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是中國武術的基本功之一。它流傳已久,練習的姿勢種類很多,但其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通過練功,調整身體的生理功能和提高身體素質及抗病能力,以達到健身的目的。練功的人可根據自己的鍛煉目的,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姿勢。本文介紹的馬步樁功,主要適合體力較好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練習。
馬步樁功在少林流派的各種拳術中,不僅常常以穩固、扎實、進攻性強等特點,出現在套路之中,而且也是武術增強腿力的基本功之一。在少林武術的諺語中就有“未習練,先站樁”的傳統講法。
練習馬步樁功,開始可先做兩腳距離較短、身型略高的半馬步姿勢。待腿力有所增強之后,再練“四平馬步樁功”。
一、姿勢:四平馬步樁功姿勢低平,功架開展,強度較大。練功時兩腿開立,兩腳平行站好(距離約為自己腳長的三倍),兩膝彎屈下蹲,兩大腿微平,兩腳尖內扣,十趾抓地,重心落在兩腿正中,膝部外展與腳尖垂直,襠部撐圓,同時頭正,頸直,含胸,立腰,收胯,沉肩。兩臂屈肘環抱于胸前,兩手呈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尖相對,四指微開,兩手臂與肩平齊。兩眼微視兩中指(如右下圖)。
二、放松:練功開始前,不僅全身肌肉盡量放松、自然,精神還要盡量收斂。初學站樁時,往往容易疲勞,其原因就在于練功時精神、肌肉都處于緊張狀態。這時首先要解決的是放松問題,可以采取全身從頭頂、頸、肩、臂、手,到胸、腰、胯、腿、腳的逐段放松法,以達到“松沉、穩實”的最佳練功狀態。同時要使精神集中,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擾刺激,使情緒穩定,神態自然。良好的精神狀態,會使練功得到顯著的效果。因此,“放松”是站樁前的準備,又是功法鍛煉的關鍵。
三、意念和呼吸:練功時,思想要集中在“丹田”處(本文所指“丹田”系指臍下一寸五分,約為任脈中之“氣海穴”與“會陰穴”垂直相交的區域)。開始練習時,意念、呼吸均不可強求,只要能保持一種內在的安靜,專心守中,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即可。呼吸方法開始用自然呼吸,練習一段時間后,會逐步形成腹式呼吸。這對保持人體“腹實胸寬”的最佳狀態,增強肺活量十分有益。這時,即可作“以意領氣”的意念練習。當吸氣時,思想上要想到氣由鼻慢慢通到小腹(即丹田處),稍停頓后,再自然呼出,用思想再將氣領出鼻外。呼吸時要注意細慢、深長、緩和、均勻。
四、姿勢和時間的掌握:
空氣新鮮,環境安靜的地方,隨處可練。一般鍛煉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清晨起床后和晚間睡眠前,這段時間練功效果較好。初學站樁時,姿勢可略高一些,一般鍛煉3分鐘即可休息一會,同時進行全身的自我按摩和放松活動。隨著鍛煉程度的加深,動作姿勢也要逐步下降,鍛煉的時間逐步加長一些,這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感覺適當掌握。
五、婆領和注意事項:練功的基本姿勢在初學時一定要掌握正確,身體各部位肌肉要學會放松。練習前,盡量不做劇烈活動,不看書報,穿衣服不要太多,領扣敞開,排空大小便,腰帶要松緊適中,飯后最好過一個半小時練習為宜。樁功練習時,頭部要向上頂(百會穴),嘴唇和牙齒均要微合,舌抵上堂,下額內收。腰背部在端正姿勢的基礎上盡量放松,臀部不可凸出,身體要自然正立,兩肩不可聳起,襠部(會陰穴)上提,精神集中,神態自然。隨著鍛煉程度的不斷加深,兩大腿要逐漸達到平行的位置。初學站樁時,往往產生腿部肌肉緊張而發生抖動現象,這時應暫時停止,進行休息,調整后再練。鍛煉要循序漸進。功法姿勢的要領是:“頂平則頭正,肩平則身正,腿平則勁正,心平則氣正。”
六、效果:練習馬步樁功,能使全身內外都得到鍛煉。它不僅可以增強腿力,提高彈跳力和腳趾的抓力,鍛煉武術中的底盤功夫,培養正確的體態、姿勢,同時對增強兩、腰背、胯部及各關節、肌的力量和靈活性,也有一定的鍛煉作用。由于樁功練習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這就加強了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使大腦獲得充分的休息。有些神經類型的病癥,醫藥往往難以奏效,醫生也頗感辣手,而樁功練習卻往往可以產生效益。練功時間較長的人常有這種感覺,即站樁后身體輕松,頭腦清新,情緒安穩、愉快,這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改善的結果。同時功法要求配合意識呼吸,這對于加強內臟器官的功能也有幫助。因此,馬步樁功的練習,不僅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鍛煉,而且是增進健康、治療疾病的有效功法。采用姿勢較高、強度較小的馬步樁功練習,對治療某些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癥、慢性氣管炎、慢性腸胃病、慢性肝炎、慢性風濕性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有程度不同的療效。
七、選擇:少林馬步柱功的傳統練法有“定式、轉式”之分。“定式”一般有雙插腰、兩側雙立掌、雙沖拳、雙頂肘、雙盤肘、向前雙推掌、雙掌托天、雙掌合十等等;“轉式”一般有少林腰功中的“轉身擺石”、雙插腰后轉、雙盤肘后頂……等動作,它不僅鍛煉腿力,同時也鍛煉眼神,提高腰部的扭轉幅度,增強腰肌的柔韌和彈性。無論是“定式”或“轉式”的樁功練習,在傳統的練法中,都可結合器械作負重的鍛煉。例如:兩手直臂握鐵球、擰木棒、抓壇沿(內中灌水、倒沙)、提石鎖、舉石擔,等等。為了加強功夫的純正和深度,有的站在木樁上(如七星樁、梅花樁等)進行鍛煉,有的肩負沙袋、身穿沙衣、頭頂石盤等等。為了加強穩固,有的分別在兩拳、兩臂、頭頂、兩肩、兩膝上放置水杯,動作略有不穩,水即晃出,用以檢驗功夫的平穩和扎實。在意念的練習中,還有的強調意守雙足心(涌泉穴)、雙掌心(勞宮穴) 或會陰穴、命門穴、百會穴等等,方法很多,各有千秋,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八、調整:馬步樁功練習,屬于靜力的“負重”功法鍛煉,因此大腿肌肉及膝關節負擔較重,在站樁前后應做充分的腿部和腰胯活動。尤其青少年在練習后,一定要做放松活動。其中包括有按摩肌肉、活動關節的放松擺腿等動作,以盡量避免造成膝部習慣性變型和關節、肌肉拉傷,并使緊張的肌肉和關節盡快消除疲勞。
樹木雖凝然不動,但卻生生不已,不斷地發育成長,堅實壯大。由于這一自然現象的啟示,在兩千多年前《內經。素問》中,就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記載。其中“獨立守神”就是站樁的原始方法。希望對樁功鍛煉感興趣的同志,不妨試著練一練,體會一下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