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保養頭發 十指梳頭也能夠生發烏發

shiyingbao

我們都希望自己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但是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出現脫發、掉發、白發等問題,這也困惱這大家。那么如何保養頭發呢?烏發秘方以及生發偏方有哪些呢?下面就有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梳發烏發功

每天勤梳頭的好處是非常多的,話說,“發梳發梳千過,不敗不脫,一日多梳幾次頭,到老頭發黑油油”。因此可見梳頭發的多種好處。

經常梳理頭發能疏通頭部的血脈,暢通氣血,祛除風濕,使頭發能充分吸收到各種營養,促進頭發的正常生長,養出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我們的祖先就非常重視梳頭,并且許多人都將梳頭作為養生的一種重要方法,還專門研究總結出許多“梳發功”。

我們將梳頭的方法分為兩種,一個是廣義上的,也就是用梳子梳,第二個是用手指梳。手指梳頭的方法比較少用,簡單介紹一下,雙手的十指緊貼頭皮,從前往后一邊梳一邊輕輕揉擦。當頭發較稠密時,將十指插入頭發中,然后用十指指腹用畫圈的方式按摩,慢慢向后推移,頭發較少的人就不用顧及,可以一梳到底,但是速度也不要過快,以免造成斷發。十指不要伸得太直,要微微彎曲,手指間要有一定的距離。用手指梳理頭發最好在早晚進行,力度不要過大,我們也不能盲目追求次數,也要有自己的節奏。在完成這個動作后,還要用空拳輕輕叩擊頭皮,使頭皮得到完全的放松。

同時,要注意,小孩的頭發以及腦內組織是非常脆弱的,我們不要用這種方法,以防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比較簡單的“梳發功”。

一種叫圈梳,用雙手十指的指腹輕按住頭皮,然后左右打圈,然后更換方向,輕輕揉擦全部頭發的發根,次數根據自己的需要,建議大家做36次。

另外一種方法叫做直梳,用雙手的十指指腹,從劉海位置開始,也就是前額,從前往后一直梳下來,也可以從左鬢角一直梳到右鬢角,可以堅持36次。無論是采用怎樣的方法,我們的手指必須接觸到頭皮,這樣才會使頭部的氣血通暢,發根得到滋養,起到烏發、固發的功效,防治頭發脫落和早白,預防頭皮炎癥的發生。

用梳子梳頭有很多講究,比如說梳子的質地、大小以及梳頭發時的技巧等等。選擇梳理我們盡量找木質的,比如說黃楊木質地的梳子,桃木的梳子,牛角的梳子也很好。而梳子的大小就要根據自己頭發的長短以及實際用途了。

但是,不管是哪種質地以及種類的數字,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都要選擇那種齒短而又比較稀疏的梳子,梳子過密的話有可能會傷害到我們的頭皮。

用梳子梳頭時是每天不可缺少的一步,我們應該好好利用起來,不僅可以借此提高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幫助我們去掉頭發上的雜物、頭屑,使頭皮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發質,使頭發變得烏黑、亮澤。

梳發烏發功有好多種方法,這里以長發為例介紹一下。梳頭發前先要處理一下打結、散亂的發梢,可以用手輕輕攥住比較靠上的頭發,以免扯疼頭皮,用力要均勻。

首先我們要從前額的發際開始,然后慢慢向梳,朝反方向,再沿發際從后往前梳理。下面該是兩鬢的頭發了,從兩個耳朵的上面分別向反方向梳理,最后是梳理剩下的頭發,要向頭的四周梳理,按照這樣的步驟,頭發就梳理好了。

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首先要打理好發梢,方法和上面的一樣,遇到打結的地方,可以慢慢旋轉著梳攏,這樣更容易疏開結。然后是發中,從發中逐漸梳向發梢,動作要輕柔,不要拉扯頭發,一定要把頭發梳到最末端。最后,以百會穴為中心,用梳子成放射狀梳理,梳子必須達到頭皮以及頭發的所有部位,充分刺激頭部的血液循環,結束時理順所有的頭發。

