所示
但一部分兒童拿筆姿勢略有區別,有些孩子用力過度,折指,有些孩子大拇指包裹食指。
是否一定要糾正成標準姿勢呢?過去的觀念是一定要糾正標準。在小學低年級,老師和家長花很大精力糾正孩子的寫字姿勢。這也部分造成了如今家長對孩子寫字姿勢的焦慮。
但現在不少學者對此表示懷疑。國外有觀點認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就像運動員有不同握拍姿勢一樣,只要不影響書寫,應該允許不同的握筆姿勢。
結語
執筆姿勢與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發展密切相關。童年期充分地使用手,能夠刺激手部神經,鍛煉手的靈活性和力量,對今后各項發展有很大幫助。生活自理和家務活需要大量使用手,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6歲前的兒童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這些活動。
6歲以上的兒童拿筆姿勢不標準,家長要分情況對待。國內很多優秀的書法家有自己個人化的使用毛筆姿勢;音樂界不少卓越的演奏家也有自己的持弓習慣。只要不影響書寫和身體姿勢,家長不必過于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