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秋時節除濕等于治病,百年膏方專除女人濕氣(經血黑、痛經、血塊多)

shiyingbao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杜牧《早秋客舍》

溫風至

蟋蟀居宇

鷹始鷙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之氣相參相應,自然界大天地的氣候、物候變化都會折射在人體小天地之中。也正對應著我們所熟知的四季養生原則: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立秋前,就一直有患者朋友就在問了:“加博士,立秋后是不是該“養肺”了,秋天到了,該怎么調理身體呢?”

對此,加博士提醒,今年立秋和往年有所不同:我們都知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但在夏秋之間還有個長夏。何謂長夏?長夏是指陽歷的七八月份或者陰歷的六月份,人們所說的“梅雨”就發生在這個時候。而長夏在五氣屬濕,自然界的長夏時節濕氣就比較重,而今年閏了一個六月,立秋還在三伏天里,也在閏六月里,濕氣也比往年更重一些。

因此雖然立秋了,但還在長夏里,不到養肺的時候,現階段調理養生當以祛濕邪為主。

暑濕纏身,你中招了嗎?

三伏天之前我們就給大家送了三伏灸,黑糖姜棗茶、泡腳粉,這都是讓大家養好陽氣,對之后的治病調理都很有好處。雖然今天立秋了,但暑氣并未退,濕氣上來,天地之氣寒熱交爭。大家的身體機能在經歷盛夏高溫高濕的消磨后,正處于一個虛弱的狀態,加之氣溫交叉變化,放晴時暴熱,下雨時陰涼,空氣中濕度最大,人們易感受濕邪者。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非常不利于治病,還容易讓人出現很多不適的癥狀。

如果你有以下一種或者多種的情況,

就說明濕氣已經在體內慢慢的積累,

都需要除濕去熱,以防暑濕纏身:

1、身體總覺得疲勞困重,發沉、發重,頭也發蒙,雖然頭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膚上會有濕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覺得沒味道,嘴里發黏。

3、舌頭伸出來時,你會發現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癥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這叫“裙邊舌”,這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困了。

★肌瘤、囊腫、增生患者特別注意★ ↓

4、經前腹痛、經血黑、血塊多

暑濕天氣加重,這時如果人體濕氣過重,濕氣停滯在臟器,就會食欲減退,不思飲食;如果濕氣停滯在經絡,就容易造成關節疼痛;如果截滯在清竅,就會感到頭昏腦脹。甚至有些人會因此出現腹瀉、嘔吐的癥狀。

長夏多暑多濕,如果你出現頭暈腦漲、心煩口干、倦怠乏力或自感發熱、胸悶、心悸、精神萎靡、胃口不好、乏力等癥狀就應該引起重視了,近來我們也收到不少患者諸如此類癥狀的反饋,可見暑濕對大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此祛濕是現在非常重要的養生之道。

經血黑不在意,竟導致子宮肌瘤

32歲的林女士是一名超市的人事經理,28歲生完孩子以后,一直覺得身子不舒服,尤其是每次來月經的時候,經血顏色黑,血塊也多,覺得女人生了孩子身體有些變化也是正常的,并未放在心上,但身體卻越來越疲憊,還有嚴重便秘,時常覺得睡不醒。直到去年單位體檢,查出她有一個接近四公分的子宮肌瘤,身體有個瘤子自己卻渾然不知這可嚇壞了林女士,手術怕復發,醫生又說還可以觀察,她不放心四處打聽保守療法,找到一元堂中醫門診,程老爺子認為“下焦濕”就是林女士的病因,氣血瘀阻不通加上體內的潮濕(濕氣重)的環境而成腫瘤,把氣血調暢了腫瘤會慢慢去掉。經過三個療程的調理,林女士月經恢復正常,子宮肌瘤消除!

為什么說解決下焦濕就解決了女人的問題

《靈樞·五音五味篇》中說道:“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

沖任二脈皆起于下焦,“沖為血?!?、“任主胞胎”,沖任二脈在婦女的生理功能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女子生長發育到一定年齡階段,腎氣開始充盛,使得“任脈通,太沖脈盛”。并由腎精氣化產生了天癸,天癸通過任脈而至胞宮,促使胞宮開始發揮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同時沖任二脈還將蓄藏的氣血輸送至胞宮,在這樣的條件下,才使得女子有了月經,從而標志著開始具備了生殖機能。

因此女人的生殖機能和沖任二脈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長期下焦濕,不僅會引發眾多婦科問題,很明顯的一個癥狀就是月經不調,月經不調則百病生,直接影響女性排卵還有宮寒等問題,長期下焦濕熱還會導致宮寒,大家應該都知道宮寒難受孕,并且各種婦科疾病會直接破壞卵子和受精卵的生長環境,下焦濕很可能就是剝奪你當母親權利的隱形殺手!

下焦濕和一般濕氣有什么差別?可以吃除濕粥嗎?

除濕的問題加博士談過很多,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加博士的除濕粥也是忠實粉絲一大堆,頭發不油了,斑淡了,便秘解決了,胃口更好了,但夏季以來有很多患者反應:加博士,為什么這段時間我痛經好嚴重啊,經色顏色也很深,有血塊!