在梳頭發時,我們的身體要有所前傾或后仰,不能太僵硬,每處都要梳理5次。每梳幾次頭發我們就要清除掉里面的頭屑和其他滯留物,否則這些東西還是會回到頭發上。梳頭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梳齒輕貼頭皮就可以了,不要過分梳頭皮,這樣會劃破,還要注意梳頭的節奏,動作不要過快過猛。梳干性頭發可以稍微多用些力,而梳油性頭發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力度,避免刺激皮脂分泌過多的油脂。要經常清洗自己的梳子,還要做到一人一梳,避免傳染。

早晚以及洗完頭發后是梳頭的最佳時間,反復梳理幾次效果更好。長期堅持可以促進頭發對營養的吸收,從而改善發質,保證頭發的健康。

中醫護發妙招

少白頭、掉發、頭皮出油、頭皮發癢等問題困擾著現代人的生活、工作,這預示著身體器臟出現了問題。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發”和“肝藏血,發為血之余”,當中認為頭發生長有賴于肝和腎的健康狀況,只要調理好肝腎,就能養護好頭發。

腎氣不足 易早白發

腎氣、肝血充足的人氣血通暢,表現在頭發顯見濃密而有光澤,反之肝血虧虛的話,沒有足夠養分可送達末梢的頭皮,頭發則顯得無光澤、易脫落、干枯、變白。

遺傳性少年白是相當常見的原因,遺傳性白發可能與染色體顯性基因,或黑色素細胞缺乏相關。年齡也是影響腎氣的因素之一,一般人在中年之前仍有充足的腎氣,但過了40~50歲,“腎精”就會逐漸衰退,而年紀越大,腎精越不足,表現在頭發上,就是顏色漸漸轉白。

不過,現代人普遍工作忙碌、壓力繁重,使得身體過度“耗氣”,腎氣提早不足的情形越來越多。但常見許多人在過勞、情緒極為煩悶時,頭上的白發一根根冒出的情形,這就是長期下來體力透支,腎精出現過度耗損所致。

吃重口味食物易掉發

“濕熱內蘊”型,會影響頭發健康。素體血熱,起因飲食起居失宜,濕熱內生,熏蒸發根,導致脫發。《黃帝內經》中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就是常吃口味重、油脂多、油膩的食物會導致濕熱內蘊,易患疔瘡之類的疾病。《讀醫隨筆》中也說:“病痙者,其人必平日濕重而氣滯,或血燥氣澀也。“即濕熱體質者體內濕氣較重,且容易引起氣滯,或者有血燥熱、氣機不暢的現象。

濕熱是指人體內的濕與熱同時存在的現象,內濕常因臟腑正常功能失調所致。消化不良、暴飲暴食、飲食太過油膩、口味過重,都會加重臟腑負擔,位于中焦脾胃肝膽最易受損,特別是脾最易受濕困,脾不能正常運化致使“水濕內停”。

而辛辣或者熱性的食物吃多了,人體會滋生內熱,體內陽氣過盛,陰并制陽,也易產生熱象;水濕滯留過久會化熱,而陽熱的人,則因水濕入侵而形成濕熱。

所謂“濕熱內蘊”是指濕熱蘊于中焦脾胃及肝膽。水濕阻滯氣機,與熱邪相合,形成濕熱交困的局面,陽熱因受水濕困阻而難以正常運行,水濕受陽熱熏蒸而使陽氣更受損傷,所以,濕熱體質者常表現出體內濕與熱并存的現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酒傷肝膽脾胃,容易生濕熱,濕熱體質者應戒除煙酒;同時,辛溫燥烈、大熱大補、口味重、油脂多、油膩、甘甜的食物盡量少碰。

