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甜品會讓人心情變好 生理和心理因素在作用

shiyingbao

很多現代人在心情不好、煩躁、壓力大等情況下會選擇大吃大喝來發泄,更有一些女性喜歡通過甜食、甜品來改善情緒,那么為什么吃甜食后心情會變好呢?

吃甜品會讓人心情變好?生理和心理雙重因素在作用

1、生理因素

心情不好的時候,人體也必定缺乏營養素。心情和情緒與腦力有著相當大的關系,心煩意亂或者心力憔悴的時候,腦部最需要的就是糖分。這時候吃別的食物,脂肪,纖維素等都不能轉化為糖。而一些甜食,如冰激凌,蛋糕可以直接轉化為糖,從而迅速緩解這一癥狀,滿足了腦部的能量需求。心情不好的時候人體還會缺乏B族維生素,吃一些甜品,碳水化合物可以促進B1、B12攝入,對于精神上有一些安慰或者滿足。

2、心理因素

除了生理上可以迅速消除大腦疲勞和不適,甜品帶來的滿足感也同時在心理上滿足人們對味覺的需求,大多數人追求食物的口感,尤其女生喜歡甜食,讓這種滿足感來緩解心情,和有的人購物可以讓心情好等原因有著相同的道理。

據一些研究表明,甜食可以刺激大腦釋放腦內啡肽,而腦內啡肽可調節情緒,令人興奮。所謂“糖上癮”也是這個道理。不過,只要不過量、長期吃甜食,是不必擔心糖上癮問題。

“吃”之所以能夠讓心情變好,還可能是以下因素:

1、咀嚼食物本身也屬于一項釋放不良情緒的運動。

2、人體在不良情緒時需要維生素B族來幫忙,所以一旦饑餓時,身體更渴望碳水化合物,如饅頭、包子等,其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

3、甜食還可以提高食欲,帶來心理滿足,以及快速令血糖上升,緩解饑餓。

都說人大腦里有條關于糖的“獎賞回路”。糖分攝入,能促使大腦分泌讓人產生快樂的物質。多巴胺就是那個巧舌如簧的推銷員,讓你不知不覺就陷入糖分陷阱。不過,任何東西攝入過量都會帶來反作用。研究發現,長期“高糖”的后果不僅可能導致身體上的肥胖,還可能有心理上的抑郁。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項長期研究,而且獨此一家。要弄清楚食物和人類身心的關系,還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