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咱們這個年紀的退休族,一般都會特別注意,別不小心磕了碰了。小孩子整天跑來跑去,摔個跤爬起來沒啥事,但我們卻是骨頭變“脆”了,禁不起折騰。這往往是骨質疏松癥在作祟。
研究顯示,50%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在發生骨折前沒有任何癥狀。因此,骨質疏松又被稱為“寂靜的殺手”。
骨質疏松癥發生前會有哪些征兆?
又該如何預防?
一些關于骨質疏松的傳言有依據嗎?
今天
咱們就來聊聊骨質疏松癥那些事
骨質疏松癥風險一分鐘測試題
↑點擊可查看大圖↑
該表格適用于50~70歲人群,70歲以上人群建議直接進行骨密度檢測。
以上問題,只要其中有一題回答結果為 “是”,就提示存在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查。當然,即使題目全部回答“是”,也不意味著您已經患有骨質疏松,具體需要咨詢專業醫師。
骨質疏松的5大征兆
征兆一:腰酸背痛
初期是從安靜狀態開始活動時出現,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如果伴隨腰背彎曲、身高變矮時更需要警惕。
征兆二:牙齒松動
骨密度降低,會使牙槽骨不堅固。
征兆三:行走能力下降
骨質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行走后關節及肢體疼痛。
征兆四:呼吸不暢
由于骨質疏松后駝背引起胸廓變形壓迫肺部導致呼吸不暢,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征兆五:一碰就骨折
即使沒有明顯的外力作用也可能骨折,脊柱、髖部、腕部最常見。
出現3種痛,警惕骨量“流失”
01
脊柱兩側痛
一般情況下,骨量丟失12%以上就可能出現骨痛。這種痛常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可減輕,但直立、后伸時會加劇。
02
慢性腰背痛
這種痛多見于絕經后婦女,以腰部酸痛為主,背部和全身多處關節有隱痛,彎腰時疼痛加重,一般不影響生活。
如果白天活動較多,痛感可能較輕,但夜間翻身、清晨醒來起身時痛感加劇。
03
串痛
因骨質疏松發生椎體骨折時,慢性腰背痛可出現急性加重,甚至咳嗽、打噴嚏時會出現串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竄攻痛),翻身、變換體位時會加重,甚至無法起床,但部分人仍可堅持行走。
10類人應重點預防骨質疏松
影響骨密度高低的因素很多。有下列10個危險因素的人,要特別當心骨質疏松。
不想骨質疏松,怎么辦?
骨質疏松癥可防可治。要預防它,應該做好骨骼保健工作,如均衡飲食,補充足量的鈣和蛋白質,多曬太陽,經常鍛煉身體,這樣可以增加骨量峰值。
一、退休族是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骨密度檢查,了解骨量情況。早期診斷,早期規范化治療,可以有效提高骨量,顯著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
二、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主要包括基礎治療措施和使用抗骨質疏松的藥物。通俗地說就是要“葷素搭配,素菜天天要有,葷菜要看具體情況”。
(1)“葷菜”是指抗骨質疏松的藥物。
主要是抑制破骨細胞的藥物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它的種類很多,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選擇使用。
(2)“素菜”主要是補充鈣和維生素D。
● 食補是重要的鈣質來源,如牛奶、酸奶、深綠色的綠葉蔬菜,豆制品及堅果等。對于50歲以上的人群來說,每日食補的鈣質并不能滿足人體的需求,因此,推薦在食補的基礎上再補充鈣劑。
● 維生素D的食物來源非常少,最推薦的補充方式是曬太陽。對于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還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正確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要做到以下兩點:
①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曬霜、不隔玻璃、不打傘;
②每周曬2~3次,每次5~10分鐘,時間選擇在10:00~14:00之間。
三、加強鍛煉,活動筋骨強健骨骼。對于喜歡長期臥床或不愛鍛煉的人,患骨質疏松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所以,每周需要鍛煉至少2.5小時,若能堅持每周鍛煉150分鐘會更好。嘗試讓自己每天都拿出些閑暇時間進行鍛煉。
四、戒煙與限酒。不要吸煙或過度飲酒。另外,長期大量喝碳酸飲料、咖啡和濃茶也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應盡量避免。
五、預防跌倒。調查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每年有約30%的跌倒率;80歲以上則有50%的跌倒率。許多人跌倒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損傷,所以預防跌倒很重要。
骨質疏松十大謠言
一次粉碎!
謠言一:喝純凈水會脫鈣,導致骨質疏松。
辟謠:二者不存在因果相關性。
人體體液中的鈣離子濃度是相對平衡的,無論是純凈水還是礦物質水,日常飲水量對人體鈣離子濃度影響都不大。導致鈣流失的主要因素是年齡、激素水平和膳食攝入,與飲用純凈水無關。
謠言二:食醋易致骨質疏松。
辟謠:恰恰相反!
首先,醋被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后,會氧化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本不可能去“溶解骨骼”。其次,醋能幫助胃酸偏少者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鈣變成離子狀態,有利于鈣的吸收。而且,陳年老醋本身含鈣量較高。
謠言三:吃苦瓜會導致骨質疏松。
辟謠:脫離劑量談危害不可取!
草酸確實會影響鈣的代謝,過度食用會導致骨密度降低,甚至會與鈣結合形成腎結石。但苦瓜中草酸的含量并不高,把骨質疏松歸咎于“吃苦瓜”,顯然是過分夸大。
謠言四:喝骨頭湯能預防骨質疏松。
辟謠:并不能。
鈣不溶于水,即使高溫燉煮,骨頭中的鈣也幾乎不會溶在湯中;即便加入大量的醋讓鈣質盡量溶出,湯中鈣含量也微乎其微。骨頭湯中不但缺少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反而富含脂肪、嘌呤,根本得不償失。
謠言五:豆漿可以代替牛奶補鈣,防止骨質疏松。
辟謠:不能完全取代。
單從補鈣能力來說,牛奶更優。大豆的確含鈣豐富,但加水磨成豆漿后,鈣含量被稀釋為10毫克/100克,僅為牛奶的1/10。豆漿對骨骼的益處在于其可以提供植物雌激素,以減少女性鈣的流失。
謠言六:治療骨質疏松只要補鈣就行。
辟謠:不止于此。
一般來講,骨質疏松癥是骨代謝異常造成的,補鈣只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該綜合治療,以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
謠言七:長期服用鈣片會得腎結石。
辟謠:實際上是體內草酸含量過高。
雖然腎結石的主要成分包含鈣,但它的形成原因并不是鈣攝入過多,而是因為體內草酸含量過高。因此,像一些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草頭、茭白等,一定要焯熟后再食用。
謠言八:血鈣正常就不會患骨質疏松。
辟謠:血鈣水平不是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
血鈣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鈣正常。當鈣攝入不足而導致缺鈣時,機體也會通過將骨骼中的儲備鈣釋放到血鈣中,或多種激素的調節作用,以使血鈣維持于正常范圍。
謠言九:只要年紀大了,就會得骨質疏松癥。
辟謠:骨質疏松并不是大齡朋友專屬。
35歲后骨溶解速度會逐漸超過骨合成速度,每年骨質平均減少1%。在中青年時期,盡量提高骨量峰值,延緩或避免骨質疏松癥的發生。50歲以后,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了解自身骨量。如果出現骨質疏松癥,要遵醫囑進行規范化治療。
謠言十:骨質疏松癥患者易發生骨折,宜靜不宜動。
辟謠:必須適量運動。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具有積極作用。若不注意鍛煉,不僅會加速骨質疏松,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反而誘發骨折。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