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因編輯和試管嬰兒有什么區別關鍵在于這兩個字

shiyingbao

最近,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的出生引起了全球醫學界的巨大爭議。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何建奎向媒體宣布,世界上第一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在中國。轟動消息曝光僅幾個小時后,就有122名科學家發表了聯合聲明,強烈譴責他們在沒有嚴格安全和倫理審查的情況下進行胚胎基因編輯。與此同時,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表示,已經啟動了對“基因編輯嬰兒”倫理問題的調查。

基因編輯嬰兒的始作俑者 賀建奎

為什么基因編輯有爭議?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利用生物學手段敲除或修復特定的基因片段。對于許多基因遺傳疾病,該技術可以修復致病基因,并達到治療效果。

2017年,美國生物技術公司Sangamo 在FDA和倫理委員會的嚴格監督下,Therapeutics對4名成年人進行了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對其不到1%的肝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以治療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的粘多糖2型疾病。

基因編輯之所以沒有得到大力推廣,主要是因為醫學界無法預測其潛在的危害性,技術水平還不成熟。目前,基因重組、脫靶效應、基因組突變、疾病敏感性提高等問題尚未解決。目前,世界各國都禁止改寫生殖細胞。

在此之前,所有的基因編輯人體試驗基本上都是在異常的體細胞上進行的,只是為了糾正有問題的基因。這一次,驚動世界的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是對原本健康的胚胎進行特殊改造,讓孩子在沒有安全控制的情況下秘密出生。顯然,這種測試不僅有很大的未知風險,而且整個測試完全不透明。許多科學家指出,修改后的基因最終會通過兩個孩子融入人類的基因池,使人類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

基因編輯與試管嬰兒的區別

近年來,基因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基因檢測手段已廣泛應用于胎兒產前診斷、試管受精等領域。那么,基因編輯技術與生殖領域主流試管受精技術有什么區別呢?

專家指出,基因編輯嬰兒與第三代試管嬰兒的重要區別在于編輯第二個詞,基因編輯嬰兒改變了胚胎基因,而人類基因的突變是非常不可控和危險的。第三代體外受精采用基因檢測,選擇有基因缺陷的胚胎,選擇高質量的胚胎進行移植,這個過程不會對基因造成任何變化。

艾滋病預防必須改變基因嗎?

另一個引起社會各界關于該實驗的發起人何建奎爭議的原因是他聲稱編輯基因可以讓嬰兒免疫艾滋病。

何建奎說,“露露”和“娜娜”的父親是艾滋病毒攜帶者。為了在嬰兒出生后獲得對艾滋病毒的免疫力,他編輯了胚胎上的CCR5基因,清除了人類胚胎中的CCR5基因,以使個人對大多數艾滋病毒株有自然的免疫力。但事實上,通過試管受精技術可以阻止艾滋病毒的父母和嬰兒感染。


人們通常稱精子處理技術為“洗精”。洗精子是試管嬰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病毒攜帶者的病毒存在于精漿或血液中,但精子和卵子是健康的。該技術可以將精子、卵子與白細胞、精液等其他物質分開。主要用于輔助生殖技術中的試管受精治療和人工授精治療。通過洗滌,可以獲得高比例、正常形態、活力強的精子,提高受精成功率,減少畸形胚胎的形成,從而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熟地使用了輔助生殖領域的試管洗滌技術。例如,我們的鄰國泰國在這方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泰國很多醫院在試管嬰兒技術方面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泰國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Perecoll梯度離心精子洗滌技術,有效避免了傳統洗滌方法的弊端,不會對健康精子造成損害,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精子質量,有效調節精液濃度和精子活力,去除精漿中的抗精子抗體、死精子、病原微生物等,降低胚胎畸形率。

相比之下,很明顯,試管受精技術比冒進的基因編輯技術更安全可靠,以防止來自父母的胚胎感染。

2018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協會聯合體發表聲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嚴重損害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聲譽,指出基因編輯技術作為革命性技術正在促進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但其應用安全性有待進一步全面評價。雖然世界上有一些科學家對雙胞胎姐妹實驗持積極態度,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基因編輯仍將是一個有爭議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