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8世紀的時候,此時的中國還由清朝統治著,清朝原本是東北女真族,靠著李自成和明朝之間的內訌撿漏奪得了江山,同時女真族國內人口也異常稀少,為了防止漢人重新奪走自己的江山,在清朝時期對于火槍火炮等西洋科技是明令禁止的,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東西的強大之處,一旦為漢人所掌握,那么必然會引起反噬。
同時清朝實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即不和外界接觸,自己也不接觸外界,等于中斷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系,在那個時候,清朝周邊沒有強國,而清朝則強迫這些小國家向作為“宗主國”的清朝年年進貢,這樣就造成了清朝心理上的盲目自大,當清朝還處于“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之時,此時歐洲列強的炮聲已然臨近。
在乾隆帝還過著他醉生夢死的生活之時,此時的歐洲大陸上出現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這個只有1米7的小個子率領著當時的法蘭西帝國走向了輝煌,而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侖。
而拿破侖對于當時中國的評價就是“中國是一只沉睡的雄獅”,的確,拿破侖曾經的確說過這句,作為一個戰略家他深知中國的體量,可是人們現在都選擇性地遺忘了后半句話,殊不知后半句話才是拿破侖的本意,那就是“不要打擾他,讓他一直沉睡下去吧”。
拿破侖為什么說這句話?
拿破侖這句話還要從當時的形勢說起,我們上面就說過了,當時的清朝處于閉關鎖國的一個狀態,此時的清朝的經濟模式也很單一,那就是以農業為主,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數十乃至數百年前。
然而此時的歐洲大陸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的歐洲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法蘭西、英吉利等國在科技上逐漸超越了當時的清朝,特別是在航海技術上,英國就是靠著航海技術依次擊敗了葡萄牙、西班牙等海上強國,最終有了后來的“日不落帝國”。
由于當年馬可波羅的影響,此時的英國知道在遙遠的東方還有一個浩瀚的國度,此時的英國人單方面的意愿就是想和清朝通商的,在乾隆年間就派出了傳教士來表達自己的意愿,被乾隆皇帝拒絕了;到了嘉靖年間英國方面又派出了阿美士德來中國,又繼續談論希望可以和中國通商,但還是被嘉靖皇帝拒絕了。
兩次被拒絕也磨掉了阿美士德的耐心,作為一個“強盜”,他們不再是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解決,而是寄希望于以武力打開清朝的大門,就如同當年他們打敗印度一樣,將印度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一樣。
而此時的拿破侖也引來了人生中最黯淡的時光,他的擴張引來了歐洲各國的聯合,最終在滑鐵盧被俄國擊敗,此時他正被囚禁于一個島上,而阿美士德也正巧經過這個島,便來詢問他的意思,而拿破侖就說了這兩句話。
拿破侖這兩句話背后的含義
拿破侖說這句話便在于他對中國有一個巨大的認識和戰略家的角度去考慮的,現今人們往往斷章取義的只記住前半句話,殊不知把兩句話結合起來讀才是拿破侖的本意。
當時阿美士德決定用武力打開清軍的大門之時拿破侖便說了:“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接著又說道:“在戰爭初期你們可能會占得一些先機,燒掉了他們的糧食和軍用、商業等設施,可是一旦他們被打敗,他們就會覺醒,然后學習你們的知識,最后徹底的打敗你們?!蹦闷苼鲇X得中國是一只雄獅,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吵醒它,就讓它一直沉睡下去吧。
不得不說,拿破侖的這句話有先見之明但是也有不確切之處: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并沒有打醒清王朝的統治者,對于他們來說被洋人打敗只不過是割地賠款,而如果被漢人推翻那么自己的江山都被丟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清朝統治者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落后之處,他們依然處于醉生夢死之中。
而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認識到了中國巨大的體量,幅員遼闊,擁有廣袤的戰略縱深,且這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古國有著屬于自己的驕傲,縱使一時之間被打敗他們也會臥薪嘗膽,鴉片戰爭的屈辱并沒有打醒清朝統治者,可是卻打醒了一群憂國憂民的革命先驅,他們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最終才造就了如今的中國。
所以拿破侖兩句話的意思是如此,他不同意攻打中國的目的不是因為他怕中國,恰恰相反,他是不想有人來打擾中國,讓中國一直的弱下去然后任人欺凌,可惜今時今日的中國再也沒有了百年前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