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是月子餐(順產與剖腹產的月子餐區別)

shiyingbao

中國自古流傳下來很多月子餐,這是因為坐月子是女性調養身體最重要的時機,月子期間的飲食更要十分注意。那么月子餐應怎么吃?月子餐的“宜”與“忌”哪些?順產與剖腹產的月子餐有區別嗎?下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 什么是月子餐

    坐月子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而產婦坐月子期間的飲食即為月子餐。現代月子餐的概念來自臺灣,每一天吃的餐數、每餐吃的食物都有嚴格的講究。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月子理念都是不科學的,如夏天也要裹得嚴嚴實實,每頓都大魚大肉的大補。

  • 月子餐的好處

    不論是順產的產婦還是剖腹產的產婦,都在生產時經過大出血,從中醫角度來說,產婦在生產過程中耗氣傷血,產后容易氣血兩虛。坐月子是女人改善身體、恢復元氣的最佳時間,通過飲食的調理和適當的休息,不僅可以幫助產婦恢復健康,而且還有助于產婦恢復到產前體態。

  • 月子餐有必要嗎

    現代月子餐的概念來自臺灣的莊淑旂博士,她曾擔任過日本皇太后美智子的專任健康管理顧問,結合中西醫,得出坐月子的理論。中醫強調:在女性產子的過程中,會造成耗氣傷血,所以極易導致分娩后氣血的虛弱。但是經過月子餐的調理,可以幫助產婦恢復身體的狀態。

    女性一生擁有三次改變體質的機會:月經初潮、產后坐月子和更年期,特別是生育期,這是最能夠改善女人體質的最佳機會。膳食得當,配以充足的休整,能使產婦變形的內臟恢復彈性,幫助產婦恢復到產前的身體原貌,并能徹底改造體質。

    而且,坐月子的方式如果不正確,很可能會造成老化十分快速,甚至出現一胎老十歲的狀態,皮膚老化、失去光澤;體型變成水桶狀,并導致骨質疏松,鈣質流失,常感到體力不支,提早進入更年期。因此,產婦要保想保持最佳的狀態,必須要均衡營養,充分休息,規律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再依自己體質的虛、實、寒、熱,謹慎地選擇合適的中藥與食物來調理。因此,月子餐是衡量能否坐好月子的標準之一。

  • 月子餐應怎么吃

    新媽媽剛產子后,身子一般都很虛弱。中醫建議,通過正確的月子餐來進行調理。順序上,應講究一排二調三補,進補要分階段,還要依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在調理的同時進補。當然,還需要按照個人身體情況、南北口味等等,盡可能地做到膳食均衡、營養搭配科學化。如此調理,不但能讓新媽媽臉蛋光滑有光澤,而且能增強體質,提高修復能力,讓肌肉更有彈性,迅速恢復到產前狀態。

    第一階段(排泄期):

    產后第一周,產婦要排出體內的廢血(即惡露)、廢水、廢氣和廢物。因而應選擇口味清淡的食物,拒絕油膩食物。

    新媽媽剛生完寶寶身體虛弱,順產的媽媽建議產后24小時喝點小米粥或者選擇煮爛的菜肉面或者雞蛋羹等溫軟易消化的食物,而剖腹產的媽媽24小時內可以選擇通氣的米湯,待通氣之后可吃些清淡的粥,不宜吃脹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等。三天后可以選擇口味清淡的食物恢復正常飲食。

    第二階段(收縮期):

    產后第二周,主要是收縮內臟,即收縮子宮和骨盆腔。

    經過產后一周的調理,新媽媽的身體已經基本恢復,這時候是補血的好時機,要多吃補血食物,紅色蔬菜和動物內臟是較好選擇。麻油豬腰是促進新陳代謝收縮骨盆和子宮的好食物,注意不要食用肝臟,因為有回奶的作用;大棗豬蹄花生湯也是較好選擇。加少量進補中藥如枸杞、山藥、茯苓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第三階段(恢復期):