1.攝取黑色食物

中醫認為腎主“黑”,所以一般黑色食物多入腎,可補益腎精。建議日常飲食加入黑色食物,如海帶、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糯米、烏骨雞等等,能補血養發。

2.服用中成藥物

藥材的部分,包括杞菊地黃丸、加味逍遙散、小柴胡湯、桃紅六君子湯加蒼術、黨參、女貞子、旱蓮草都可達功效;另外,配合當歸、何首烏補血,丹參活絡氣血,桑椹、熟地、枸杞、黑芝麻等養肝腎,血液循環暢通,就能讓毛囊獲得養分再生。

3.依體質養生

肝腎虛虧者

中醫認為“乙癸同源”,乙即是肝,癸是腎,因此補腎也能同時養肝,除了多吃黑色食物外,寒性體質者可補充柿子、桑葚、荔枝、桂圓等。

另外,行氣養血的加味逍遙散,加上能同時補、泄的六味地黃丸,也是養肝處方。而對肝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燒烤等,而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

脾虛濕盛者

表現為頭部多油黏膩、毛發光亮、頭皮搔癢,有時伴有食欲不振、腹瀉、脹氣、舌質紅、舌苔厚等癥狀,建議以健脾除濕為主,包括綠豆、扁豆、絲瓜、薏苡仁、冬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脾胃功能不佳者

平常較易取得山藥或四神湯,都具有強健脾胃的功能。山藥能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之外,還可補益腎精,尤其對經常胃部不適及食欲不振的人,是很好的保健食物,四神湯中的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具有健脾效果。

而加味逍遙散、參苓白術散、小柴胡湯能幫氣虛者補脾胃;象是四君子湯:處方包含黨參,茯苓,白術,甘草,也是醫師常開的藥方。

4.情緒平穩、不熬夜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因此,充足睡眠,肝臟才能良好修復。中醫提到“怒則傷肝”,情緒起伏過大,很容易影響到肝;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則肝的修復功能受到影響,無法養足肝血,連帶影響頭發無法正常生長。

5.按摩穴位,暢通氣血

頭發健康既然和“肝”、“腎”有關,因此,可藉由敲打肝經及腎經,疏通經絡,讓氣血順暢運行,也有益頭發生長。肝經行小腿的內側,而腎經則較長,由足部小趾下,斜走足心,到內腳踝后側,然后沿著小腿、大腿內后側上行,最后到腹部、胸部。或是按壓太沖、太溪穴,可疏通肝腎經絡,太沖穴位在肝經,取穴位置在腳大拇趾與第二趾骨結合處,腎經的太溪穴,在腳內踝后側1寸的凹陷處,各按壓3~5分鐘,同時保肝固腎。

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可健脾,位于外側膝蓋眼下方3寸的足三里、在腳內踝尖上方距離4指寬、小腿脛骨內側,是脾、肝、腎三經經過的交點三陰交,及在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的陰陵泉,各按壓3~5分鐘,都能強化脾胃功能,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頭部按摩也有不錯功效,每天利用5分鐘,以指腹從發際向頭頂中央畫小圓,揉捏、輕輕扣打,按壓位于頭頂的百會穴,能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毛囊生長、防止掉發。或是以梳子或手指,由前往后梳頭,可促進頭皮氣血暢通,讓營養充分供給頭發生長。

6.偷時間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

多做運動,包括慢跑、游泳、氣功、瑜伽,全身都能動的舒展動作,讓五臟六腑能夠伸展,也能使全身氣血運行順暢。現代人生活工作型態多半久坐不動,下班后回家又常累到躺在沙發上,變成“造成下肢循環很差,加上整天待在低溫空調環境,更不利血液循環。

因此,抽不出時間運動時,至少在辦公室要找機會偷時間運動,例如固定1小時起身去廁所或茶水間,接手機時也可起身走動。另外,開車族將車停在距離家里或公司遠一點、公車族可以提早兩站下車,都是“偷時間”走路運動的方法。

