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立場聲明:在《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上映之前,整理了下有關EVA的相關資料寫出了這篇文章,對于無數喜歡這部動漫的粉絲來說,也許這就是青春最后的補完。
2月26日晚,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中國官微發出公告,在經歷漫長等待與多次跳票之后,《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最終定檔于2021年3月8日在日本上映,而此時距離上一部新劇場版Q在日本上映(2012年11月17日),已經足足過去了快8年半時間。
“新世紀跳票戰士”終于迎來了自己的補完
雖說是冷飯新炒,并一度被喻為“新世紀圈錢戰士”,但相信依然有無數粉絲和我一樣始終對新劇場版的最終章翹首以盼。一方面,新劇場版的特效和畫面都有了極大的提升,還是相當值得一看的;另一方面,從第二部破的結尾開始,新劇場版的故事線已經開始脫離TV版和舊劇場版的設定,在時長2小時34分鐘的最后一部新劇場版中,庵野秀明將會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劇情和結局,也讓人頗為期待。
從1995年在日本東京電視臺首播開始,《新世紀福音戰士》已經悄然走過了26個年頭,即便如此,憑借自身過硬的素質和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圍繞EVA所產生的話題討論和商業化運作就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也因此成為了動漫史上不可多得的神作之一。
如今,在經歷了長久的等待之后,我們終于迎來了EVA的最后一部新劇場版(雖然不排除庵野老賊之后再炒冷飯),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起來回顧下這部里程碑式的動漫作品吧。
第一部分:EVA簡介及主要版本
1995年10月4日,一部由庵野秀明指導,由GAINAX與龍之子工作室共同制作,名為《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的動畫作品開始在日本東京電視臺首播,這就是最早的TV版動畫。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的英文名稱為《NEON GENESIS EVANGELION》,中文譯名為《新世紀福音戰士》,我們常說的EVA就來自于EVANGELION這個單詞的簡寫。
在國內,無數80、90后小時候所看的《新世紀天鷹戰士》,正是當年經廣電總局刪減后引進的《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TV版動畫。
目前,主流的EVA作品主要由四個板塊組成:TV版、舊劇場版、漫畫版和新劇場版。
TV版
TV版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于1995年首播的動畫作品,一共26話,其中第1-24話為主線劇情,后期由于制作經費嚴重不足,剩下的25話和26話通篇都采用了意識流手法闡述劇情。
TV版后來又推出了2003重制版:03版在95版的基礎上對21-24四話的內容進行了重制,一共有30話,其中21與22,23與24,25與26,27與28內容相同,只不過后者是前者的重制版本,加入了很多細節方面的改動,畫面也有所增強,但整體內容上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網上還流傳有2005重制版,但其實該版本并非官方發行,而是由“EVA-FANS”字幕組在2005年重新制作,目前我們在主流媒體上所看到的TV版動畫基本上都是基于03重制版。
EVA TV版海報
舊劇場版
指的是1997年的兩部劇場版《死與新生》和《Air/真心為你》。
《死與新生》分為“DEATH篇”與“REBIRTH篇”兩個部分:“DEATH篇”是以TV版動畫1-24話的內容為基礎,以人物為中心重新編輯了劇情結構的總集篇,重繪了部分畫面(比如綾波麗的微笑),并且添加了少量TV版沒有的劇情。而“REBIRTH篇”則是承接24話之后的故事情節,從內容上說相當于下一部劇場版《Air/真心為你》中第25話Air的非完整版,因此目前多數《死與新生》片源中并沒有收錄“REBIRTH篇”。
《Air/真心為你》承接了TV版前24話的劇情,相當于TV版25、26話的重制,是《EVA》真正的大結局(又被稱為《The End Of Evangelion》,簡稱EOE),算是填上了當年經費不足潦草收尾的坑。
