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精子在空氣中并不會立即失去活性。然而,如果它們長時間暴露在干燥、高溫和低濕度的環境下,就會逐漸死亡。
干燥
干燥是導致精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環境缺乏水分時,精子體內的水分很快蒸發,使得細胞脫水并喪失活力。
研究表明,在相對濕度為50%以下的條件下存放48小時后,大約40%至60%的精子會失去活力。而當相對濕度低于20%時則更加嚴重。
在收集、儲存或運輸過程中需要保持適當的濕度和溫度來保護精子。
高溫
高溫也是導致精子死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過高的溫度可以損害細胞膜和DNA結構,并降低細胞能量代謝和生化反應速率。
一項研究發現,在體外孵化15分鐘后,在37℃以上存放10分鐘以上的人類精液樣本中只有不到10%可移動或完整形態正常。而在4℃以下保存,則可以保持其完整性和運動特性長達72小時。
在處理、保存或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將樣本置于高溫環境下。
低濕度
除了干燥和高溫外,低濕度也可能影響精子質量。經過長時間低濕度暴露后,人類及其他物種的精液樣本都表現出較差的質量。
例如,在相對濕度為30%左右條件下保存12個月后進行評估,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測定指標均顯著降低,并且所有樣本都無法用于成功進行體外受孕程序。
在處理、儲存或運輸過程中應該避免使用過干燥或低濕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