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教育最核心的內容是什么?怎么才能讓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怎么才能讓自己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羨慕的孩子”,能夠在千千萬萬的同齡人中嶄露頭角,成為少年天才?這恐怕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家長都曾面對的問題,尤其作為咱們中國的家長父母,一直都在困惑和迷茫中苦苦思索追尋著其中的答案。面對市面上充斥著各類五花八門的教育宣傳和教育理念,經常會無所適從,應該怎么才能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您知其源,知其所以然,不如自己做專家,尋找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幼兒期的生理發育特點
幼兒期的年齡范圍一般是3-6歲,這個時期兒童的生理、心理仍屬于快速發展的階段。
1、體格發育
體重:幼兒期體重的增加較嬰兒期逐漸減慢。1~2歲全年約增加3公斤。2歲以后每年約增加2公斤;2歲以后至12歲兒童的體重可用公式估測:體重=(年齡×2)+8(公斤)。
身高:1~2歲全年約增加10厘米,2歲以后身高可用公式估算:身高=(年齡×5)+80(厘米)。
大腦:幼兒大腦重量在繼續增加,3歲時為1011克,到6、7歲時能達到1280克。
頭圍:頭圍第2年與第3年共增加約3厘米,3歲時頭圍約49厘米。一般1歲半的幼兒顱囟都應閉合。
胸圍:1歲半與2歲時約與頭圍相等,以后逐漸超過頭圍。其超過的次數約等于兒童的實際年齡數。
牙齒:一般2歲-2歲半乳牙全部長出,共20枚。
2、神經心理發展迅速:
幼兒期語言、記憶及思維想象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心、好模仿,趨向智力發展過渡。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產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在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
幼兒期認知的發展
認知是兒童發展的中心任務。從信息加工論的觀點來看,認知的發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統不斷改進的過程。
幼兒認知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占主導地位,抽象邏輯性和隨意性初步發展。
幼兒大腦結構和內抑制機能的發展、言語和實踐活動的發展在幼兒認知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教育的任務在于:積極引導幼兒認知從具體形象性向抽象邏輯性過渡,從隨意性向隨意性過渡,從而為幼兒進入學校從事正規學習做好準備。
1、幼兒期記憶的發展
幼兒記憶的容量隨年齡而增加:3歲可以記憶3個項目,6歲可以記憶6個項目。
幼兒期記憶的發展特點:無意識記憶為主、機械記憶為主、形象記憶為主。
幼兒初期無意識記占優勢。凡是幼兒感興趣的、印象鮮明、強烈的事物就容易記住。讓記憶服從于一定目的還有困難。
(1)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的發展
在教育影響下,幼兒晚期的有意識記和追憶的能力才逐步發展起來。
有意識記最初是被動的,記憶的目標通常是由成人提出的,而后幼兒才能主動確定目標,進行記憶。
(2)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發展
幼兒初期的記憶還帶有很大的直觀形象性,而且邏輯識記的能力還很差。
隨著語言的發展,幼兒的語詞記憶也在發展,但在整個幼兒期,形象記憶仍占主要地位。
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區別只是相對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形象和詞語都不是單獨在幼兒記憶中起作用。在形象記憶中,物體或圖形起主要作用,語詞在其中也起著標志和組織記憶形象的作用。在語詞記憶中,語詞所表示的事物的形象也起一定的作用。
(3)自傳式記憶的發展
自傳式記憶是指對個人特別重要的經歷的回憶。
兒童對新異事件的自傳式記憶常常是相當好的。在3歲或4歲時參觀過迪士尼樂園的兒童,甚至在18個月之后,還記得許多發生于這次旅程的事件。
通常而言,年齡較小的兒童比年齡較大的兒童需要更多的提示或指示性幫助,在這種幫助下,他們常常能回憶起與年長兒童一樣多的事件。
相反,成年人難以回憶起發生于3歲或4歲以前的事件,即嬰兒期記憶缺失。
(4)幼兒記憶策略的發展
記憶策略是人們為了有效地記憶而對輸入信息采取的有助于記憶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兒童運用記憶策略經歷從無到有、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基本上沒有記憶策略。5歲以前的兒童難以運用記憶策略。
經理能夠運用記憶策略。5~8、9歲兒童自己不太會主動運用記憶策略,但能夠接受指導,在成人的幫助下,可以較好地使用記憶策略。
主動、自覺地運用記憶策略。10歲以后,兒童主動地運用記憶策略的能力穩定發展。
運用的記憶策略:
視覺“復述”策略。反復不斷地注目于目標刺激。
復述策略。不斷地口頭重復著要記住的內容。
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點作為記住事物的“要點”(如兔子的長耳朵)。
2、言語發展
言語能力是幼兒期智力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心理工具。
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詞匯量增長最迅速的時期,是從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的過渡階段,又是掌握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
(1)幼兒詞匯的發展
幼兒詞匯發展主要表現為詞匯數量增加、詞類范圍擴大和詞義的深化。
1)一是詞匯數量增加
幼兒期是個體一生中詞匯量增加最快的時期。
國內外關于詞匯量發展的研究表明:3歲兒童的詞匯量為一千個左右;6歲兒童的詞匯量為三千個左右,7歲兒童的詞匯量可多達四千個左右。其中3-4歲兒童的詞匯量發展最快,幼兒期平均每天增加數個詞。
2)二是詞類范圍的擴大
兒童對不同詞類的掌握有一個先后順序,一般先掌握實詞,再掌握虛詞。
幼兒最先掌握的詞是實詞中的名詞,其次是動詞,再次是形容詞。總之,幼兒期的兒童已經可以掌握各種最基本的詞類。
3)三是詞義的深化
(2)掌握句法結構的發展
1)從不完整句發展到完整句。如單詞句、雙詞句、電報句等。
2)從簡單句到復合句,簡單句指句法結構完整的單句。如幼兒主要使用單句。隨著年齡的增長,復合句逐漸增多。
3)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如陳述句、疑問句、否定句、祈使句等逐漸發展起來。
4)從無修飾語發展到有修飾語。幼兒期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3、幼兒期思維的發展
幼兒的思維是在嬰兒時期思維水平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下,以言語發展為前提逐漸發展起來的。
(1)幼兒期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
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預見性;具有不清晰性和易變性;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初步發展。
幼兒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
具體形象思維與直覺行動思維的主要區別在于:感知行動內化為表象。
具體形象思維與直覺行動思維的另一區別在于:詞的符號功能。
幼兒期抽象思維的初步發展:
1)幼兒抽象思維的初步發展主要表現在提問的類型的變化和概念形成的特點上;
2)幼兒的提問類型由大量的“是什么”轉變成大量的“為什么”;
3)兒童早期獲得的概念主要以典型事例為依據;
4)幼兒掌握概念以基本概念為主,此后才發展上級概念和下級概念。
4、幼兒認知發展的過程
幼兒的認知發展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由近及遠
由表及里
由片面到比較全面
由淺到深
由絕對到相對
由自我中心到脫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