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評語:
初評等級:評委簽名:
開卷一定有益嗎?從小,我們的老師、父母就用“開卷有益”來勸勉我們多讀書;他們用這個熟語告訴我們,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成才。可在閱覽那么多書,看過社會的那么多事后,我不禁產生疑問:開卷一定有益嗎?
開卷,顧名思義,就是打開書的意思;開卷有益,就是指打開書本讀書就會有益。可是,書海茫茫,并不是所有的書都是有價值的。譬如,現在網上充斥的很大一部分的網絡小說。這些書,我也看過一部分。其中的內容浮夸,完全沒有任何的現實意義;就是文學價值,也是少得可憐。更有甚者,書中的內容完全是作者憑空臆想出來的,而且不符合任何的基本邏輯關系。這樣的小說能算是對人有益的嗎?
故而,我認為,要想開卷有益,還得先選一本好書,一本有價值的書,一本能對我們有用的書。人類文明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無數的先人將他們的研究成果記載下來,供我們學習,研究。像《孫子兵法》《戰爭論》《論語》《道德經》,還有諸多文豪留下的反映社會生活,時政的小說等等,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前人學習到很多東西。
除了會看,我們還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所謂“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又有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時代在變化,每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點,我們不可能將書上的東西不經任何思考地應用到生活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了。
譬如,《論語》中孔子曾提到一個觀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也就不要給別人或讓別人做了。這個觀點表面上沒什么問題,可是它忽略了每個人有不同的喜好這個基本事實。眾口難調,講的就是這個。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自己不喜歡的,不一定別人就討厭。就好像一個人不喜歡吃辣的,不一定別人都不喜歡吃辣,這個人也沒有道理讓別人都不能吃辣。
這個例子比較簡單,但總的來說,讀一本書都應該有自己的體會,如此才能有所收獲。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就是這樣吧。
綜上,開卷有益還是需要條件的,知識不是憑空就能獲得的,還需要我們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我僅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學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