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輔食是爸爸媽媽比較關心的,但什么時候給孩子添加輔食比較好呢?六個月就一定要給孩子添加輔食嗎?小編就來說說吧。
在20世紀以前,父母一般不會給1歲之前的孩子添加輔食,到20世紀50年代,一些孩子出生還沒有兩周就被添加了第一次米粉。因此,對于輔食什么時候加的觀念,也是與時俱進的。目前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有的媽媽會問“不到6個月,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添加輔食呢?”并不是這個意思,但至少不要早于4個月。
研究表明,輔食添加過早,可能會因為孩子吞咽能力不夠完善,容易誤吸,嗆著;消化道還沒有準備好,很容易導致腹瀉,營養不良;過早的添加輔食,可能與肥胖有關;因為口腔運動得不到及時的訓練,孩子以后可能會不愿意吃固體食物,經常有很多一歲兩歲的孩子不愿意吃肉,嚼一嚼就要吐出來。
那么什么時候才確定能添加輔食呢?我們需要觀察幾個信號來確定。首先,奶量要穩定,身高、體重、運動發育完好,這是一個基礎;其次,挺舌反射消失。什么是挺舌反射,一般四五個月前的寶寶,容易反射性地把放進嘴里的東西往外推,導致食物特別容易落在下巴上而不是咽下去,在添加輔食時,如果重復多次,孩子容易把剛放進嘴里的東西頂出來,可能不是對食物不感興趣,有可能是挺舌反射還沒有消失,這代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可以過一到兩周試試;最后,孩子已經會把手或者玩具放進口中探索,這是為以后接受不同質地的食物做準備。
輔食要怎么加?作為輔食的第一個食物,通常是鐵強化嬰兒米粉或者肉泥,它們利于補充鐵元素。第一次添加輔食,有幾個事情需要注意一下:先給孩子喂點奶,不要太飽也不要太餓,太飽他們會對輔食不感興趣,太餓可能因為沒熟練掌握進食技巧,孩子餓得不耐煩了,不愿意吃輔食;最好在上午11點左右去嘗試,如果添加成功,可以把這個時間固定下來,以后慢慢加量,過渡成完整的一餐,萬一出現食物不良反應,這個時間點,看醫生也是方便一點;不要在孩子不舒服、困了、累了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嘗試,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考慮換一天。
吃第一口就感覺不樂意,不要馬上判斷是不喜歡,可能只是對新東西不習慣,緩一下再試試。如果已經吃完幾口,確實不樂意了,今天就到此為止,沒有必要非得吃完。有些孩子表現特別好,一口接一口,不要高興過頭喂太多,要學會適可而止,否則可能會因為突然吃太多,搞到出現胃腸道不舒服,拉稀了,不吃了,到時候就非常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