可以說,TV版和舊劇場版的《Air/真心為你》共同構成了最早的完整EVA故事版本。
漫畫版
其實最早在1995年2月就有過EVA的漫畫版,但出版到第4期就停載了,直至1999年才由動畫版人物設計貞本義行繪畫復載。漫畫版在劇情上和TV版略有不同,加入了很多TV版的解答,使得劇情脈絡更為清晰,在最終的結局上也和《Air/真心為你》的有所區別。
新劇場版
2006年,庵野秀明宣布將制作EVA新劇場版四部曲,相比TV版和舊劇場版,新劇場版的制作堪稱精良,畫面和特效都有了極大的提升,2007年的《序》基本上就是TV版1-6話的高清重制。但單純的冷飯新炒始終是無法滿足粉絲們的胃口的,因此,從2009年的《破》開始,新劇場版開始了故事劇情上的改編和調整,并加入了新的人物,而2012年的《Q》已經是完全與舊版劇情不同的全新故事了。新劇場版因此讓EVA又掀起了一股熱潮,一大波周邊和聯動讓庵野老賊又收割了一波粉絲,堪稱商業圈錢的典范。
《EVA新劇場版Q》海報
第二部分:EVA的創作背景及歷史地位
好的藝術作品,都是時代背景下作者思考和感悟的產物,EVA也是如此。
上世紀80-90年代的日本,在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后,泡沫的破裂又讓整個社會陷入了痛苦之中,伴隨而來的則是文化的年代錯位,普通日本人不得不在短時間經歷多次文化變革。在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動蕩中,整個日本社會都處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
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發生了宮崎勤事件:1988-1989年間,宮崎家的少爺宮崎勤采用慘無人道的方式誘拐并殺害了4名小女孩。在調查中警察發現,宮崎勤是個標準宅男,家里全是漫畫和AV,是典型OTAKU(御宅族,熱衷于動漫及電腦游戲等次文化的人,在當時多用于貶義)。
該事件令全日本嘩然,在社會輿論和大眾精神的壓力之下,喜歡動漫與變態殺人魔之間被強行畫上了等號,之后更爆發了反對御宅族及動漫畫的一連串示威、聲討行動,對動漫畫及同人界的禁制及自我監察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伴隨著案件的審理期間,整個業界面對長達數年的低潮期:題材倒退、數量減少,倍受各方歧視批判,在日本文化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的ACG產業遭受重創。
影響日本ACG的宮崎勤事件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EVA的橫空出世讓原本瀕臨末日的日本ACG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這部在內容和創作手法上高度融入了宗教、哲學、心理學、存在主義的后現代意識流作品,讓人們意識到原來動漫可以不僅僅是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動畫作品也可以用來探討生命的意義和社會的現實,這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心目中ACG的形象。
另一方面,1995年1月和3月分別發生了阪神大震災與地鐵沙林事件,這是日本戰后歷史的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兩大悲劇,災難和悲劇對社會造成了強烈的精神沖擊,日本人的意識狀態因此而前后截然不同,而EVA中所描繪的末世情節正好在當時的日本大眾心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作為EVA創作者的庵野秀明正是無數日本民眾中的一份子,在談到究竟想表達些什么的時候,是這樣來描述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訴求的:
故事中有個14歲的少年,害怕與別人接觸,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無所謂的,放棄讓別人了解自己,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自認自己遭到父親遺棄,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卻沒有自殺的勇氣,是個膽小的少年。故事中還有一個29歲的女性,與別人接觸時盡可能的保持距離,從表面的接觸中逃開,以保護自己。兩個人都受到傷害感到極度恐懼,兩個人都欠缺一般主角所具備的積極性,讓人覺得不合適,但是我還是讓他們當主角。有人說”生活就是需要變化”,我希望在這個故事結束時,不管世界也好,他們也罷,都能有所改變。所以我創作了這部作品,這就是我真正的心情,《EVA》是我在頹廢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全心投入的作品。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著唯一信念——”不能逃避”所再度創作的作品。想要讓自己的心情表現在影片中而產生的作品,我知道這是一個沖動,傲慢而且困難重重的舉動,但卻是我的目標。
