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著名的香港老電影(那些年我們錯過的香港老電影)

shiyingbao

80后的我們必須承認已經老了,人一老就總是不自覺想回憶過去。香港當年的老電影是如此的優秀,以致于我們對如今的新電影總是這樣那樣的挑剔,香港的優秀老電影,也終將伴隨我們的記憶直到我們老去。

電影錯過了可以重看,人生一旦錯過就無法重啟,希望大家都懂得珍惜眼前人。

好啦,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哪些電影錯過了也要重看。

大話西游

 

一部流行電影,解讀了20年。曾經的青蔥少年,如今也大都成家立業。當初,我們以為在電影里讀懂了愛情,眼下卻恍然驚覺,說到底,不過是命運。而白駒過隙,山形依舊,換來的,是與命運的和解。

  有人說,《大話西游》再度走紅,因為80后也開始懷舊了。其實,只是曾經的莽撞少年開始懂得:蓋世英雄和一生所愛都是敢做敢恨的“少年游”,理想的陰影下,才暗藏生活的本質。無所謂好與壞,但求直面真實。哪怕認識真實,要戴上金剛圈,埋藏惶惑與傷痛,也終究避無可避。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唯有珍惜當下,努力前程而已。  

  直到有一天,我們對人生幡然醒悟: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來,紅紅落葉長埋塵土內,開始終結總是沒變改,天邊的你飄泊白云外。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相親竟不可接近,或我應該相信是緣份。

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是一部1994年出品的武俠電影,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等主演,1995年影片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影片、第51屆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攝影等獎項。男主角張國榮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東邪西毒,被稱為華語武俠電影的另類高峰,喃喃呢語的人物,彌漫頹廢凄絕氣息的畫面,一成不變的旁白,恍惚飄渺和神經質的強烈到無法抑制的個人風格,這些極具風格的特征,都是王家衛賴以成名在《東邪西毒》里都可以看得到。在這部電影里,有著太多的東西讓人享受,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若無其事的動作,每一個恍惚的眼神,都足以使人迷離許久。王家衛借用了金庸作品里的幾個名字,卻創造了一個徹底另類的武俠世界

天若有情

 

這部電影存在于很多生于上世紀70年代人的記憶中,乃是不可磨滅的青春記憶,是這一群人沒有完結的青春夢。很多人是坐在錄像廳里看這部電影并含淚離開的,伴著逃課的下午,伴著年輕的張揚,伴著曾經的歲月,還有身邊那張稚嫩的臉。

劉德華騎著摩托,邊飛奔邊擦鼻血的一幕,成為這部電影中最為動人的一刻。坐在他后面的吳倩蓮穿著潔白的婚紗,裙紗飛舞的瞬間,成為當年女孩兒最為艷羨的精彩時刻。

多年之后,杜琪峰帶領劉德華兩次奪得金像影帝。但是這部沒有獲獎的影片可能留給影迷的記憶更為長久,因為那群人在那個年代,所付出的是最初的真實,最原始的感動。

喋血街頭

 

如果說喋血雙雄是一首詩,作為吳宇森的言志之作的話,那么喋血街頭就是一部小說,一部具有導演自傳性質的小說,人到中年的一次回顧,對自己青春的一份祭奠,有句話說的很好:“人到中年切莫在風里回顧,一天星斗對滿地江湖”,電影想輕松都難,沉重的主題讓人深思。可以看出導演當年的滿懷理想,對至純情誼的歌頌和對暴力、戰爭的控訴。怎能忘懷如此的感動?

《喋血街頭》的最后一戰,在街頭瘋狂飆車,其中過往的歲月,三個當年莽撞且騎著單車的好兄弟,如今成為生死仇敵,故不能自我解脫,只能為死去的兄弟報仇,這種悲,如何能令人不絕望?因此吳宇森成就了一個個悲情英雄,給我們的震撼力無可比擬,吳宇森,令人難忘的導演情懷,觸動了我,張學友,難忘的眼神,《喋血街頭》,難忘的情義!

電影快結束的時候,聽到阿B說:“那里是我的家,我一定會回去的。”忽然很感動。

小莊說:“好人通常被人誤解”,而好的作品也通常被人忽略,想到喋血街頭的遭遇,難道不是嗎?

阿飛正傳

 

被香港影評界視為經典之作。在香港電影史上,《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衛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并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準來參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對于整個香港人而言,《阿飛正傳》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那是有關香港人的歸屬感和漂泊感的一種精神歷程。

《阿飛正傳》是借60年代背景,講述90年代港人的心態,但是對眾多觀眾來說,不見得會從中參悟到一個大時代的背景,一個人能夠被觸動的,不過是自己曾經有過的相仿的心境罷了。其實每個人在每個年代,都可能是那只飄泊的無腳鳥,或許你根本沒有什么向往和追求,生活中早已失去存在感;或許你所向往的,追求的,不知是否有望,最終得到的全是幻滅;或許你記得的事情早已失去,失去的事情不再記得,或許你一生都帶著無休無止的回憶過活,將這一切收成僅有的珍藏。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這樣茫然地飛呀飛而已,萬丈紅塵里,漫長歲月中,有誰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方向。 更為人所樂道的,是梁朝偉30秒鐘的出場,沒有一句對白,卻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獎,而偉仔結尾出場到底是何寓意,卻留給影迷們永遠的謎。

阿郎的故事

 

1989年的《阿郎的故事》,34歲的發哥、36歲的艾嘉.

以前看故事簡介時,原以為這部電影就是個一般的“江湖大哥退出江湖,后來因某事重新出山”的老橋段故事。但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發現,其實有時故事是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你怎么講這個故事,用什么樣的感情講。

這就是一些感動我們的電影的特征:故事也許用一句話就可以講完,但故事里漫溢的情或許在若乾年后還留在你的心中,久久回味。《阿郎的故事》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故事很簡單,但打動人的不是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而是濃得化不開的情。

當鮮血滿面的阿郎駕著賽車風馳電掣沖過終點之后搖搖晃晃摔倒在地的時候,當波仔和波波從一臉的喜悅瞬間轉為滿臉淚水繼而瘋狂奔入賽車跑道的時候,  當阿郎的臉在賽車爆炸的火光中若隱若現的時候,當羅大佑的"你的樣子"再一次在耳邊響起的時候…

"人真的不能做錯事,做錯了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阿郎一臉悔恨在說這句話時 ,一定不曾想到 ,有些錯事將會用自己的性命來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