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就是常說的月子期,但是有些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會出現發燒等情況,而這類情況就被稱之為產褥熱。那么什么是產褥熱?它的發病原因是什么?又該怎么預防產褥熱?
什么是產褥熱
它指的是產后42-56天內,因為病原體入侵新媽媽的生殖道而出現的感染問題。如果在分娩結束第2天到第11天,每天每隔四小時就檢測體溫一次,共四次,并且其中有兩次及以上的體溫超過38℃,那么就可能是產褥熱。
這是一種比較常規的產褥期并發癥,患病率可達到6%左右,而且隨著剖腹產概率的提高,其患病率也在逐漸上升。不要小看這種疾病,它對于新媽媽的威脅非常大,是導致新媽媽死亡的四大問題之一(另三個為產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高血壓)。
產褥熱的發病原因
· 中醫
感染邪毒、外感、血液瘀阻、血液虧虛所致。
1.感染邪毒:產后子宮正開,如果分娩時沒有做好清潔和消毒,那么邪毒就會侵入子宮,正邪交戰而出現發燒情況。
2.外感:分娩之后氣血虧空嚴重,元氣大傷,腠理不密,外部邪氣也就趁機侵入,導致營衛不和并出現發熱現象。
3.血液瘀阻:分娩之后惡露排泄不暢,停滯在體內,導致營衛不通并有發燒現象。
4.血虛:分娩時或分娩后失去大量血液,導致陰血虧損過多,致使脾腎陽浮不斂出現發燒現象。
· 西醫
生殖道有著一定免疫力,可以抵抗細菌和病毒侵入。而當產褥期產婦抵抗力降低時,細菌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導致子宮炎、泌尿系統感染、血栓性靜脈炎等感染問題,并伴隨發熱現象。
1.內源性感染:細菌本寄生于陰道內,但是因為機體的防衛機制所以并沒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新媽媽的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力下降,那么細菌繁殖能力以及毒性就會增強,而這些細菌就會導致各類感染問題。
2.外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外界細菌進入產道,引發各類感染問題。這些細菌可以通過不衛生的接生方式、不潔凈醫療器械以及臨產前的性生活等等,入侵產婦體內。
產褥熱有哪些癥狀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
順產時私處受傷導致的感染,主要表現為腹部有灼熱感、痛感、下墜感,并且因為膿性分泌物流至尿道口,導致其受刺激出現尿頻、尿痛的情況。生產時導致的傷口被感染,縫合線嵌入肉中,針孔還會流膿。如果宮頸裂傷并且波及穹窿部及闊韌帶底部,并且沒有馬上縫合,那么病原體就會借此入侵,引發宮頸炎,不過因為發生在體內,所以癥狀大多不顯著。
2.子宮感染
包括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因為胎盤剝離面比較脆弱,所以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如果感染蛻膜就是子宮內膜炎;如果感染子宮肌層就是子宮肌炎。感染嚴重的產婦,會出現打寒戰、頭疼、發高燒等情況,而且因為按壓下腹部疼痛情況不用一樣,而惡露也有多有少,所以非常容易被誤診。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
病原體利用淋巴或者血液到達子宮附近組織,引起組織炎癥并出現炎性包塊,并且累及輸卵管系膜、管壁。嚴重的還可能蔓延至整個盆腔,出現冰凍骨盆問題。如果淋病雙球菌順著產道粘膜侵入體內,導致輸卵管與盆腹腔感染并出現囊腫,那么就會出現高燒不退的情況。
