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什么時候可以運動?切記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生命在于運動,每個年齡段的人,都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這樣精神才能好,身體才能健康。但是現在很多人工作都很忙,所以就會在飯后擠出時間進行運動。那么吃完飯什么時候可以運動?切記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吃完飯什么時候可以運動
通常建議大家吃完飯1小時-2小時后再運動。對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健康人,可以飯后休息30分鐘以上,做低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爬樓梯等。如果做的是比較劇烈的中高強度運動,比如跑步、籃球等,那就需要更長的間隔,大概1小時-2小時。其次如果晚餐吃得太多,運動前需要更長的休息時間。
因為如果大家一吃完就進行運動,此時食物還在胃部,進行運動的時候,可能會引起胃內食物震蕩,而且還會撞擊胃部,從而引起胃部不適。而且還會影響神經調節,讓更多的血液分布到骨骼肌,那么消化道就會供血不足,影響消化,導致胃部不適。
吃完飯立即運動的危害
1、影響消化
運動減肥需要大量的血液來轉移氧氣,而吃完東西后,人體會把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里,盡快消化掉剛吃下的食物。這樣會使本應集中在胃腸的血液分散到身體各個部位,造成胃腸供血不足,消化功能降低,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嚴重影響健康。
2、引發疾病
因為飯后是消化的時間,如果利用這個時間去運動,就很難避免腸胃出現某些問題,這樣長期的腸胃功能失調就會導致很多腸胃疾病,比如胃炎或者闌尾炎。我們運動是為了讓身體更健康,而不是讓身體生病,所以飯后最好推遲一段時間運動。
3、腹部疼痛
飯后立即運動也容易導致腹痛,主要是因為運動時血流分布的轉移會導致消化道缺血,進而導致胃腸道平滑肌痙攣,也會導致疼痛。另外,由于運動時體內對氧氣的需求量較大,容易阻礙肝臟的血液回流,進而導致肝臟充血,肝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