中醫烏發方

烏須黑發方是指具有使黃白須發變為烏黑光亮作用的一類方子,主要用于須發早白或黃枯不澤者,其作用機理為滋腎精,充氣血,以及護發、榮發、染發等,許多烏須發的外用劑具備直接著色的作用。

主要用于須發早白或黃枯不澤者

方一

白檀香末、香白芷、白及各30克,山萘子90克,滑石、零陵香各印克,青黛、甘松香各90克。將藥共研為末,每用時以淘米水(發酵后更好)將頭發洗凈,再將上藥末30克均勻地撒在頭發上,用梳子反復梳理。

本方可使須發返黑。

方二

生胡桃皮、生石榴皮、生柿于皮各等分。先將生酸石榴去瓤,揀好丁香裝滿,然后將胡桃皮、柿子皮與所裝之石榴、丁香晾于,同研為細末,用生牛乳和勻,盛于瓷瓶內,密封后埋于馬糞內,10日后取出。將一根白線繃緊,取此膏少許放于線上,如線兩頭皆黑,則藥已成。如不黑則再埋于馬糞中以待黑。使用時取此藥少許均勻地涂于頭發上,睡前用,次晨洗去。

本方能使頭發返黑。

方三

黑豆30克,雪梨1--2個。將梨切片,加適量水與黑豆一起放鍋內旺火煮開后,改微火爛熟。吃梨喝湯,每日2次,連用15—30日。

本方滋補肺腎,為烏發佳品。

方四

菟絲子、茯苓各15克,白蓮肉10克,黑芝麻15克,紫珠米100克,食鹽適量。將以—上藥物洗干凈,與紫珠米加適量的水,在旺火上煮開后,移至微火上煮成粥,加少許食鹽食用。

本方滋陰補腎,烏發美發。

方五

豬腎1對,杜仲30克,沙苑蒺藜15克,核桃肉30克。將藥物和豬腎加適量的水,在旺火上煮30分鐘后,改微火燉至豬腎熟爛。

食豬腎及核桃肉,飲湯,每日1劑,連服7—10日,可烏發美發。

方六

桑椹(或桑葉)、黑芝麻若干。取適量桑植或桑葉洗凈,曬干,研末與4倍的黑芝麻粉拌勻,貯存于瓶中;用時取桑麻粉適量,加入蜂蜜,揉成面團,再分成約10克重的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

本方具有烏發養發之效。

方七

何首烏20克,枸杞子15克,大棗6枚,雞蛋2枚。將藥物與雞蛋同煮至熟,去藥渣后食蛋飲湯。每日1劑,連服10--15日。

本方滋陰補腎,有烏須發之效。

方八

牛骨或豬骨。將骨頭砸碎,1份骨頭加五份水,用文火煮1--2小時,骨頭湯冷卻后在容器底部沉積一層粘質的物質。食用時將骨頭湯搖勻,用這種湯燉菜燒湯或當佐料均可。

本藥膳既是美食,又能烏發美發。

方九

芝麻、白糖適量。將黑芝麻洗凈曬干,用文火炒熟,碾磨成份,配人等量白糖,裝到瓶中,隨時取食。早晚用溫水調服2羹匙。也可沖人牛奶,豆漿或稀飯中隨早點食用,或做餡蒸糖包,也可作芝麻鹽燒瓶。

本方養血、潤燥、補肝腎、烏須發。

方十

桂圓肉10克,蓮子15克,大棗10克,粳米50克。以四物共煮成粥,每日2次,連服15--30日。

本方氣血雙補,烏發榮顏。

方十一

何首烏30---60克,紅棗3---5枚,粽米100克,紅糖或冰糖適量。先將何首烏在砂鍋里煎至濃汁后,將藥渣去掉,然后放入粽米和紅棗,文火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適量紅糖或冰糖,再煮開即成。每日服用1--2次,7—10日為一療程,間隔5日再進行下一療程,應長期食用,方能奏效。

