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歷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那么你知道驚蟄分為哪三個物候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目錄
驚蟄分為哪三個物候
一候:桃始華
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驚蟄之日,桃花是月始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
二候:黃鸝鳴
倉庚就是黃鸝,所謂“倉庚鳴”,指的是驚蟄后五日,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云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就成了悲聲。倉庚鳴,庚亦作鹒,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
三候:鷹化為鳩
再過五日,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鳩,即今之布谷,所謂“鷹化為鳩”,指《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故名曰鸤鳩。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而到了秋天,鳩再化為鷹。《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鷂鹯之屬。鳩,即今之布谷,《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故名曰鸤鳩。《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鴙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復本形者也。
驚蟄養生技巧
保護好眼睛
冬季的時候多數人都會窩在家里面,但是到了驚蟄之后記得要多出門走動,這樣有利于保護眼睛哦!驚蟄之后,萬物慢慢的復蘇,到了戶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綠色。如果是學生或者是上班族,可以站在窗邊眺望遠處,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視力疲勞。
做拉伸
驚蟄之后是鍛煉身體的好時機,天氣逐漸暖和了,不像冬季時需要穿那么多的衣服。經常感覺到腰酸背痛的朋友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多做一些拉伸運動,讓自己活動起來。另外還推薦大家經常敲一敲自己的膽經,這樣有利于降火和解壓。
在進行拉伸運動或者其他運動的時候,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呼吸,不能出現憋氣的情況,這樣會影響運動的效果,身體無法得到放松。運動可以循序漸進的做,不需要強迫自己做一些高難度或者高強度的運動,只要能充分鍛煉就可以了。
曬后背
經常曬太陽是最簡單的從自然中獲得陽氣的方法。曬后背30分鐘。可在中午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后背及命門穴,如果衣服較厚可將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門,同時做深呼吸,讓陽氣從口鼻和命門進入人體。
驚蟄時期容易發生的病有哪些
一、預防流行性疾病
陽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大地一片生機,人們也在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后開始活動頻繁。
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因此,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一些傳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腦、結膜炎、腮腺炎等。另外,春天氣溫氣壓變化較大,一些慢性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復發。那么怎樣做好防病保健呢?
要有防病意識和堅強的信念
在思想上做好防病的準備,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識,如遇氣候突變帶來身體不適時,要靜心養氣,防止舊病復發,要堅持服藥,相信自己能抗擊病癥。
預防接種
可去醫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腦疫苗等。
日常調攝方面要多加注意
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快地脫去冬衣。飲用泡有貫眾的水(取貫眾500克洗凈,放入水桶中,每周換藥一次),也可在室內放置薄荷油以靜化空氣。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熏蒸,每周二次,可以預防其他人患感冒。另外,每天按摩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預防疾病的作用,而且還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驚蟄節氣是傳染病多發的日子,要預防季節性的傳染病的發生,還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一般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卜汁、枸札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二、哮喘
驚蟄春分前后,慢性疾病患者易復發,正所謂“百草回芽,百病復發”。其中哮喘多發于此期,飲食調養的方法很適宜于哮喘輕度發作或緩解期。