4.急性盆腔腹膜炎、彌漫性腹膜炎
如果感染一直蔓延,并且累及子宮漿膜,那么就會導致盆腔腹膜炎并且惡化成彌漫性腹膜炎。此時產婦會出現全身中毒癥狀,比如惡心想吐、發高燒、按壓腹部有明顯痛感等等。此外腹膜炎炎性滲出、纖維素覆蓋,可導致直腸子宮陷凹并出現囊腫問題,如果囊腫累及到膀胱或者腸管,那么就會影響大小便;如果治療不完全,惡化成慢性盆腔炎,那么就可能導致不孕不育,影響二胎計劃。
5.血栓性靜脈炎
大多是胎盤剝離面受到類桿菌和厭氧性鏈球菌的感染所致,可能會綿延到子宮、髂總等靜脈,導致其病變。患者大多在分娩后1-2個禮拜,在子宮內膜炎之后反復發作高燒、打寒戰現象,持續多周,并且容易和盆腔結締組織炎混淆。如果是下肢的病變,那么就可能出現敗血癥熱、下肢持續性疼痛、下肢水腫皮膚發白等等,多繼發于盆腔靜脈炎或周圍結締組織炎。
6.膿毒血癥、敗血癥
如果感染的血栓進入血管,并且隨著血液流動,那么就會出現膿毒血癥,嚴重的會有肺、腦腎膿腫或肺栓塞而致死的情況;如果有大量的細菌入侵至血液中,并且大面積分裂繁殖,那么就可能出現敗血癥,嚴重的有生命危險。
產褥熱該如何診斷
1.詢問病史
醫生一般會先詢問患病史以及生產的過程,如果是分娩后發熱問題,大多會優先診斷為產褥感染。
2.全身及局部檢查
主要是為了確定病變的部位,一般只要認真檢查腹部、會陰以及盆腔的傷口,就可以確定位置以及感染情況。此外醫生還可能利用三合診或雙合診的手法,對患者進行檢查,有時就可能接觸到輸卵管或盆腔膿腫包塊;而B超、核磁共振等技術可以確定囊腫、包塊以及血栓的位置并做一個定性診斷。
3.確定病原體
(1)病原體培養:對陰道以及宮頸做一個常規的消毒之后,用棉簽取適量宮腔的分泌物,并作需氧菌和厭氧菌的雙重培養。
(2)分泌物涂片檢查:如果需氧培養不是陽性,并且在涂片上產生很多細菌,那么就很可能是厭氧菌的感染問題。
(3)病原體抗原和特異抗體檢查:現在有市面上大量檢測藥品,可以很快地檢測出結果。
產褥熱的治療方法
輕度感染以保守治療為主,嚴重的感染并且保守治療效果差或者出血量過多,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1.普通治療
加強營養攝入,多補充維生素。如果有比較嚴重的貧血或者過于虛弱,可以適量輸血或者血白蛋白,這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此外建議選擇半臥位,方便惡露流出,并且將炎癥控制在盆腔內,避免擴散。
2.抗生素治療
一般醫生會先根據產婦的癥狀以及經驗,選擇一些廣譜抗生素,等到細菌培養以及藥物過敏測試結束后再做適當的調整。而廣譜抗生素的選擇也有講究,要求能對陽性菌、陰性菌、需氧菌和厭氧菌都有效果。因此醫生大多會選擇同時使用青霉素及甲硝唑聯,此外適用范圍大、毒性小、效果強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在使用抗生素2-3天以后,患者體溫沒有持續降低,就要立即做檢查并找出原因,然后根據情況選擇其他抗生素;此外產婦服藥量要足夠,保持血藥有效濃度。如果有著嚴重的中毒癥狀,那么就要同時添加適量腎上腺配置激素,以增強身體的應激能力。
3.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是血瘀,所以會根據患者的癥狀,醫生會開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方,比如五味消毒飲合生化湯、清營湯等等。
4.引流通暢
如果是會陰部的感染問題,那么就要及時拆掉傷口的縫合線,這樣方便引流;每天至少坐浴兩次;如果使用抗生素2-3天沒有什么效果(依舊有高燒、腹部癥狀、體征沒有改善),就要注意感染擴散或膿腫形成的問題。
如果盆腔內已經有膿腫,并且保守治療沒有改善的時候,那么就建議手術治療。膿腫部位靠下,就可以直接穿刺或切開后穹窿部位,排出膿液;如果比較靠上,就要直接進行剖腹手術。如果是會陰或者腹部的傷口感染,就要及時割開并引流。