    產后半個月,此時需要排的已經排完,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第三階段是下奶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里,可以為女性多補充點湯料,比如烏雞湯、黃豆豬手湯、排骨湯、木瓜鯽魚湯等等。如果加入些通草、黃芪等中藥,效果更好。新媽媽也可以每天喝點牛奶,多吃水果蔬菜,既能讓自己奶水充足又能修復元氣,營養均衡不發胖。

  • 順產與剖腹產的月子餐區別

    新媽媽生產方式不同,在飲食上也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順產的媽媽只需要按照一排二調三補的順序調理即可。倘若是剖腹產生子,因手術原因,腸胃蠕動速度受到干擾,腸腔中易產生積氣,繼而常會有飽腹感,所以飲食要格外注意。產后6小時內忌吃脹氣的食物,如豆漿、黃豆等,可選擇利于腸道蠕動的通氣排便食物,如蘿卜,通氣后可以選擇半流質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產婦身體情況不同,調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生產后不能太早食用油膩食物,下奶食物最好在一周后食用。

    剖腹產媽媽進食須知:
    1.產后1—2 天:腸胃消化能力較弱,適合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油膩的食物。
    2.產后3—4 天:不要喝過多的湯,避免乳汁過度淤脹。
    3.產后1 周:經過一周的調理,胃口恢復正常,可進食做成湯的魚、蛋、禽等。忌食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淀粉等。
    剖腹產產后飲食禁忌:

    1.術后一周內為避免脹氣,禁食蛋類及牛奶;

    2.不吃油膩的食物;

    3.不吃深色素的食物或醬油,以免疤痕顏色加深;

    4.不吃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5.生冷類食物禁食40 天(如大白菜、白蘿卜、西瓜、水梨等)。

  • 月子餐的“宜”與“忌”

    1.產后宜多喝湯

    產后要多補充水分,可以喝點清淡的蛋湯、魚湯等,但是不要著急喝催乳湯,因為新媽媽的乳腺管還未完全通暢,提前催奶會增加疼痛。也不宜喝油湯,因為會增加奶水的脂肪含量,寶寶喝了容易拉肚子。

    2.產后要多喝水

    產后要多喝水,這樣可以加強排毒。喝水可以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溶解在水里的廢物可以通過排泄排除體外,若是攝入水分過少,新媽媽體內代謝的廢物就無法完全排清,堆積在體內會產生有害反應。

    3.產后應忌生冷食物

    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體能,胎兒脫離母體后,產婦體內的激素水平下降,新陳代水平也降低,體質由內熱變成虛寒。因此新媽媽是不能吃涼性食物的,即使在夏天,也不宜吃冷飲。涼拌菜極易滋生細菌,誘發消化道疾病,建議產婦不要吃。寒性水果和冷藏的水果,也最好少吃。

    4.產后不能吃水果蔬菜

    這個觀點是片面的,中醫認為食物有寒、熱、溫、涼之分,新媽媽需少吃寒性和涼性蔬菜和水果,多選擇溫熱性蔬菜和水果。此外,很多蔬菜經過燒煮后,性味就會轉變,不再為寒性。而且果蔬中擁有眾多營養元素,不但能保證順利排便,對新媽媽的身體恢復很有好處。

    注意:體質較虛的人,不宜多吃苦瓜、枸杞菜、蘿卜纓、芹菜等過于涼性的菜肴。

    5.產后忌吃辛辣溫燥食物

    新媽媽不宜吃辛辣食物,因為辛辣溫燥食物會增加體內的虛火,引起口舌生瘡、便秘或痔瘡等問題,也會通過乳汁增加寶寶體內熱量。因此新媽媽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尤其是產后的5-7天,可以選擇軟飯、蛋湯等,不宜食用大蒜、辣椒、酒、茴香等辛辣溫燥食物和調味料。

    6.產后要大補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補充營養要根據個人的身體需求。不適當或過量的滋補對身體是有害的。

