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睡好覺有賴于褪黑素的大量釋放,而睡前玩手機將導致褪黑素減少20%,但現在熬夜成為人們的常態,很多人越晚睡越精神,越晚睡越有活力。那么為什么入睡時間不要晚于23點?熬夜后補充褪黑素有用嗎?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為什么入睡時間不要晚于23點
長期晚于23點睡覺,危害很大!補再多覺都沒用!
我們人體自我修復活動大都在凌晨3點以前進行,因此23點~3點這段時間的睡眠質量尤為關鍵。過了這段時間,補睡再長時間,都難以彌補熬夜帶來的損失。
1、耳聾耳鳴。
睡眠不足易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傷害聽力,長期熬夜可能導致耳聾。
2、肥胖。
熬夜的人經常吃“夜宵”,不但難消化,隔日早晨還會食欲不振,造成營養不均衡,引起肥胖。
3、皮膚受損。
皮膚在晚10—11點進入保養狀態,長時間熬夜,使皮膚干燥、彈性差、晦暗無光,出現暗瘡、粉刺、黑斑等問題。
4、記憶力下降。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出現沒精神、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問題。
5、腸胃危機。
人的胃黏膜上皮細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并且一般是在夜間進行的。如果夜間進餐,胃腸道得不到休息,會影響其修復過程。同時,夜宵長時間停滯在胃中,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
6、免疫力下降。
經常處于熬夜、疲勞、精神不振的狀況,人體的免疫力會跟著下降。
7、心臟病風險。
長期“黑白顛倒”的人,不僅脾氣會變壞,內臟也得不到及時調整,使心臟病的患病幾率升高。
熬夜后補充褪黑素有用嗎
沒用。
當代人的晚睡,大部分并非自愿熬夜,而是由于加班導致的連鎖反應。下班晚就會到家晚,還要洗衣做飯收拾,還得洗漱帶孩子,再一看表就深夜了。所謂二者相害取其輕,在早睡和緩解壓力前,總要選擇一樣,人是復雜的動物,會思考也有喜怒哀樂,所以壓力和心情,不是閉眼睡覺就能緩解的。
但是有個但是,能早睡咱還是盡量早睡,玩手機追新劇要適可而止,別一玩就是后半夜,關燈還繼續回味腦補。睡前別太興奮,少聽恐怖小說,不行咱就談個戀愛,單身咱就買個小熊,聽聽音樂小說,聽聽相聲廣播。能早睡就早睡,能做飯就做飯,自己心疼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