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生兒破傷風的傳播途徑(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預防)

shiyingbao

新生兒破傷風是指破傷風桿菌從臍部進入體內而導致的嚴重感染問題。雖然在我國破傷風的發病率很低,但是并沒有消失,所以媽媽必須做好防范。那么,什么是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破傷風該怎么治療和護理?又該如何預防?

  • 什么是新生兒破傷風

    1.定義

    此癥別名很多,常見的有如七日風、臍風、四六風等。一般情況下,在新生兒出生1周內,此癥發病率最高。其是一種急性感染病,因破傷風梭狀桿菌由肚臍侵入寶寶體內所致。

    新生兒破傷風的導致原因是:一種破傷風梭狀桿菌通過新生兒的肚臍進入新生兒體內,梭狀桿菌進一步分泌毒素,導致急性感染病的發生。患兒常見癥狀有牙關緊閉、全身強制性痙攣。

    2.原因

    孕婦生產時,醫護人員的手以及使用的剪刀、紗布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可引發此癥。主要發生在一些醫療環境和醫療技術較差的國家地區,衛生消毒工作不能達到標準,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病率較高,而我國近年來醫療條件不斷改善,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此病的發病幾率。

    3.治療

    新生兒破傷風可以通過中和毒素、壓制痙攣的方法治療,或者采用抗生素治療、營養護理方式。也可以通過免疫預防,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免疫。

    · 主動免疫:注射破傷風類抗原促進相關抗體的產生,起到預防作用;

    · 被動免疫: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 引起新生兒破傷風的原因

    · 發病原因

    分娩時,接生醫護人員雙手未清潔干凈;用于斷臍、結扎的剪刀、繩線、紗布未徹底消毒;新生兒出生后臍帶部位未能做好消毒清潔工作。個別因為預防接種時的消毒不到位所致。

    · 原因分析

    衛生消毒清潔工作不徹底,導致破傷風梭狀桿菌侵入。破傷風梭狀桿菌是非組織侵襲性細菌,通過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導致發病。根據研究顯示,破傷風痙攣毒素很強,僅次于肉毒毒素,約10-6mg/kg即可致死。由于其芽孢的生命力較強,因此一般的消毒工作是無法將其徹底消滅。

    其多存在于土壤、灰塵和排泄物中,在缺氧條件下繁殖能力更強,而新生兒斷臍包扎時正好為缺氧環境,因此,一旦助產器械被污染,極易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從而使新生兒感染。它產生的毒素可通過體內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侵入脊髓和腦干,從而危害中樞神經組織,使神經節苷脂釋放甘氨酸和氨基丁酸,沒有了抑制性的神經介質的作用,患者全身的肌肉便會處于劇烈持續收縮狀態中。破傷風痙攣毒素對人體影響較大,可致使患兒交感神經保持興奮狀態,同時也會引發心率加快、多汗、血壓上升等癥狀。

  • 新生兒破傷風的癥狀

    · 潛伏期

    新生兒破傷風的潛伏期在四天至七天左右,七日風、四六風的別名便由此得來。潛伏期長短與病情嚴重程度成反比,潛伏期越短,破傷風毒素的毒性越強,病情越嚴重,死亡率也越高。

    潛伏期時間(天)病情病死率
    <6嚴重44.4%(11/25)
    6-10稍嚴重20%( 4/20 )
    >10較輕大多能被治愈

    · 早期癥狀

    患兒哭鬧不止,想吃東西但是嘴巴張不大,吸奶困難。倘若用壓舌板進行壓舌測試,越用力壓患兒越不容易張口,之后還會伴有面部緊繃、牙關咬緊,嘴角上牽,臉上表情似苦笑,雙手成拳狀緊握。胳膊過度彎曲,雙腿筆直,呈現弓反張的形狀。呼吸肌、喉肌抽搐,面色發青紫色,有時甚至會發生短暫窒息。患兒在受到極小的刺激也會發生抽搐,抽搐痙攣時意識清醒。

    倘若及時治療并且度過痙攣期,通常需大概3個星期,病情發作會越來越輕,間隔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患兒可以吮乳。發病期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例如肺炎、敗血癥。若能及時治療,患兒大約在兩、三個月便可以完全恢復健康。

  • 新生兒破傷風的傳播途徑

    1.通過廣泛存在的破傷風芽孢桿菌傳播

    (1)分泌時衛生環境差

    孕婦分娩時的環境衛生狀態差,未對醫療器材徹底消毒,負責接生的醫護人員雙手未消毒,導致新生兒臍部細菌感染,被破傷風桿菌侵入。

    (2)通過創口感染細菌

    土壤中存在破傷風芽孢桿菌,新生兒會由于接觸此類土壤或者其他物體感染破傷風桿菌,但此種患病途徑相對較為罕見。在有創傷的情況下與帶有破傷風桿菌的人和動物接觸,若感染,潛伏期短至兩小時,長達幾個月乃至幾年。