可以說,EVA是日本社會經濟和文化雙重動蕩之下的產物,是庵野秀明為代表的日本御宅族青年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的獨白和影射。這是一部有著很強烈個人主觀意識的作品,但正是這種以反映自己人生來分析人們內心深處的獨特創作理念,讓動畫作品的內涵有了質變升華,并在時代背景下產生了非同凡響的共鳴,徹底扭轉了宮崎勤影響下ACG產業的頹勢,將日本動漫帶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為了日本動畫史上“動畫三大浪潮”之一(《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高達》,《新世紀福音戰士》)。
第三部分:EVA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EVA之所以被奉為神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動畫作品所承載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直到今天,有關EVA的種種討論依然沒有停止過,網上關于分析EVA故事內容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也不乏講得很系統詳細的(我看過最好的一篇有5萬多字),但限于篇幅原因,這個部分我就挑一些重點來講。
EVA的世界觀EVA的世界觀來源于現實的宗教,其基礎是希伯來圣經,也就是猶太教的《舊約》,《舊約》后來被基督宗教全盤收納為《圣經全書》的前部分,是用希伯來語寫成的,《圣經》后一部分稱為《新約》。
簡單的來說,EVA世界觀的基礎設定就是:亞當和莉莉絲(在希伯來神話中,莉莉絲是亞當的第一個妻子,而不是夏娃)是最早的兩個高等生命體,由生命之樹誕生,亞當先抵達地球并孕育出其他使徒,之后莉莉絲抵達地球并引發第一次沖擊,導致亞當和其他使徒陷入沉睡,莉莉絲釋放出LCL之水遍布地球形成海洋,孕育了新的生命,而人類正是莉莉絲的后代。人類文明發育成熟之后,發現了死海文書,了解到了使徒與人類自身的起源,并且得知將來的某個時刻由亞當與莉莉絲所生的一切必將歸還本體,重新生長出生命之樹并產生新形態的生命體。
EVA背景設定中很重要的宗教元素:卡巴拉生命之樹
EVA的故事線基于EVA的世界觀設定,EVA的故事線主要圍繞著人類發現死海文書后所發生的劇情來展開:根據死海文書的預言,生命的輪回不可阻擋,使徒想要回歸亞當本體,而人類作為莉莉絲的后代也將重歸母體,從而孕育出新的生命,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過程意味著現有人類的滅亡。
但人類們對于這一宿命的想法卻并不一致:以Seele為首的神秘組織希望阻止使徒回歸亞當引發沖擊毀滅人類,然后通過執行自己制定的人類補完計劃,讓人類回歸莉莉絲,成為統一的生命體,從而實現自我贖罪(人類是有原罪的宗教設定);而作為Seele的第13個成員(意為猶大),NERV的實際領導人,碇源堂實際上有著自己成神的野心,但在失去了碇唯之后,他才明白了人生的意義所在,一步步執行著自己的計劃,只為與唯重見;而對大多數的普通人而言,既沒有Seele的高尚追求,也沒有碇源堂的巨大野心,他們只是為了人類的存活而戰,與使徒作戰阻止其回歸亞當引發第三次沖擊滅亡人類。
EVA中執行人類補完計劃的神秘機構——Seele
于是乎,在各方勢力的暗中角逐之下,人類與使徒之間關乎命運的戰斗就此上演,這就是EVA所講述的主要故事。
EVA的人物塑造如果說,僅僅有上述的世界觀和故事線的話,EVA只會是一部腦洞有點兒大的未來科幻主題動畫而已,但人物的設定與刻畫,以及圍繞著他們所鋪開的矛盾糾葛和故事情節,讓這部動畫所要表達的內容上升了數個高度,相當于在有血有肉的劇情中注入了令人思考的靈魂。
EVA中的人物設計以及對人物的塑造可謂做到了極致:每一個人物都無法簡單地以好壞來定義,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背后的故事,每個人都是非常復雜,就算單獨把每個人物的故事抽出來都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故事,何況每個人物的故事重疊交叉在一起,再配合上庵野老賊獨特的表現手法,整個劇情的深度就炸裂了。
