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卦掌站樁(八卦掌的“龍蹲虎坐”)

shiyingbao

我前些時候分享了一篇文章《形意拳的“龍蹲虎坐”》,實際八卦掌也講“龍蹲虎坐”,強調“龍形猴相,虎坐鷹翻”。我在此談談對八卦掌“龍蹲虎坐”內涵的理解。

一、“龍蹲虎坐”是八卦掌的基本間架結構:

站樁講樁架,練拳要求拳架,目的之一就是通過站樁或練拳形成本拳種的間架結構,不管技擊或行拳如何變化,基本的間架結構不能變,特別是在被重拳、快拳進攻時能否保持基本間架結構是練拳的要點。“龍蹲虎坐”就是八卦掌和形意拳的基本間架結構。為什么要這樣的間架結構?內家拳都要求身備五弓,龍蹲就是形成身弓,虎坐就是練就腿弓。何為龍蹲誰都沒見過,但我們看過電影里阿拉伯人玩蛇的鏡頭。蛇盤成一團,在玩蛇人的笛聲下蛇頭向上支起蛇婆娑起舞。身人的脊背在腰部有一向內的生理彎曲,是為了緩沖腳步的震動保護頭部而形成的。但對武術的發力及內氣的通行不利,因此隨著內功的增強命門會逐漸微凸形成“塌腰”,使脊柱形成“反弓”(對前手而言)。這種“反弓”的形成要求以命門(腰隙)為作用點,上由大椎(而不是頭,頭只起引領作用,而不能用力,否則就不是虛空了)向上拉伸,下由尾閭下垂向下拉伸,使脊椎每一節脊骨都被拉伸開,有利于利用脊柱和背后兩條大筋的伸縮形成整體發力,也使脊柱內的兩條經絡督脈和沖脈易于貫通。脊柱的這種上下拉伸從意念上尾閭要重于大椎,保持上虛下實。八卦掌比較形意拳多了一層要求就是八卦掌講究撐裹擰鉆,因此八卦掌的脊柱(大龍)和兩側大筋是略呈麻花狀,這樣技擊時才能形成龍形身法。

人平時習慣于直立行走,兩腿在直立時是放松的,而腿部彎曲特別是單重坐在后腿時腿部是緊張的。但腿部的彎曲形成“腿弓”,有利于利用腿部由彎變直過程的彈力形成“力由根發”的整勁。所以要求通過“龍蹲虎坐”的樁架和走轉時的拳架鍛煉腿部的大筋和肌肉,使其逐漸適應這種拉伸而變的放松,即所謂“緊中求松”,由緊到松,進而達到全身從精神到形體的放松。形意拳的三體式,八卦掌的虛步下沉樁、青龍探爪樁都是單重樁,由樁隨著重心的移動就變為走架,熟練后就逐漸形成步法帶動的整體發力。八卦掌這種由于“虎坐”而在一定階段形成腿部的“緊”的同時,上半身是放松的,全身處于下實上虛狀態。



“龍蹲虎坐”間架結構的練習要點是胯首先要坐下去,胯坐下去氣才能“氣沉丹田”,胯坐下去初期是尾閭前卷、提肛斂臀使“會陰穴”單向關閉以保存住丹田氣。但練到中、高層次要由斂臀變為溜臀,胯要坐到后腿上以使氣沉腳底。

那么在站“渾圓樁”這類雙重樁時應不應該“龍蹲虎坐”?答案是肯定的。站渾圓樁時兩腿要彎曲,要坐在腿上,尾閭垂線要在雙腳腳后跟連線的后邊。當然如果開始站樁時年歲已大或大腿酸痛受不了可以減量,但兩腿起碼要微彎。有些武友站的是高樁,兩腿直立,這種站法是比較放松,有利于長時間站樁入靜,但如果上邊兩臂撐抱而沒有腿部彎曲對腿部筋腱的拉伸,就形成上緊下松,氣血向胸部集中,長時間練習對心臟和血壓是不利的。

二、“龍蹲虎坐”有利于內氣向丹田集聚:

“龍蹲虎坐”實際從身形上類似于“團身”,但八卦掌要求立身中正,因為八卦掌要圍繞自身旋轉軸不斷旋轉,“軸”彎曲了不利于繞軸旋轉。我們以形意拳內功練法的演變來看龍蹲虎坐的演變。最初的心意六合拳樁功的代表是“雞腿樁”,這是典型的低樁,很吃功夫。“雞腿樁”的身形可以看作是團身的一種變形,由于腿部受到的壓力很大,使氣血由下向上向丹田集中繼而自動沿督脈或中脈上行,感覺氣血噴張、怒發沖冠。但雞腿樁的雙手是向下指,使氣血下行,達到陰陽平衡。類似的低樁拳種還有自然門,雖然自然門和八卦掌相近都轉圈,但由于自然門身架低,為保持平衡,身體必須前傾。低樁和低拳架由于上述原因,不需更多使用意念就可使丹田氣足,但對拳架要求很嚴格,是以形得氣。但需吃得了苦,此外要從年輕時練起,否則膝蓋不一定承受的了低樁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