加博士解釋,以前我們談得很多的濕氣,都是要健脾胃,而脾胃的濕氣屬于中焦濕,現在發現很多患者是有下焦濕的問題,比如容易產生婦科炎癥,白帶會出現一些異常,比其他的季節要頻繁一些,這個時候女性特有的器官出現了問題,它的濕可能就不在脾胃了,當你吃了紅豆、薏米還是感覺到濕氣祛不掉的時候,我們就要轉念想一想,其實這個濕氣就在沖任,就是我們的沖脈和任脈,沖任影響最大的就是月經的問題。再一點就是胎產懷孕的問題。我們說濕氣重的話就容易讓我們體內循環不好,影響月經甚至影響懷孕。因為沖任之氣易通不易降,這些紅豆薏仁,包括一些燥濕的藥,比如說蒼術,這些藥是讓氣都往下走,對我們的沖任脈沒有多大的幫助,反而是有一些損害,所以說吃這些東西是無法除下焦濕的,需要更專業的方子。

“相當于一個樹干,下焦濕在樹根的位置,對應了女人的子宮、卵巢、肝臟,溫臍膏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幫助逐消方解決患者的問題。”除濕粥的主要是在健脾胃上,作用在中焦但解決不了月經的問題,女子以肝為先天,逐消方的作用是幫大家通肝經,驅寒逐淤消瘤從根本改善身體環境,而一些重要女性的生殖器官也都是和肝經密切關聯的,之前的除濕粥為一部分脾胃虛弱的患者解決了脾胃的濕氣,更好的促進脾胃的吸收,發揮藥物的作用。但是解決不了下焦濕的問題。

溫臍化濕膏

【方用】下焦沖任寒濕(舌后部根部苔厚膩),痛經、怕冷、手腳冰涼、經血色暗,甚至肌瘤、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宮寒不易受孕者。

【組方】

須在月經未來前十日服之。四劑而邪氣去,經水調,兼可種子(助孕)。

【方解】此方君白術以利腰臍之氣;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脈;扁豆、山藥、蓮子以衛沖脈,所以寒濕掃除而經水自調,可受妊。倘疑腹疼為熱疾,妄用寒涼,則沖任虛冷,血海變為冰海,血室反成冰室,無論難于生育,而疼痛之止,又安有日哉!

立即預定

“我們做傳承的中醫,只能靠效果說話。”作為程老的女婿傳承人,也是坐診專家宋安華醫生表示,現在市面上做膏的人很多,他們只能說是膏,能談得上膏方的并不多,膏是工藝,是技術,而方才是醫術,兩則相結合才能達到治療調理的效果,如果膏熬得再好,不對癥也沒用,能看病卻不懂藥,更沒辦法熬出好膏。同時擁有藥師證及醫生資格證的宋醫生,為保證溫臍膏療效,則是親自為膏方的藥材選制及熬制工序把關。

程式中醫膏方傳承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程老在行醫幾十載里也不斷汲取古代醫家經驗,辯病、知病、識病;辯藥、知藥、識藥。根據女性身體的特殊性,以及今年濕氣重的“早立秋”現象,一元堂中醫名譽館長程興國老先生也特地拿出了自己特熬膏方,具有“通經絡(沖任二脈)、祛濕邪、溫寒氣”的功效,不僅能針對立秋后外界溫度、濕氣變化時體內水分系統失衡,導致水分排不出去,濕邪下行,可針對性的調理肌瘤患者的經血黑、痛經、血塊多等濕氣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直接解決下焦濕的患者,中焦濕(脾胃)的問題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對解決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增生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助孕女性而言更是一劑良方。

購買

方式

由于膏方藥材選制極為講究,制作工序復雜,療效顯著,以往程式中醫一年僅熬制幾百份,供不應求!此次為保證各位女性患者在長夏解決除濕、痛經、經色黑及各種婦科炎癥等濕氣問題,現首批熬制1000份溫臍化濕膏提供給大家,保證微信粉絲及門診患者的使用,數量確實有限,需要除濕的朋友請盡快找自己的私人問診健康管理師預定,切莫錯過最佳的除濕時間!

現在除濕氣最佳時間

錯過要再等一年

加博士指出,現在不僅僅是暑濕重,也是除濕的最好時節!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中醫理論分析,夏季炎熱,此時人體腠理是開放的,也給排除濕氣制造了好時機,但從立秋之日起,萬物由向外向上發散陽氣的狀態轉為收斂。而在“多暑多濕”的立秋時節,陽氣一旦收斂,身體內的濕氣就難以散了,這對于肌瘤體質、陽虛體質患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來說,身體里的“舊濕”未除又添“新濕”,繼續發展下去,濕氣往下走,中焦濕變成了下焦濕,堆積在子宮,造成子宮瘀堵,就導致很多女性在經期出現了問題,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經期色黑,經前腹痛、血塊嚴重,白帶異常,從而造成月經不調 ,最終導致不孕、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嚴重的婦科問題…

因此現在的除濕并不僅僅是除濕,還能起到養生治病的效果。

中焦濕 癥狀

舌苔中部苔厚白或膩、頭重、神疲倦怠、食俗不振、腹脹、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怕冷、手腳冰涼、脈虛弱等

下焦濕 癥狀

舌后部根部苔厚膩、小腹胃脹、痛經、陰癢、白帶、月經血塊、經血色黑、下肢關節腫痛等

最后加博士提醒,除濕也應因病施治,其實下焦濕也有很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月經有問題(痛經、經血黑、血塊多、月經不調等)!如果你只是脾胃問題,吃除濕粥即可達到除濕的養生效果,如果你有月經問題,那八成就是下焦濕,下焦濕相比中焦更為嚴重,不僅引發一系列婦科問題,也會影響消瘤效果,利用這個養生時節,對癥除濕,方可事半功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