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京西祠論壇(西祠論壇使用截圖)

shiyingbao

前段時間人人網的出售,讓很多人扼腕嘆息。然而近日,西祠胡同發布公告:將關閉近三個月,管理消極、發帖不活躍的討論版。

再見,青春!紅極一時的“西祠胡同”發布公告


公告一出,無數南京人的青春記憶,瞬間炸出:

沒有微博微信和抖音的年代里,南京的網友們還聚集在西祠胡同的BBS時代,發帖、跟帖、刪帖、置頂、互動,是大家上網的“正事”。

比起各大網紅明星,胡同口里的斑竹,才是他們心里的最大的王牌。

再見,青春!紅極一時的“西祠胡同”發布公告


上看著這上面的版塊,哪些胡同讓你印象最深刻?

/ 包藏貨新 /

 


在沒有微博的年代,包藏貨新的人氣之旺,讓很多小斑竹望塵莫及。包藏貨新,人稱“包版”,聚集了愛打聽,愛八卦的網友。

吐槽和自曝經歷的,很容易變成版友們追逐的重點。那些年在包版,我們追過N個小三、被小三或者渣男的故事。

有些專用詞匯,大概只有混過包版的人才能看懂。比如,接棒。已經懷孕了網友在論壇發個帖,發個“孕棒”,想懷孕的網友就“接棒”。姨媽棒、漲薪棒、工作棒……接棒成功的,通常還會再次還愿,感恩包版。

第一次逛包版的陌生網友,一臉懵逼。然而包版的老司機卻玩得不亦樂乎。當年,在包版發個帖,能占到前三頁也能開心半天。

/ 敗家MM集中營 /

 


MM&GG,這是第一代網民最熟悉的字母了。

購買太快、消耗太慢,愛敗家的MM們煩惱是一致的:化妝品的瓶瓶罐罐,有的衣服還沒穿過,就新鮮勁兒過去了。

與其在囤在家里當擺設,不如在論壇里轉給需要的人。版主“冰果雪泡”和“7月”抱著這樣的目的,建了一個討論版,初衷就是供大家交換閑置物品。因為人氣旺,漸漸地從轉讓閑置,發展到了團購分贓。

面膜、化妝品、小零食、床上用品……在這個論壇里,你可以發現除了團不了男朋友,其他都能團。一到周末,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廟的一些快餐店,經常會有一波波女生出沒,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分贓。線上跟團、線下分贓,這樣的買買買方式,很多南京女生再熟悉不過了。

生命不止,敗家不息。我們以省錢為由選擇了敗家MM集中營,結果買得更拼命。

/ e美食 /

 


曾經,沒有大眾點評網,南京的吃貨們還混跡在西祠的E美食討論版。

版里每天都有人咨詢各種關于叉飯的問題。南京最好吃的火鍋在哪兒?最好吃的燒烤是哪家?跟心儀的女孩子第一次約會適合在哪邊?要帶多少錢……下面的留言回復也是五花八門,不知不覺就跟著一家家吃了過去。

花上20元辦張e美食卡,平時公交卡可以忘帶,e美食卡卻是絕對忘不了的。拿著它能打折的餐廳很多,基本上一頓飯的優惠就可以對沖辦卡的費用了。

那些年,最人人人的餐廳,在小爽酸菜魚、宋記香辣蟹、里約人巴西烤肉、哈羅哈……后來,我們有了大眾點評網,關注了很多美食公眾號,有了更多的選擇。但那種吃到美味,就迫不及待要跟版友分享的心情,卻再也找不回來。

/ 后窗看電影 /

再見,青春!紅極一時的“西祠胡同”發布公告


當年的老文青,關于西祠的回憶,透過一個后窗,就能全部洶涌而出。

“后窗看電影”,是衛西諦1998年在西祠創建的論壇,也是西祠最早的電影論壇。后窗像是一聲集結號,把喜歡電影,卻散落在四面八方的人,匯聚成了論壇里的星星點點。那時,每天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后窗,留言、發帖、觀摩活躍網友掐架。版里的顧小白、綠妖、二black、liar以及后期的柏邦妮等名字,被身邊的為文青一提再提。

后窗還是當年的觀影風尚標,跟著它淘了幾百張碟片,也曾無數次在散裝盒裝之間猶豫不定。許多人在遇到后窗之后,觀影畫風突變。從最初的王晶周星馳,轉向了侯孝賢、北野武和特呂弗。

那時的雕刻時光是后窗版友出勤率超高的咖啡館,在那里硬著頭皮看完塔可夫斯基的《鄉愁》或伯格曼的《野草莓》,談談憂郁和人性,是文藝青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論戰的硝煙如今早已風流云散,而后窗的風景也早已荒蕪多年。回頭去看,你一定難以相信,自己曾對電影那么瘋狂。

/ 婚后空間 /

再見,青春!紅極一時的“西祠胡同”發布公告


流水的西祠討論版,鐵打的婚后空間。婚姻這座圍城,走進去的人很多都聚到婚后空間。從2002年開始,婚后空間開版,經過十幾年的緩慢爬升,變成了如今西祠的第一大版。

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生孩子、培訓班、幼兒園家長會、廚藝秀、回誰家過年……人生有多復雜,這里的帖子就有多龐雜。

那些很想傾訴給陌生人聽的故事,披上一件專用的馬甲,便可以放心大膽地在論壇里自曝。網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出主意,是否讓迷茫的你,找到了一點點方向?

/ 江蘇城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