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威庫斯被留在地球上已經過去12年了,那個說好要來接他的外星飛船始終沒有回來,不過這并不妨礙影迷們對《第九區》的熱情。2009年的這部科幻電影之所以如此受到追捧,跟精彩的劇情以及畫面表現不無關系,當然還包括南非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利用這部電影隱喻自己祖國的種族隔離制度。
本片其實留下了許多疑問,比如這些外星生物究竟來自哪里;為什么“大蝦們”看上去野蠻無序,卻能夠擁有遠超人類的科技水平等待,筆者就結合影片的劇情為大家解釋一下。
故事發生在20多年前,1982年一艘巨大的外星飛船懸停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上空,不過此后就完全沒有了動靜,直到三個月后人類主動打開了飛船的艙壁,才發現飛船內存在大量的類人外星生物。
首先這些外星來客之所以被稱為“大蝦”(Prawns),只不過因為它們外表看上去和地球上的昆蟲類似,再加上它們喜歡從垃圾堆里尋找腐敗的食物,很像南非的一種巨型蟋蟀“城鎮大蝦”(Parktown Prawn),所以當地人才給它們起了這個稱呼。
也就是說,盡管“大蝦”可以聽懂人類的語言(說明它們擁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但是從來沒有對人類提過它們如何稱呼自己的種族,也沒有人聽到過它們來自哪里,來地球的目的為何,這是很令人費解的對吧。
從影片中對一些科學家的訪談中可以得知,這些生活在“第九區”的“大蝦”都屬于某一個特定階級,不會獨立思考、缺乏主動性。雖然它們身體強壯,但是如果失去領導者,會立刻變得無序且混亂(有點類似蜂群中蜂后對工蜂的影響)。
不過顯然并非所有的“大蝦”都是這樣,至少主角遇到的那只就表現得和其他同類完全不同。它不但擁有縝密的頭腦,還懂得“大蝦”科技的原理,能夠從它們的設備中收集分離出“黑色流體”(black fluid),它甚至還為自己取了個人類的名字,“克里斯托弗·約翰森”。
網上有些理論認為這些“大蝦”是難民,來到地球是為了避難。但如果這是一條難民船的話,為什么“大蝦”在明明有能力與人類溝通的情況下,不直接闡明它們的目的呢?而且一艘難民船上居然有這么多高科技武器存在,本身就難以讓人信服(也難怪MNU不信任這些“大蝦”對吧)。
光是從“第九區”的貧民窟里,MNU(列國聯盟)就搜集到大量的高科技武器,而且從影片中展示出的效果來看,“大蝦”的武器無論是威力還是準確性都遠遠超過人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