5.血栓靜脈炎的治療
· 抗凝治療
如果局限性的淺靜脈炎問題,那么就沒有必要進行該治療;部分產婦會出現廣泛或進行性淺靜脈炎及深靜脈血栓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及時進行抗凝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此外產婦疼痛難忍,就要打止痛針;部分患者還要進行抗生素治療,比如血栓性靜脈炎并且伴有膿腫問題,就需要注射或服用大量的抗生素。· 細心護理
該病患者要多臥床休息,需要抬高肢體30°一直到疼痛及水腫結束。可以適當的進行局部的熱敷或者熱療。
產褥熱該如何護理
1.多休息:產婦一定要多多休息,如果身體虛弱,就把孩子給家人或者月嫂照顧,以便體力盡快恢復。此外要注意寶寶和乳房的護理,如果無法自己喂奶,就要幫助并教會他人擠母乳。
2.定時測量:每隔一段時間做個測量,記錄好體溫、心跳、血壓等數據。
3.取半臥位:平臥位會導致炎性滲出液下行,積留在盆腔底部,不僅延長恢復時間還可能擴散感染。而半臥位對于子宮的康復非常有益。
4.多喝水:建議每天補充2L左右的水,這對于產后發燒或者小便不暢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5.清潔衛生:產后惡露需要排很久,所以產婦一定要經常更換衛生護墊和內褲。另外如果會陰處有傷口,那么每次解手之后,都要用溫水沖洗私處,降低感染幾率。
6.傷口干燥:傷口盡量不要打濕,保持干燥衛生;平常要注意口腔、皮膚以及會陰部的護理工作,避免感染惡化。此外要注意惡露的情況,如果色澤、排量以及氣味有異常,要及時通知醫生。
7.適度營養:適當加強新媽媽的營養,不僅是為了恢復體力以及給寶寶喂奶,還是為了提高抗病能力。但是注意不要補得太厲害,食物還是要以清淡為主,忌油膩。
8.控制性生活:剛生產完就過性生活,容易對產婦的身體帶來傷害。一般要等到復診之后,并且醫生已經確定產婦身體恢復,才能親熱。
TIPS:產褥感染吃什么好
除了必要的治療,飲食也要多多注意:
1.注意營養補充,多吃奶制品、蛋類、魚肉、排骨湯以及豆制品等高營養食物。
2.注意多吃水果蔬菜,不僅能補充維他命以及礦物質,富含的粗纖維還可有效預防便秘。
3.因為剛生產完女性腸胃還未恢復,所以少吃過于精細或者刺激的食物。
怎么預防產褥熱
1.加強知識普及
普及孕期保健和衛生知識,產前兩個月不要過性生活或者盆浴,并且配合治療妊娠貧血等問題。
2.做好消毒工作
醫院要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醫生要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以及手術步驟,避免生產時間過長和產后出血問題。
3.注意傷口衛生
會陰側切導致的傷口感染率僅為10-17%,所以熟知會陰側切的適應癥以及手術技術是預防感染的關鍵。術后要注意傷口的消毒和衛生,并且根據情況適當使用一些廣譜抗生素。如果有水腫問題,可以用紅燈照射傷口,促進血液循環方便水腫消除,加快傷口愈合。
4.產后軟產道檢查
產后要認真檢查軟產道的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而且產褥期要注意衛生,有條件的話每天擦洗會陰部位兩次,小心護理避免交叉感染。
5.使用抗生素
陰道助產或者剖腹產的新媽媽,可以適當的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問題。此外生產時間過久、陰道操作次數過多、胎膜過早破裂、有貧血問題的新媽媽,也需使用抗生素。
6.盡量選擇順產
剖腹產會提高感染幾率,所以除非條件不允許,可以順產就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