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買土豆的故事(你聽過買土豆的故事嗎 )

shiyingbao

買土豆的故事:蘊含著一個很多職場人士都欠缺的能力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買土豆的故事,這是一個很經(jīng)典的職場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小A和小B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剛開始拿著工資也是一樣的。沒過多久呢,這個小B就一直升職加薪,而小A呢還是原地踏步,到最后小B都成為小A的領導了。

這小A就不干了,憑啥啊,我們兩一起來到的公司,我也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在這干著,沒遲到早退過,憑啥他一直升,我還原地轉圈呢?小A去找大老板告狀去了。

 

買土豆的故事,是一個經(jīng)典的職場故事

大老板沒說啥,給小A派了一個活,“你去集市看看有沒有賣土豆的”?不一會,小A回來了,說“只有一個農(nóng)民拉著土豆在賣”。老板接著說,“那有多少土豆”?小A,“我不知道啊,我再去看看”。接著小A又氣喘吁吁地跑去了集市,向老板匯報,“有40袋”。“價格多少錢一斤?”老板接著問。小A又傻眼了,“你沒讓我問價格啊,那我再去跑一遍吧”,老板叫住了小A,讓他站在旁邊。同時把小B叫過來,把同樣的話對小B說了一句,“你去看看今天集市上有沒有賣土豆的”?

小B不一會也回來了,他向老板匯報,“今天只有一個農(nóng)民在賣土豆,總共有40袋,每斤兩毛五,土豆質量不錯,我?guī)Щ貋硪粋€,你看看”。說著就把土豆給了老板,他又接著說道,“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我覺得現(xiàn)在收購這批土豆很優(yōu)惠,我們可以在一個星期就能賣完,具體價格還可以再和賣土豆的談,我把那個農(nóng)民也帶來了,他就在外面等著你。”小B說完了這些,老板滿意地笑了,轉頭看了看小A,小A羞愧地低下了頭。

大家看完這個故事,知道小A和小B之間的最大差距是啥了嗎?為啥小B一直平步青云,而小A雖然努力工作,老板讓干啥就干啥,還是原地踏步呢?

 

信息收集能力是很多職場小伙伴欠缺的能力

對,他兩之間的差距,就是信息收集能力,也是我們很多上班族欠缺的能力。

那啥叫信息收集能力呢?

所謂的信息收集能力是在浩瀚如煙的信息海里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料,搜集到的信息必須準確、高效、全面還要快速。信息收集能力是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第一步,都說現(xiàn)代社會其實最需要的人才是解決問題的人才,而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是收集信息的能力,而我們很多人恰恰最欠缺的就是收集信息能力。

職場人欠缺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收集信息太慢,面對眾多信息無從下手。《杜拉拉升職記》中剛入職的杜拉拉為了完成老板派給的查找資料的任務,埋頭苦干,桌子上是堆積如山的各種資料。這種情形,我們每一個職場人士都遇到過。為了查找一份資料,去翻閱大量的歷史記錄,甚至泡圖書館,一整天在資料室呆著;為了找到一個信息,去網(wǎng)絡上各種搜索,各種關鍵詞查找,但是往往面對海量的信息無從下手,更別提高效快速了。

 

有的時候我們只是查一個信息卻看很多資料

收集信息不準確,不全面,導致決策失敗,造成損失。胡歌在《獵場》中飾演一個獵頭公司的老板,在給一個世界500強推薦金融專業(yè)人才的時候,對匿名推薦的專業(yè)人才趙見蜓的信息沒有作出全面評估,導致專業(yè)學術造假這一關鍵信息沒有查實,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雖然這一件事是有人惡意報復,但可見信息收集不全面,不準確會帶來多大損失。

那問題來了,我們上班族如何提高信息收集能力,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日本管理專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問題解決力》中明確的給出了我們信息收集的步驟以及一些技巧,大家可以借鑒下。

01:在收集信息之前明確這項工作的目的,了解完成工作的要求。

我們在接到一個任務的時候,千萬不要甩開膀子就去干了。在這之前,一定得明確收集信息、查找資料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證明某一個信息可靠不可靠?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收集信息。

 

不要忙著收集資料,卻忘了想一想目的是啥

我們只有明確了任務的目的,我們才能保證收集資料的方向是正確的,才不會有那種翻了很多資料,卻發(fā)現(xiàn)要的不是這個的尷尬局面。

很多時候呢,我們還要繼續(xù)思考一下,想一想老板讓我們收集這個信息,目的是什么呢?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地全面找出信息,不遺漏信息,高效解決問題。

