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高齡對于懷孕幾率的影響時,大多數人談及的一些風險都和女性有關,那么高齡懷孕難、風險大難道對于男生來說就沒有什么關系嗎?事實上高齡男性生育也存在著一些危害,但遠沒有那么顯著而已。
首先我知道與女性相同,男性的生育能力也隨年齡下降,但影響并沒有那么顯著。很多男性在60多歲甚至更大的年紀還可以與年輕的女性生兒育女。然而,35歲之后,男性的年齡也會成為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45歲以上的男性就屬于高齡爸爸,這時再生育的話子代患自閉癥和精神分裂概率大。這里會想到前幾年結婚的明星吳奇隆,他就正好是45歲。對于晚育帶來的問題,大家更多想到是母親一方,認為女性的生育期結束得比男性早。事實上,高齡男性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甚至超過女性。
國外一些從事相關研究的朋友就針對歐洲7個自然計劃生育中心的782對夫婦做了一個數據統計,發現女性12個月經周期后仍無法受孕的比率與其丈夫的年齡有關, 從35歲的18%上升到了40歲的28%。
并且國內也有報道稱:“高齡男性子代患有精神疾病的風險遠高于適齡男性”,目前公認會對子代產生的影響主要是認知神經疾病,如自閉癥、雙向情感障礙等。
既然高齡男性生子具有一定的健康風險,那么在面對高生育需求時,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規避風險。來自南通大學的孫斐教授也分享了一些規避高齡生育風險的措施以及對高齡生子的建議:
1高齡生子,子代發生糖代謝紊亂的風險比較高,尤其是第一代,需要警惕;
2體重可作為老年雄性子代糖代謝紊亂的輔助表型,可能對代謝異常的子代有篩查意義;
3高齡風險可以第三代被稀釋,避免與有相同背景的(即同樣是高齡)人生育可以規避風險。
盡管現代試管嬰兒技術已經能降低高齡男性子代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但是高齡男性生育時,子代仍有可能出現各種健康問題,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在適宜年齡及時生育會更好,因此“先成家,后立業”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因為涉及到生孩子的問題,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育能力會逐漸降低,并且后期妊娠伴隨的一系列風險也會增加,總之如果造人計劃一定要拖,那么最好不要超過32歲。退一萬步說,也不要超過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