EVA里的各個角色里沒有一個正常人,幾乎所有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悲劇設定,而這奠定了EVA中人物設定的主基調——劇中角色的一生,盡是悲傷之事。
碇真嗣就拿碇真嗣來說,你很難在其他的動畫或者電視電影中找到一個比他還要懦弱、孤獨、內向且無能的男主角。但這樣的性格缺陷并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由真嗣缺乏父母關愛的童年所決定的:親眼目睹母親消失在二號機內,雖然當時很小不記得了(新劇場版中冬月說這段記憶是被清除了),但在潛意識中是一直存在的,雖然是官二代,可之后卻被父親拋棄,寄養在伯父伯母家也被親戚疏遠,沒有朋友。服從別人是真嗣的生活方式,迷茫是真嗣的內心寫照。既沒有入世的能力和覺悟,也沒有出世的資本和理由。性格內向,行為被動,雖然理想很簡單也很天真,但是和亂世的時代背景背道而馳,可以說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人。
戴耳機是碇真嗣最經典的形象
漫畫中的真嗣有一段真實的內心獨白:
“我似乎覺得,我的心靈和身體漸漸變得支離破碎。每當有悲傷或痛苦的事情發生,我會覺得這并不是自己,會以一種事不關己的方式來看,仿佛還有另外一個自己,沒事的,我可以撐過去的。如果將“心”封閉在體內的最深處,這么一來,身體的痛,心靈的痛,就連恐怖,也會在毫無感覺的情況下過去吧。”
這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一個沒有歸屬感的人在逃避著一切的懦弱,厭世情節的大結局心態,類似抑郁癥的封閉感覺狀態。而這也正是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眾多OTAKU的縮影,是一個很典型的一類人的形象。
碇真嗣這一主角設定的存在,讓EVA脫離了常人所理解的動畫作品的思維定式——主角的成長,一般正常作品中的主角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風格化很強的,就算是開始很弱,但積極向上的主旋律永遠是明確的,在普通的動畫中,是不會出現碇真嗣這樣的角色的,更別提當主角了,因為他完全沒有成長。這就是EVA的獨到之處,更注重貫徹與體現導演的自我意識,并將現實中人內心所潛藏的弱點和困惑深深地挖掘表現出來:EVA并沒有像其他的青春題材作品和雞湯動畫那樣去表現人物的成長,相反卻描寫了真嗣等人的“拒絕成長”——那種自閉的人努力打破自我、尋求與外界接觸的過程,它并沒有鼓吹壓抑個人意志,讓人去服從社會的價值觀和準則,反而公然地與傳統價值觀所要求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抗,甚至可以說毫無妥協和遷就之意。
這大概就是EVA這部動畫作品的人性升華和獨到之處。
明日香明日香的本質更像是另一個版本的碇真嗣,只不過是一個“完全相反”的真嗣,明日香表現的逃避也和真嗣不一樣,她是積極做好其他事來逃避,死不承認自己的懦弱一面。外在的真嗣表現的很“女人”,而外在的明日香則表現的很“男人”。性格完全相反就不用說了,內心本質上也完全不同:真嗣是害怕孤獨,明日香是追求自我實現——擁抱孤獨。和其他人的互動方面,大家似乎都很在意真嗣,卻很少有人試圖接近明日香的內心。可憐的明日香用傲嬌的偽裝把自己保護起來以獲得安全感的同時也隔絕了外界的溫柔,明日香是絕對的,純粹的,孤獨之人。這點上通過TV版里明日香的一句經典臺詞就足以表現:“我要自己一個人活下去。”
紅色是明日香的代表色,也是其個性的體現
真正的明日香,是一個內心自卑卻不愿意承認,企圖用自大來掩蓋這一點的少女,但她顯然不是一個很善于偽裝的人,雖然自身確實足夠優秀,但她“看看我”的內心渴求卻始終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認,她的自大看上去更像是自我認同的驕傲,可惜外表的傲嬌下卻隱藏著脆弱至極的內心。
并且,和EVA中其他女主角有所不同的是:綾波麗,葛城美里在人物設定上都存在有母性的愛,唯獨明日香沒有,完全是類似戀人的身份來塑造,他與真嗣之間的關系更傾向于我們人生中讓人又愛又恨的另一半的感覺。TV版中有一集是明日香大姨媽來的時候在衛生間抱怨“為什么女人就一定要受這種罪!我以后是絕對不會生小孩的”,這個細節點也暗示了明日香本身缺乏甚至抗拒母性的特征。但在EOE的結尾,明日香在最后撫摸真嗣的鏡頭中多了眼罩和繃帶,而這些在EVA中都是綾波麗的特有標志,在這里把這樣獨有的元素賦予了明日香,隱喻了明日香將代替綾波麗(莉莉絲)成為新的人類之母(夏娃)。