因此,應該避免進食過飽,吃的食物不宜太咸,忌煙、酒,慎用辛辣刺激食物,特別要禁食海腥油膩之物。發作期鼓勵患者多飲水,利于排尿。食物以充足碳水化合物保證熱能供應,以乳、蛋、豆制品保證蛋白質的給養。
腎陽不足的虛喘病病人以海馬焙黃研末,每次沖服3克,或以當歸6克,海馬3克,水煎服;五臟氣血虛衰、中氣不足的虛喘病人以鵪鶉1只,不去毛,焙燒研末,每次10克,加紅糖水融化,再兌入黃酒50克,一次服完,每日2次,予以調養。
三、風濕
甘四節氣的“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其意為春雷響起,驚動萬物,也就是說從這時節起冬眠的生物蘇醒了。上周還是料峭春寒,現快到萬物復蘇時,天氣多為濃霧、微雨。人體常感四肢麻痹、關節活動不利。小編特推薦老桑枝煲雞肉湯這款有效祛痹,口感好的藥方。
中藥老桑枝煲雞具有益精髓,祛風濕、利關節的功效。廣東民間亦常用它輔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四肢攣痛麻痹、頸背牽引疼痛,慢性腰脊勞損等癥。
[材料]老桑枝60克、雌雞一只去毛及內臟(約500克)、生姜3片。
老桑枝性平味苦,入肝經,功能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本草匯言》說它能“去風氣攣痛”,《本草備要》亦認為它能“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嶺南采藥錄》還記載它有“去骨節風疾,治老人鶴膝風”的功用;雞肉性溫味甘,入脾、胃、肝經,功能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別錄》說它能“補益五臟,續絕傷,療勞,益氣圖”,《食療本草》亦認為它能治“踒折骨疼”,《日華子本草》也記載它有“止勞劣,添髓補精,助陽氣”的功用。二者合一,倍增祛風濕、利關節、益精髓的功效。
[烹制]用清水把老桑枝洗凈,并稍浸片刻;雌雞宰凈,去毛及內臟,洗凈。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約2個小時,再加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可把雞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四、腎結石
春日,萬物復蘇,百草萌生。隨著人們活動的增多,隱伏在膽道和腎臟的結石也容易發作。怎樣防止和對待膽石癥和腎石癥在春天的發作呢? 膽石癥發作往往同時伴有膽道感染,嚴重者可致中毒性膽管炎,若救治不及時可致命。因而預防膽石癥的發作至關重要,凡確診而愿意接受手術者應盡早手術,一時不能手術者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患者飲食宜清淡,因為油膩的食物會刺激膽汁的排放和改變膽汁的成分,容易促發膽道感染甚至膽源性胰腺炎;可以服一些利膽的中、西藥物;一旦發生右上腹疼痛、發熱和黃疸,要及時送醫院治療。為防治可能引起的休克,運送時須用擔架或車輛使病人取平臥位。凡既往有排尿石史,目前已無癥狀者,要多飲水、多活動,防止結石再形成。明確仍有尿路結石者,如結石直徑在1厘米以上,須手術取石;而在1厘米以下者,可大量飲水并增加運動,特別是跳躍式活動,如騎馬、跳繩等,以促進結石排出,亦可佐以排石的中藥。
疼痛發作時可用止痛劑。病者應了解,雖然尿路結石引起的疼痛劇烈難忍,但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驚蟄這天吃什么水果
梨
驚蟄前后,人們易咽干冒火,民間素以“驚蟄吃梨”來“清六腑之熱,滋五臟之陰。”為啥要吃梨?是借“梨”的諧音與小蟲分離。另外,春天來了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
吃梨時可用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去核后蒸熟、切片后和冰糖、銀耳等一起煮水,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因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多吃,否則會傷及脾胃。對于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吃生梨。
草莓
草莓營養價值高,適宜春季養生食用,因為草莓含有維生素C、葡萄糖、檸檬酸、鐵、果糖、蘋果酸等,對于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長火癤子、嗓子疼等都有不錯的輔助治療作用。還對貧血的朋友們有幫助,但是脾胃虛寒,肺寒咳嗽的人不宜過多吃草莓。
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氨基酸、鈣、鎂、鐵、維生素、蛋白質、鉀、維他命C等等,對春燥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夠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腿部積聚過多的脂肪。對減肥這有幫助,還能夠降血壓,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有些人對獼猴桃會過敏,就不要吃了,還有一些吃了以后會有舌頭發麻、喉嚨發癢的情況,也不要吃。
菠蘿
菠蘿可以幫助消化。菠蘿富含菠蘿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別是能幫助肉類的蛋白質消化,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因此,雨水節氣飯后吃菠蘿更加適合。
番石榴
據介紹,番石榴是個“營養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族、維C、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其所含的維生素C比柑桔、香蕉、木瓜、番茄、西瓜、鳳梨等水果都高,其種子中含鐵量更勝于其它水果,所以,食用番石榴時最好能連子一起食入。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