    倘若感到惡露排出不干凈,下腹隱隱作痛,建議煮一些紅糖水或者用一些調理的中藥煲些湯喝。此外,體質偏熱的新媽媽在飲食時要格外注意,對活血化瘀的食品要忌口,否則很可能導致排便困難甚至是出血。

  • 月子餐食譜推薦

    第一周 排惡露潤腸胃

    葷腥類:不宜油膩,以消化為主

    · 麻油豬肝:可以助力子宮內的血塊打散,這樣有利于排出。

    湯粥類:利水促消化

    · 首烏燉魚湯:肉質松軟,容易吸收。
    · 養肝湯:維持肝臟功能的正常運轉,有解毒的功效。對于剖腹產的新媽媽來說,能夠增強記憶力,預防脫發。
    · 紅豆湯:強心利尿,幫助體內的廢水排出,但是多吃易脹氣,最多喝2碗。
    · 糯米粥 :可以刺激腸道,幫助腸道恢復動力,還可以避免內臟下垂,但不可食用太多,兩碗即可。
    · 坐月子飲料:美顏茶,解渴,沖泡婦寶用。

    第二周 恢復子宮預防便秘

    葷腥類:收縮骨盆和子宮
    · 麻油豬腰:收縮子宮,骨盆腔。

    蔬菜類:均衡營養
    · 時蔬:時令水果蔬菜可以防止便秘,而且有益氣養血的功效。產婦可以選擇一些紅顏色的蔬菜,而避免選擇一些寒性的蔬菜。
    · 薏仁飯:淀粉質少可利水。

    第三周 補充營養與催乳

    葷腥類:補充蛋白和滋補
    · 麻油雞:補充優質蛋白。
    · 黑色和紅色魚類:補充蛋白、鈣質,剖腹產媽媽可選鱸魚。

    · 花生豬腳:促進乳汁分泌,適合無奶水或奶水不足的媽媽。

    湯類:促進代謝好進補

    · 生菇鮮魚湯: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

    果蔬類:均衡營養
    · 蔬菜:為身體提供必要纖維素,維持消化功能日常運轉。
    · 水果:對于中和燥熱的體質有很好的功效,可以選擇甜而水分少一些的水果來食用,比如:葡萄、木瓜、棗子等。

    常見月子餐食譜:
    1.麻油豬肝

    材料:

    豬肝(體重每十公斤取60克),老姜(體重每十公斤取6克),黑麻油(體重每十公斤取6cc),米酒(體重每十公斤取60cc)。

    做法:

    1.將豬肝洗凈,切成薄片備用。

    2.老姜連皮切片備用。

    3.熱鍋,倒麻油少許,煎姜至淺褐色,撈出待用。

    4.大火快炒豬肝,倒米酒煮后撈出,小火煮至完全無酒味,豬肝回鍋。可多做些放冰箱保存。 

    功效:幫助子宮排污,促進惡露排出和子宮恢復。

    2.鯽魚豆腐湯

    材料:

    鯽魚1條(約300g),豆腐350g,黃酒,蔥花、姜片,精鹽,味精,食油。

    做法:

    1.豆腐切成薄片,用鹽沸水燙4-6分鐘,瀝干待用。

    2.鯽魚洗凈,抹上酒,鹽漬10分鐘左右。

    3.鍋中加油燒5分鐘,爆炒姜片,放魚煎至兩面金黃,加適量水小火煮沸30分鐘。

    4.放入豆腐片,調味勾芡,撒上蔥花即可。

    功效: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易被人體吸收, 有活血通絡,健脾胃的作用。

    3.麻油面線

    材料:姜絲若干、面線120克(夠吃即可)、雞腿一個、胡麻油5大匙、米酒水。

    做法:

    1.雞腿洗凈切塊備用。

    2.放胡麻油,小火炒姜片,收干時放雞塊,翻炒至無血水,加入米酒和水,水燒開后,改小火煮20分鐘。

    3.將面線用米酒水另外煮熟后,撈出盛入碗內。

    4.將第2步與第3步的食材相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