    (3)其它

    產道、耳道、拔牙、術后感染等。

    2.易感人群易被感染

    不會在人群間傳播,若為易感人群,則普遍容易被感染,即使患病后痊愈也不能產生免疫力。

    3.流行性強導致全球性傳播

    全球性流行病,散發出現,伴隨明顯的地區之間的差異,患病后死亡率高。

  • 新生兒破傷風的檢查診斷

    檢查項目檢查目的
    周圍血象觀察血象是否因為臍帶感染或者抽搐而產生感染,中性粒細胞是否增高。
    細菌培養臍分泌物經培養過后是否可以分離出破傷風桿菌,是否呈陽性。
    腦脊液是否正常。
    X線胸片是否存在繼發肺部感染。
    腦CT是否正常,是否有顱內出血,可分辨出是否由于顱內出血癥而產生驚厥。
    腦電圖是否有異常。
  • 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護理

    1.護理

    (1)將新生兒放置于清凈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曬,可以有效的減少環境因素對新生兒的刺激,從而預防痙攣。可以用百分之三的過氧化氫清洗患兒的臍部,并涂上碘酒、酒精以殺菌。

    (2)給嬰兒提供充足的水和營養,保證嬰兒的呼吸道處于順暢狀態,且保持臍部清潔干燥,以及皮膚清潔和口腔的潔凈。

    (3)若發生痙攣,需暫時停止喂食,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提供營養,待病癥稍有緩解后開始用胃管喂養。

    2.抗病毒

    此項治療需盡早進行,這是因為其對游離的破傷風病毒素有效,能起到中和的作用,但是對于那些已與神經節苷脂結合的毒素毫無辦法。

    3.抗生素

    比如青霉素、四環素等。這類藥物的效果已經試驗證明,使用抗生素靜脈滴注,可以有效殺死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亦可靜脈滴注頭孢菌素、鉀硝唑等藥物。

    4.中醫療法

    (1)方法一

    配方:羚羊角(磨成小屑,微炒)3g、亂發(燒成灰)一小團、蜈蚣(紅足)1只。

    做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狀,找到嬰兒的臍中穴位并將藥材敷至臍上,用手帕或者消毒繃帶綁緊。

    (2)方法二

    配方:生地黃5g、生蔥3g、菜菔子粉5g、田螺肉1塊。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成泥狀,在肚臍上敷大約一厘米厚,等待一個小時后去除。

    5.控制痙攣

    控制痙攣是有效治療的重要步驟。

    (1)地西泮(安定)

    是治療的首選藥物,靜脈注射,5min便可以達到有效的濃度。但是由于此藥的半衰期較短,不宜進行維持治療,每間隔四到六個小時注射一次。若患兒病情較為嚴重,可以將間隔縮短至三個小時。痙攣暫時停止后迅速留置胃管,將地西泮改成口服藥劑,通過胃管注入患兒體內。

    (2)苯巴比妥納

    其亦是首選藥物,靜脈注射,可以治療新生兒驚厥,但是在破傷風痙攣上作用不明顯,可與地西泮交替使用。

    (3)水合氯醛

    濃度為百分之十,用胃管注入或者灌腸,多在臨時發病時使用。用于臨時發作治療。

    (4)副醛

    見效快且安全,但是患有肺炎的患者不適合用此藥。通常多是臨時使用一次。

    (5)硫噴妥鈉

    若在嘗試上述藥物之后痙攣仍未停止,可選用此藥,通過肌肉注射或者緩慢的靜脈注射。

  • 如何預防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會嚴重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成長,因此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此類病癥的出現,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1.到正規的醫院接生。

    2.接生環節嚴格把關:做好接生環境的消毒清潔工作,使用新方法接生,對接生時使用的工具,進行徹底的消毒,剪斷臍帶使用的剪刀需要火燒消毒,冷卻后涂滿百分之二的碘酒,干后再使用,用以結扎的線繩也許用碘酒消毒后再使用。并且剪斷臍帶時要多留臍帶幾厘米,并在一天內用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

    3.對孕婦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在懷孕末期進行兩次0.5ml破傷風類毒素的注射,兩次間隔一個月。

    用此種方法可以維持準媽媽血清中的破傷風抗毒素維持在0.01U/ML,正常的毒素含量可以積極有效的預防破傷風。

  • 破傷風疫苗

    · 預防原理

    破傷風疫苗是通過被動的免疫獲得對機體的保護,就是在傷口感染或者可能感染后注射抗破傷風球蛋白獲得免疫保護。若不盡早治療,會導致傷口惡化甚至更嚴重的感染。

    · 種類

    常用的破傷風疫苗有兩種,為破傷風抗毒素和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1.破傷風抗毒素

    需要進行皮試,破傷風皮試過敏也就是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過敏,一般在沒有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情況下注射,具體需咨詢醫護人員,并根據病情來定,在保護期內可無需注射。

    2.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不需要進行皮試,此疫苗是用先后進行乙型肝炎免疫和破傷風免疫兩次免疫的健康者的高效價血漿和血清制成。對破傷風的預防和治療有顯著的作用,特別是有TAT過敏史的病人,并且對一些免疫史不清楚、有血清過敏史、傷口感染時間過長、注射破傷風類毒素無用的病人有更好的適用性。此種免疫屬于人工被動免疫,免疫效果見效快,但是持續時間相對來說較為短暫,一般為兩周且不超過三周。注射之后一般沒有副作用,偶有人會發生腫痛,但并無大礙,自行恢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