明日香就像成長中的我們,努力想要在這個世界中尋求自己的位置,得到他人的認同,以此來彌補內心中所存在的孤獨感,但諷刺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變成了那個當初最不喜歡的自己。
綾波麗在EVA中,綾波麗絕對是最為經典的存在,這不僅是因為其存背景設定的特殊性:綾波麗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類,而是用碇真嗣母親碇唯的DNA加上莉莉絲的靈魂組成的人造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綾波麗無疑是母愛最集中的體現和代表,她既是碇真嗣母親的影子,更是全人類的母親,同時她在與真嗣接觸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一個人造人所不具有的感情,這也是母親和戀人的屬性同時出現在一個角色的身上。
“三無少女”綾波麗
綾波麗被賦予的屬性是開創性的,但EVA中對其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對一個人造人從無到有的自我意識所做的分析和展現才是這個角色真正的精華所在。眾所周知,綾波麗是“三無少女”(無口、無表情、無心,也就是沉默寡言、缺乏面部表情,難以被窺知心理的內心封閉的少女)的鼻祖,每集的臺詞就那么兩三句,真是少得可憐,但正是這個看起來毫無存在感的角色卻貫穿了整個EVA劇情的始終。作為一個人造人,綾波麗幾乎沒有主動表現自己人物特性的場景,關于這樣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角色,所有的描述和刻畫都是通過碇真嗣或者其他事件來展開的(這點上和明日香完全相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上庵野痞子所用的手法相當隱晦,在細節和暗示上做到了極其變態的程度,以至于絕大多數觀眾不深入分析思考的話是完全無法讀懂這個角色存在的深層含義的。因此,可以說讀懂了綾波麗,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看懂了EVA。
在TV版中,前后實際上出現了三個綾波麗:一號綾波麗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被赤木直子博士掐死了;二號凌波麗就是在劇集中戲份最多的那個,在與十六使徒子宮天使的戰斗中為了保護碇真嗣啟動自爆與使徒同歸于盡;之后出現的三號綾波麗為了真嗣背叛了碇司令,最終變成了EOE中的大白麗(莉莉絲),而三號之后的綾波麗都被赤木律子在培養槽里銷毀了。在這部分,我們著重分析下有血有肉的二號綾波麗。
借助于綾波麗,庵野秀明究竟想向觀眾展現出一個什么樣的意象呢?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人性最底層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愛的表現。
二號綾波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身受重傷卻不顧自己安危依然服從命令的弱小女孩,在第1話中成功地讓真嗣“心軟”,去駕駛初號機。而在后來通過真嗣視角的種種細節描寫,側面展現了這個女孩的神秘:在學校里總是自己一個人,日常生活好像和她毫無關系,唯獨與真嗣自己相處不好的父親碇司令走得很親近。這一切其實都是因為綾波麗是碇司令創造出來的工具人,此時她的內心設定中在乎的只有碇司令一個人(經典的表現場景就是在扶梯上真嗣批評自己父親時凌波麗給了他一耳光),還有就是動畫中綾波麗的住處是看上去都一模一樣的一排樓,暗示了她是個復制人。
EVA中的細節暗示:綾波麗的住所暗示其是個復制人
真嗣與麗第一次“談心”則是在雷天使戰斗前夕,真嗣問麗:“綾波為何要駕駛這東西?”麗的回答是:“因為羈絆。”這里的羈絆當然指的是和老碇的羈絆,此時的綾波麗依然是洋娃娃一樣的存在,就像一個機器人知道自己的程序是被寫好的一樣,她被制造出來的意義就是為了完成老碇的計劃,生命中唯一在乎的就是老碇對自己的關愛。這也是麗第一次通過自己表現人物性格——“如果不做EVA駕駛員,或許我就會變的一無所有,那不就跟死沒什么兩樣么。”其實此時的綾波麗在本質上和真嗣是一樣的,都是內心空洞的,她也知道自己作為復制人,即使死了也還會有另一個自己出現。
但是通過雷天使的戰斗,碇真嗣開始走進了綾波麗的內心,真嗣和老爸如出一轍的強行打開插入栓之后,出現了EVA中最為經典的場景——“綾波麗的微笑”。這也是EVA中極少數正能量場景之一,EVA的粉絲最經常稱道的就是“世界上只有兩個人的微笑最值錢,一個是蒙娜麗莎,一個是綾波麗。”這也是為什么大家在各種論壇里看見類似“三大經典動漫場景”或者“評十個動漫中最美場景”的帖子中都會有這個——綾波麗的微笑。