本方養血益氣,養發、烏發。

方十二

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紅衣)40克,大棗40枚,料酒、醬油、白糖、蔥段、姜、味精、花椒、八角、茴香、鹽各適量。先將豬蹄去皮洗凈,用清水煮至四成熟后撈出,用醬油涂試均勻,放人植物油中炸成金黃色,放人砂鍋內,注入清水放入其它原料及調料,在旺火上燒開后,再微火燉至爛熟。分4頓佐餐食用,連服10--15日。

本方補中益氣,養血補血,養發烏發。

方十三

母雞1只(約1000克),黃芪30克,白果6克,精鹽、蔥段、姜片、料酒、味精、胡椒粉、清湯各適量。雞宰殺后去皮及內臟,先人開水中氽片刻后撈出,將黃芪、白果納入雞腹內,并加入蔥段等調料,上籠屜用旺火蒸至雞爛熟(約需2小時),出籠后,揀出黃芪及佐料渣,撒入胡椒粉。分5--6頓佐餐食用,連服10---15日。

本方益氣養血補虛,并有烏發美發作用。

方十四

桑椹、蜂蜜。將新鮮熟透的桑椹若干,搗爛后用紗布濾取汁液,放入瓦罐里煮,待稍濃時加入適量蜂蜜,直至煮成膏狀,冷卻后裝瓶備用。每日早晚各服1--2湯匙,溫開水送服。

本方烏發養發。

方十五

白茯苓、遼參、細辛(去葉)、香附子(炒去毛)、白蒺藜(炒、去角)、川芎、縮砂仁各15克,龍骨(研)、石膏(煅)、百部、白芷21克,麝香少許。將藥共碾細末,后人麝香,再研均勻。每夜臨睡前,早晨用溫水調合后刷于頭發上。

本方能烏須黑發。

方十六

鯽魚膽50枚,鐵銼1片(15克),訶子5枚(煨、去核),郁金2枚,黃岑(切細)、黑豆、紫草、零陵香各15克,生姜汁50毫升。藥和勻,在絹袋內盛,取竹瀝油120克,麻油350克,入藥袋子,于油膝盒內浸,密封放涼處,半日取出,逐日擦頭。

本方用于烏發,可治發黃而稀者,百日內如漆,永不落。

方十七

母丁香3克,沒食子2個,川百藥煎4.5克,甘松30克,針砂4.5克,白及7.5克,新釘子1個,訶子皮6克,山萘子3克。針砂醋炒,上藥除鐵釘外均研為細末,加水1大碗,煎至7分熟,過濾去渣,裝入玻璃瓶或瓷瓶中,投進鐵釘,瓶口密封,3日后即可應用,冬天5日后可用。使用時,先于下午洗凈頭發,臨睡之前用軟刷蘸藥涂發,晨起用溫水洗去。

本方烏髭發,掠頭鬢,令光黑。

方十八

新鮮小胡桃3個。藥連皮研成細末,加入人乳2杯,盛銀銀器內用火武文煎熬,并不斷地用竹蓖子攪拌,使之慢慢成膏即可使用。每用前洗凈頭發,用毛筆蘸藥膏少許,均勻地涂于頭發上,次晨用溫水洗去。

本方可使頭發烏黑光亮。

方十九

臘月豬膏、羊矢灰、香蒲草灰等分,3味和勻,外用涂頭,每3日1次。

本方滋潤營養至發,使之易而生黑,專治發黑。

方二十

酸石榴、五倍子、芝麻葉。

搗碎,用絹袋盛之,于鐵器內水浸,洗發自黑。

方二十一

經霜桐葉及桐子。上藥多取,搗碎,用甑蒸之,趁熱用布包后榨出其汁液。取少許桐子、桐葉汁人溫水中洗頭。

使用本方,則發黑光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