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媽媽都遭遇過寶寶黃疸,但一定不知道黃疸也分為生理性、母乳性、病理性和感染性黃疸,而就只有母乳性和生理性黃疸癥狀較輕,其他原因導致的黃疸可不能簡單應對,
足月兒黃疸正常值
病理性黃疸不是“曬曬就能好”
俗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充分說明了這個現象比較常見,但很多媽媽并不能充分的認識黃疸,一些還認為寶寶黃疸不治療也能好,但不是所有黃疸都能“曬曬就能好”。
病理性黃疸不能簡單靠“曬曬太陽就好”
黃疸,在新生寶寶中非常常見,黃疸是因為寶寶體內膽紅素增加的結果。寶寶出生前,胎盤負責排出膽紅素,出生后,肝臟負責將它們通過大便排出體外。但新生兒肝臟功能不健全,導致膽紅素的產量>排出量,于是就有了黃疸癥狀。
黃疸寶寶,開始時是頭部皮膚發黃,隨著體內滯留的膽紅素越來越多,全身的皮膚也會變黃。新生嬰兒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后第二至第三天出現,大約到兩至三個星期,嬰兒的肝臟能有效地處理膽紅素,黃疸便會減退。
寶寶小時膽紅素曲列線圖
對大部分的寶寶來說,新生嬰兒黃疸不會影響健康,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通常對寶寶無害。但在異常情況下膽紅素水平會很高,可能會導致腦損傷。
比如說一些寶寶遇到的蠶豆病,蠶豆病是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G6PD)缺乏,G6PD是體內的一種酶,有助于保護紅細胞免受傷害。但G6PD缺乏的寶寶,紅細胞不穩定,更容易遭到破壞,膽紅素生成增多,更容易導致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才不用治療
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治療方法不同,不是曬曬就能好的,必須在遵醫囑進行治療,及時降低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如果G6PD缺乏癥處理不當,高膽紅素血癥得不到治療,就會導致核黃疸,核黃疸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的永久性腦損傷,會導致腦癱、癲癇、智力障礙等等。
病理性黃疸癥狀
癥狀出現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時內就出現,肯定不正常;
癥狀發展很快;
程度重且長,足月兒2周不消退,早產兒3周不消退;
持續長時間后會退,之后又重新出現。
一般情況下,足月嬰兒24小時出現黃疸,屬于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黃疸值會在短短一兩天內迅速上升,并進行性加重,臨床反應是昏昏欲睡,食欲下降,精神很差。
這就是為什么應該仔細檢查新生兒的黃疸并對其進行治療以防止高膽紅素水平的原因。并不是所有黃疸都能“曬曬就能好的”,不同的黃疸,需要不同的護理和治療。
病理性黃疸案例中,如果血中膽紅素增高,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在大腦基底節、視丘下核、蒼白球等部位引起病變,血清膽紅素〉342umol/L(20mg/dl)就有發生核黃疸的危險,此時就不要再用非科學的老偏方去黃疸了,需要及時發現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