就好像那個小A,老板雖然只是說了一句“集市上有沒有賣土豆的?”,但是顯然老板不會只想要有賣土豆的這一個回答,他老板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為了了解現(xiàn)在的土豆價格和數(shù)量,看看公司現(xiàn)在購買合適不合適,這才是老板最終目的。

得出現(xiàn)在批發(fā)土豆合適不合適,需要哪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斷?我們就得把這些信息都收集全面了,給老板匯報,這才是明確任務的目的。否則,只能像小A那樣了解一個信息,就得跑一趟,了解兩個信息,就得跑兩趟了。

 

面對浩瀚如煙的信息海,我們需要有辨別的能力

當然,還要注意一下收集信息的任務有沒有明確的要求,比如必須去收集哪本文獻,還要注意下收集信息的截止日期,有的時候資料太舊了,對我們現(xiàn)在沒有參考價值,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收集信息之前明確,這樣才不會做無用功。

02:收集信息的過程中,了解信息源,最好采用一手資料

具體收集信息的過程,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了解,途徑也很多。比如,發(fā)達的網(wǎng)絡,比如公司資料文檔保管處,再比如圖書館等等。我們缺的不是信息的來源,而是明辨信息的能力。

這個時候呢,我們對于收集到的信息要明確一下信息的來源。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還是買土豆的小A,如果他去問賣土豆的那么他的信息來源就是賣土豆的。但是如果恰巧他沒找到賣土豆的,就問了旁邊賣西紅柿的大姐。大姐可能為了搶這個生意,就有可能撒謊說土豆早就賣完了,其實賣土豆的還沒出攤。

所以,無論我們采取哪些方式去收集信息,網(wǎng)絡也好,資料圖書館也好,問別人也好,都要明確下信息的來源,去想一想信息可靠不可靠,有沒有虛假的成分?

 

如果可以,親可能去查找一手資料

除了辨別信息來源外,我們最好要找一手資料,而不是別人加工的二手資料,那樣真實性就更加有保障的多。

一手資料就是最原始的最早出現(xiàn)的資料,其他資料都在此基礎上加工而來。比如上面說到的胡歌《獵場》的片段,要想知道金融人才趙見蜓學歷的真假,那么一手資料就是他學校官方網(wǎng)站上出具的畢業(yè)生信息,而其他一些學歷證書也好,證明也好其實都是二手資料,而且極有可能是摻假的二手資料。

所以,當我們在收集信息的時候,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科學論證,論文文獻的資料,還有一些數(shù)據(jù)證明,比如行業(yè)銷售情況等等,我們都要盡可能地去尋找一手資料,這樣即高效又真實,會極大的提高我們收集信息的準確性和高效性。

03:收集信息的最后一步:根據(jù)報告的對象,考慮展現(xiàn)信息的形式

我們很多人都會忽略這一步,但是這卻是展示我們收集信息成果的重要步驟:展現(xiàn)信息。

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匯報對象,考慮不同的展現(xiàn)形式。這份信息是報告給誰的,老板?客戶還是分享給同事?哪種方式會更利于信息的展示,更利于對方理解和接收,是圖表還是文字報告?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當然這里也有一些小小的技巧。

一般,我們展示信息的時候要結論先行。因為無論是老板也好還是說客戶也好,時間都比較緊張,我們收集完信息匯報的時候,一定要先說結論。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老板出差,要選擇出行的方式,你收集完信息以后,第一句話一定是要告訴老板,這次出行我們選擇高鐵。因為老板關心的只是如何更快更方便的到達目的地,其他的事情他不關心,如果老板想詢問原因,你再解釋,為什么做高鐵而不是飛機?

 

圖形在展示信息方面有著文字無法比擬的作用

其次,能用圖形展示信息的就不要用文字。因為相比文字而言,圖形更有展現(xiàn)力,更直觀,容易理解。尤其是出現(xiàn)一些數(shù)據(jù),需要對比的時候,圖形的魅力要比文字大的多,一目了然。

我們好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的來源處,我們最好要標注這條信息的出處,一來回看的時候比較方便,二來是給看信息的對方更加明確的信息來源,讓對方更加信服,也會讓對方覺得你在收集信息的時候用了心,很專業(yè),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