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促進骨折康復的4種方法,你知道幾個?

shiyingbao

一、運脾益氣法

中醫認為“脾者,運化之官”、“氣者,人之本”.人的成長發展和各種功能活動“脾”和“氣”與之密切相關,無論什么疾病,都要十分注意脾胃運化功能的調節和培養。

骨折手術創傷是繼骨折損傷后的另一個重大創傷,手術對氣血循環有很大的阻礙。

因此,骨折手術患者常常出現術后脾運不暢、氣滯濕阻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面黃不華、納少神疲、少氣懶言、口淡無味等癥狀。

此時,中醫辨證利用健脾化濕、補脾益氣的中藥,如藿樸夏苓湯、參苓白術散、歸脾湯,可幫助調節脾胃,增進食欲,增強體質,調理氣血生化之源,有助于加速切口與骨折的愈合。

即使沒有明顯的癥狀,適當服用一些這樣的中藥或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健脾益氣的飲片,如黃芪、當歸、枸杞、米仁等也都是有益無害的。

二、養陰清熱法

骨折后不僅消耗人體正氣,而且合并損害陰血。

部分患者骨折手法復位或術后斷端長期不愈合,有低熱、盜汗、多夢、五心煩熱等表現,這都是由于骨折失血所導致的人體陰血虧虛,陰虛則陰陽不平衡,往往出現虛熱證候,此時,可以使用滋陰清熱的方劑,比如當歸六黃湯等。

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黑木耳、棗仁等補血養陰安神的產品,這些都有助于骨折術后人體陰血的恢復,促進骨折愈合。

三、和營通絡法

有些骨折刀口看起來已經閉合,但由于創傷導致局部氣血阻滯,局部紅腫疼痛難以消除,或骨折愈合差。

根據中醫“不通則痛”的辯證理論,針對上述癥狀可以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來消除骨折肢體的腫脹和疼痛,同時也有助于改善骨折斷端的組織愈合環境,幫助清除壞死組織,促進創傷愈合。

如:血府血瘀湯、仙方活飲等臨床常用口服或外敷,效果良好。

四、清熱解毒法

對于開放性骨折,有時傷口難以愈合是由于細菌的侵入,特別是頑固的綠膿桿菌、溝桿菌,或絕大多數抗生素耐藥的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糞球菌和其他罕見細菌。

此時,傷口處常常紅腫發熱不愈合,伴有膿液流出,持續時間長,嚴重的還會伴有全身癥狀。

此時,選擇內服或外部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能夠有效地幫助控制感染,促進炎癥的消退和吸收。臨床上常用的有五種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方劑。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