EVA名場面——綾波麗的微笑
綾波麗的微笑可以說標志著她真正成為“人”的第一步,換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她背叛碇司令的開始,在這之后真嗣在麗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雖然明日香強行出現要轉移真嗣注意力,可之后真嗣還是去刻意的去了解麗。在與夜使徒的作戰中,初號機被吞噬,麗因為明日香說“風涼話”而與明日香發生爭執,這對一個很少對外表現情緒的麗來說是很反常的。可以說真嗣在綾波麗的成“人”之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讓麗有了許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臉紅,第一次謝謝,第一次反抗命令等等,越來越人性。最重要的是,隨著麗越來越喜歡真嗣,她也開始思考自身的存在價值,她開始追問一個相當具有哲學性的問題——“我是誰?”。
麗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正是源自她內心深處的矛盾——碇源渡給自己的“命運”與“真嗣的感情”(自己的自由意志)之間的矛盾。雖然屈服于“命運”是二號綾波麗一直以來的普遍選擇(偶爾違反命令往往都和真嗣有關),但是通過與子宮使徒的戰斗,麗被使徒一語道破內心——“這就是所謂的‘寂寞’,那是浸滿了悲傷的,你自己的心啊”,麗也意識到自己靈魂深處的真心是“和真嗣在一起”。
由此,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就是我,我是由積累的時間和與別人的交流而成為我的,是實質,不是假的。因為有跟別人的交流,所以我才成為現在的樣子。隨著與別人的交流和時間的流逝,我的心的形態漸漸改變...那就是從前一直被稱為綾波麗的,也是今后不斷地成長的綾波麗。”在她心底深處由真嗣激發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感情,標志著身為人造人的綾波麗最終成為了真正意義上人:肯定自我的存在,肯定自我的意志,肯定自我的感情。
而這一點也在二號綾波麗為了真嗣選擇和使徒同歸于盡的最后時刻,以“眼淚”和“自殺”這兩種最為激烈的形式綻放,雖然依舊是紅白藍冷色調的外表,但是此刻的麗,竟然愛得如此熾熱,為心愛的人而死,并且是完完全全是出于她自身的意志,遺憾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剛剛得到的一份無比珍貴的“羈絆”,卻又不得不放棄這份“羈絆”。在死亡的同時得到自我價值實現,通過死亡來感受活著,這正是典型的日本美學。
月下綾波麗
二號綾波麗就像經歷了一個完整人生的人——懵懂的開始,自我的矛盾,途中的彷徨,毅然的抉擇,熾熱的感情,無悔的遺憾。
綾波麗被賦予的屬性是開創性的,而恰好EVA中對麗的人物塑造無論是從手法,細節,還是其他方面的描寫都達到了巔峰。從此,“三無”這個屬性也越來越多地被模仿,更重要的是,像“三無”這樣開創性的屬性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后來的動漫作品中,正是綾波麗的出現,讓動漫界的角色更加豐富多彩。
綾波麗已經不再僅僅只是《EVA》的女主角,她樹立了整個日本動漫界女性角色的標桿,她是ACGN世界的一個傳奇,一個幾乎永遠不可超越的神話,一個自誕生日開始就憑借每集不到三句對白就可以連續蟬聯日本多年動畫人物調查的NO.1的寶座超人氣偶像。沒有一個女性角色可以真正取代她的位置。
當然,除了碇真嗣、明日香和綾波麗之外,EVA中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拿出來單獨分析和探討的角色,這里就不再一一展開敘述了。
EVA中的角色們
總而言之,盡管EVA的背景設定、人物塑造和展現手法上涉及宗教、神學、科幻、心理學、意識流等各種復雜的元素,但其本質上由三個部分組成:
1)青春期的孩子們開著名為EVA巨大人形兵器對抗名為使徒的怪獸
2)神神叨叨的大人們在推進一系列能影響全球人類的龐大計劃
3)性格不同的角色們如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嘗試去理解他人
這個故事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但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幾乎每一個觀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都能從中獲得思考和啟發,這就是EVA帶給人們最大的意義與價值。
