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指樞密使,官名,掌軍政大權,唐代宗永泰(765~766)中始置內樞密使,宋時樞密使作為樞密院長官,與宰相(同平章事)共同負責軍國要政,實則以宰相主政,樞密主兵;
韓太尉:指韓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陽(現在河南安陽)人,嘉祐元年任樞密使;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蘇軾、蘇轍兄弟隨父親蘇洵去京師,在京城得到了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嘉祐二年,十九歲的蘇轍與兄蘇軾同中進士。蘇轍在高中進士后給當時的樞密使韓琦寫了一封信,即是此篇。本文為干謁(yè)文,文章著重闡釋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者氣之所形”,同時表達了對韓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見之意。
太尉執事:轍生好(hào)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1、太尉執事:太尉左右管事的人;這是尊敬對方的稱呼,意謂不敢直接向對方陳述,而通過對方的執事者轉達; 2、文者氣之所形:文章是由人的內在氣質所形成的;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3、然文不可以學而能: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 4、氣可以養而致:氣卻可以通過修養獲得。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chèn)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yān)、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xiàn)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1、浩然之氣:正大剛直之氣,見《孟子?公孫丑上》; 2、稱:相符合; 3、太史公:指漢武帝時太史令司馬遷; 4、周覽四海名山大川:司馬遷“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見《史記?太史公自序》); 5、疏蕩:謂聲調抑揚頓挫,文氣流暢奔放; 6、奇氣:奇特新穎之氣,指文章風格; 7、見:通“現”。
轍生十有(yòu)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汩(gǔ)沒(mò),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1、有:通“又”; 2、游:交往; 3、鄰里:古時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鄉黨:猶鄉里,即所居之鄉; 4、自廣:擴大自己的視野; 5、百氏:指諸子百家; 6、陳跡:陳舊的東西; 7、汩沒:埋沒。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sōng)華(huà)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lǐn)、府庫、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
1、秦漢之故都:秦都咸陽,西漢都長安,東漢都洛陽; 2、恣觀:縱情觀覽;終南:山名,在今西安市南;嵩:嵩山,在河南;華: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 3、京師:指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 4、倉廩糧倉; 5、苑囿:園林。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dàn)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shào)公,出則方叔、召(shào)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1、翰林歐陽公:即歐陽修;時歐陽修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擔任禮部主考官,蘇軾、蘇轍、曾鞏都是這次考中進土的; 2、宏辯:宏雄,指見識廣博,言辭明快; 3、門人賢士大夫:謂曾鞏與梅堯臣 、蘇舜欽等人; 4、太尉以才略冠天下:謂韓琦憑借自己的從政才能與軍事謀略成為天下之冠; 5、四夷:指周邊的少數民族;憚:畏懼;發:侵擾; 6、周公:名旦;召公:名奭;二人都是佐武王滅商的名臣,后又共同輔助成王; 7、方叔、召虎:都是周宣王的大臣,率師平定邊患有功。
且夫(fú)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于水見黃河之大且深,于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后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1、志:識,猶言注重; 2、光耀:風采; 3、聞一言以自壯:聽到您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 4、盡:看盡; 5、大觀:雄偉景象。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游數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向之來:謂當初來的本意;向:先前; 2、斗升之祿:微薄的俸祿; 3、賜歸待選:朝廷允許回鄉等待吏部的選用; 4、優游:從容閑暇; 5、益:更; 6、茍:如果; 7、辱教之:謙遜之辭,意謂不以教誨我為辱而教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