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聲稱,口腔潰瘍要想好得快,可以吃點辣刺激一下,然后讓免疫系統更看重這里,好得更快。那么,“口腔潰瘍時吃辣或者刺激的食物更有助于恢復”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什么是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病,通常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中央可伴有灰白色或黃色的假膜。因具有明顯的痛感和反復發作的特點,故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復發性口瘡等。
人群中約有10%—25%的人患有口腔潰瘍,該病具有三大特點:周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根據口腔潰瘍的大小、數量、分布位置及持續時間的不同,一般分為3種類型:輕型、重型和皰疹型。
輕型。患者初發多為此型,約占80%。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4毫米,約1—5個,散在分布于唇、舌、頰、軟腭等部位。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與體征。
重型。該型潰瘍大而深,呈“彈坑”狀,直徑可達10—30毫米,深達黏膜下層直至肌層,周邊隆起、基底較硬,但邊緣清晰整齊,表面可有灰黃色假膜覆蓋。初始好發于口角,其后可向口腔后部移行,常伴低熱乏力等全身不適癥狀及病損區域淋巴結腫痛。
皰疹型,又稱口炎型口瘡。潰瘍小而多,直徑多小于2毫米。數目可多達數十個,散在分布如“滿天星”,亦可融合成片。好發部位同輕型。可伴有頭痛、低熱等全身不適癥狀及病損區域淋巴結腫痛。
口腔潰瘍時吃辣會加重癥狀
口腔潰瘍的發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營養缺乏、局部創傷、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感染等。
吃辣的食物更有助于口腔潰瘍恢復嗎?答案是否定的。口腔潰瘍時吃辣的食物不僅無濟于事,反而會加重癥狀。
第一,辣椒中含有辣椒素,這是一種刺激性的物質,可以刺激口腔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灼燒感和疼痛感,加重口腔潰瘍的不適。
第二,辣椒素還可以影響口腔黏膜的血液循環,導致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使其進一步擴大面積,更容易感染細菌或真菌,延緩愈合過程;
第三,辣椒素還可能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導致胃酸分泌增加,胃腸道運動加快,引起消化不良、胃痛、腹瀉等癥狀,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和免疫力,這些不利于口腔潰瘍的恢復。
由此可見,吃辣的食物對口腔潰瘍的恢復很不利。
如何治療口腔潰瘍?
一般來說,口腔潰瘍具有自限性,可以在1—2周內自愈,但如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以采取一定的治療手段。
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有很多,根據潰瘍的大小、位置、疼痛程度和原因,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
一是局部治療。偶發的口腔潰瘍或者輕型阿弗他潰瘍伴有明顯疼痛,或者重型阿弗他潰瘍影響進食或說話,可進行局部治療。主要目標是消炎鎮痛,促進潰瘍愈合,避免繼發感染。可以使用針對口腔潰瘍的外用消炎類藥物,如藥膜、軟膏、含漱液、含片、散劑、噴劑等,注意按照說明書使用;也可以使用止痛類藥物,如利多卡因等,但要注意僅限于劇烈疼痛和影響日常語言及進食時使用,避免成癮;還可以使用相關藥物進行黏膜下封閉治療。另外,也可以采取理療方式,如利用激光、微波等照射,減少滲出、促進愈合。
二是全身治療。重型或皰疹型潰瘍主要針對引起口腔潰瘍的具體病因來治療,在局部治療時聯合全身治療,旨在控制癥狀、減少復發。
如使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前者具有減少炎性滲出、抑制組胺釋放等作用,后者具有抗感染作用;使用免疫增強劑,如左旋咪唑、轉移因子、胸腺素等,可促進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另外,如果口腔潰瘍是由于缺乏某些營養素如葉酸、維生素B_6、維生素B_12或鋅等引起的,可適當補充相應營養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潰瘍形成原因多且復雜,如口腔潰瘍遷延不愈或市面上的消炎藥效果欠佳時,要及時就醫,明確有無其他合并癥或者是否遺漏引起口腔潰瘍的原發病。
如何預防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通常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因此預防比治療更重要,科學預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日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定期潔牙,避免口腔感染和細菌滋生。
注意飲食健康。多吃新鮮果蔬,少吃辛辣、油膩、甜食,避免吃過硬、過熱、過冷的刺激性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受損和營養缺乏。
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適當補充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鋅等,可以增強口腔黏膜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
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避免情緒波動和神經緊張導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內分泌失調。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合并癥或身體不適,建議及時就醫檢查和治療,以篩查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腔潰瘍疾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