第四部分:如何評價EVA就本身的藝術水平而言,EVA的水準毫無疑問是大師級的:領先時代的人設,錯綜復雜的劇情,強烈的意識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學意象的運用,風格化極強的鏡頭與構圖,經典的原創配樂和臺詞設計等等。一部優秀的作品必然有出彩的地方,比如情節與劇情,或者情感與情緒,或者人物的塑造,或者風格與質感,亦或是所表達的思想中心等等,而EVA在這些方面都成為了業界的佼佼者,無論藝術性和觀賞性都近乎完美。即便放到現在,在成千上萬部動畫作品中,能達到EVA這種級別的仍然屈指可數。
從商業層面上來說,EVA創造的經濟價值也是相當夸張的,當年無論是動畫還是漫畫或者衍生品都是各種第一。即便是20多年后的今天,EVA新劇場版依然能引起高度的關注,相關的周邊和聯名依舊層出不窮。要知道,EVA并不像是《柯南》這種的連載20多年播出1000集(巧合的是,2021年的3月6日,柯南正好播出第1000集動畫)的長壽動畫。EVA官方發布的作品僅有26集的TV版動畫(能看的前24集每集才20分鐘,還有2集蛋疼的PPT動畫),2部劇場版,4部新劇場版,和十幾卷的漫畫而已。從這點上看,EVA所創造的影響力是相當驚人的。
近年來的EVA聯名產品之一:OPPO Ace2 EVA定制版
除了上述亮點之外,EVA在動畫制作方面對后世的影響也是革命性的,因為動畫制作委員會制度正是起源于EVA。簡而言之就是一部動畫的組委會,由制片人牽頭成立,主要由掏錢投資該動畫制作的企業代表,以及動畫公司的企劃負責人以及漫畫或者小說原作的出版社代表組成。而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實現了動畫制作的“風險均攤,利益均沾”,這一制度的誕生和成熟對日本動漫產業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讓很多優質動畫得以面世。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沒有EVA,最近20年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很可能都不會出現。
在EVA之后,原本只是簡單無腦低齡化的動漫作品開始走向成人化,更多的人開始制作具有藝術價值的動漫,也有很多作品不斷地在參考、學習和模仿著這部巔峰式的動畫作品。盡管如此,EVA作為時代背景下的產品,憑借著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深層內涵上無法被模仿的獨創性,成為了日本動畫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時被公認為日本歷史中最偉大的動畫。
第五部分:寫在最后,自己關于EVA的一些感受關于EVA,我所要闡述的內容到此為止算是告一段落了,但還有些個人的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夠分享給大家。
小時候初次在電視上看EVA,只覺得這是類似奧特曼一樣單純的機器人打怪獸的動畫片;大學的時候再看新劇場版,逐漸開始領悟到了其中有關于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聯系與隔閡;時至今日在現實生活中摸爬滾打,倍感孤獨之時,仍然會時不時把EVA翻出來看看,這才能有感而發地體會到故事中主角們那種懷抱著美好期望,渴求被他人的關愛與認同,卻在殘酷的現實中屢屢受挫掙扎的失落與孤獨感。EVA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別看劇中的主角不成長,但是看懂的觀眾,無一不成長起來了,并且一旦看懂了就會為其所深深震撼,因為EVA對社會現實中人性深處的自我、情感、欲望、聯系與脆弱等種種因素的刻畫與描繪是如此細膩真實,讓幾乎每一個觀眾都能夠從中或多或少地產生共鳴,這大概才是EVA能夠經久不衰最為重要的原因。
最后的最后,引用庵野秀明1996年11月接受《Newtype》雜志訪談時說到的一段話來作為總結吧:
“你知道的,EVA就是一個迷。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并給出自己的答案。換句話說,我們為觀眾提供了自己思考的方式,以便每個人都能想象自己的世界。對于許多觀眾來說,他們可能希望我們提供一個關于EVA的完全解讀手冊,但沒有這樣的東西,不要指望得到別人的答案。不要期望自己的需求一直都能夠得到滿足,我們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