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多見于嬰幼兒,家長在日常應該注意做好嬰兒鵝口瘡的預防工作。一旦嬰兒得了鵝口瘡,請及早帶寶寶就醫診治,以免影響寶寶的進食。那么,怎么預防鵝口瘡?鵝口瘡的癥狀表現有哪些?鵝口瘡寶寶如何護理?爸媽們快來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發的新生兒、嬰幼兒口腔粘膜炎癥,因患兒口腔黏膜表面會形成片狀白色斑膜而得名。此外,一些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腹瀉、長期使用抗菌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兒童也容易患病。
鵝口瘡的癥狀表現
1.患病初期,患兒的口腔會充血發紅,舌、上下唇內側、唇內粘膜、頰腭等處出現大量類似白雪、如針尖大小的柔軟斑點,不久后斑點融合為斑片,狀如奶凝塊,可鋪滿整個口腔粘膜。
2.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凸起的斑膜,無痛感,斑塊不易擦掉。如果強行擦去斑膜,可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一,粗糙并有滲血,黏膜會迅速再次生成。
3.鵝口瘡不會導致流口水,不影響喂奶,寶寶也沒有全身性癥狀。少數患兒進食時會有痛苦表情。病情嚴重時患兒可能會因疼痛而胃口不佳、哭鬧、哺乳困難,可能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口腔粘膜如不及時治療將會擴大,蔓延至咽部、扁桃體、牙齦、咽喉、食道、支氣管,甚至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肺念珠菌病,導致呼吸、吞咽困難。
引發鵝口瘡的病因
引起鵝口瘡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體的皮膚、腸道、陰道中均有寄生,但發病與否取決于人體的免疫力和適應性。
1.當產婦陰道有霉菌感染,胎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到了母體的分泌物就可能導致感染。
2.媽媽的乳頭、嬰兒的奶嘴、奶瓶清潔消毒不徹底,可能導致感染。
3.沾有白色念珠菌的食物、衣物、玩具接觸到嬰幼兒,也會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交叉感染,這類傳染由于基數大,所以傳染性極高。
5.體質較弱的嬰幼兒長期服用抗生素、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也容易被念珠菌霉菌感染。
鵝口瘡與奶斑、舌苔的區別
有些父母會把鵝口瘡與奶斑、舌苔相混淆。鵝口瘡是一種口腔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純旱目谏嗾衬び捎诟腥緯霈F淡黃色、灰白色,表淺,如奶凝狀斑塊。
如何區分鵝口瘡?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用棉簽蘸溫開水擦拭斑塊,能擦掉的就是奶斑,擦不掉的就是鵝口瘡。另外,如果強行剝落斑塊后,會發現斑塊下有局部粘膜潮紅滲血,白膜也會迅速復生,這些特征奶斑和舌苔都是不具備的。
鵝口瘡有什么并發癥
1.鵝口瘡擴散到口腔、咽喉、食道,患兒吞咽時會感到不舒服,寶寶可能因為怕疼拒絕喝水,從而出現脫水現象。
2.少數患有鵝口瘡的寶寶口腔會有疼痛感,可能會因此拒絕進食,因此造成食量減少、體重減輕。
3.鵝口瘡未及時治療,還可能波及身體其他部位。極少數患兒會并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影響人體免疫功能,或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
鵝口瘡如何正確治療
藥物治療:
(1)局部用藥
用2%~5%小蘇打清洗患兒口腔,隨后將制霉菌素研成末,和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擦在口腔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純汉饶毯笥?%龍膽紫溶液滴于舌下,讓舌頭活動并涂滿整個口腔,一般一日2~3次為宜。
(2)全身用藥
如患兒癥狀嚴重,可口服制霉菌素、克霉唑等抗真菌藥物,用量謹遵醫囑。
(3)加強營養
適量增加患兒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攝入??砂丫S生素片壓碎后用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各1片。
如果癥狀嚴重或用藥后未見好轉,請立即去醫院就診。
鵝口瘡寶寶如何護理
1.注意患兒口腔的清潔,加強患兒的個人衛生。
2.觀察患兒的口腔粘膜、舌面的情況,尤其是鵝口瘡數量的增減和寶寶進食量的變化。
3.如果患兒出現煩躁、流涎、便秘、啼哭,吞咽呼吸困難等癥狀,要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4.密切注意患兒的體溫情況,如果出現體溫升高要及時送往醫院。
5.對于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兒,要立即停用抗生素,鼓勵寶寶多飲水,適量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果寶寶因為疼痛不愿進食,可以用小匙慢慢喂,保證營養。
怎么預防鵝口瘡
1.孕婦如患有陰道霉菌病,應先積極治療。
2.如果是母乳喂乳,喂乳前母親應先洗手,用溫水把乳頭沖洗干凈,喂乳后再給嬰兒喂服少量溫開水。哺乳結束時可以擠出少量乳汁涂于乳暈,乳汁有抑菌作用,可以避免感染。
3.如果是人工喂養,寶寶的奶瓶、奶嘴、碗勺使用后都要清洗干凈,每次使用后要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擦嘴的小毛巾等也要與成人使用的物品分開,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在太陽下曬干。
4.母親和寶寶要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所有抱孩子的成人應先洗手。
5.對于寶寶的被褥、玩具等接觸物品要定期拆洗、晾曬。
6.嬰兒房要注意隔離和消毒。
7.經常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增加抵抗力。
8.寶寶在幼兒園的用具不能混用。
9.使用抗生素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