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暴雨后,請注意這個時間!

shiyingbao

-點擊藍字 ↑【恩施發布】關注我-

夏至

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夏季日出。全媒體記者阮璐 攝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

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恪遵憲度抄本》中解釋: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迎來全年影子最短、白晝最長的一天。

在古代,“夏”為大,“至”為極,

“夏至”就意味著萬物發展到繁茂的極點。

那么,此時節該如何正確養生呢?

熱極寒生百病重 天灸養生正當時

從夏至開始,萬物蓬勃生長。全媒體記者阮璐 攝

“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的“三候”說的是從夏至開始,

萬物進入蓬勃生長的時機,

爭先恐后地釋放積蓄已久的活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夏至,萬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極也。”此時,天地之間陰陽消長,萬物繁茂到極點,陽氣外發達到極致,而后轉為收斂、沉降,陰氣開始復生。

“夏至——陰生”,這是一年中陰陽轉化的重要節點,人體亦處于陰陽變換的重要階段,對于我們來講,就要順應陰陽轉化。我們要在陽氣最旺的時節,繼續養陽、養脾胃;同時,要扶助初生的陰氣生長,讓陰陽二氣順利交接。因此,“護陽養陰”便是夏至節氣的調養重點。

夏季傍晚,人們在休閑納涼。全媒體記者楊夢蝶 攝

從夏至起,我們就可以開始天灸了。天灸,就是給背部曬太陽。人體背部的后正中線,有督脈貫穿,可以調節全身陽經之氣,因而有“陽脈之海”的稱呼。夏日天灸,是補充身體陽氣、氣血,排出身體陳年寒濕邪氣的好機會。這是不花錢就能借助天時進行“冬病夏治”的養生妙招。

天灸時需要注意的是,盡量穿寬松、透氣的衣服;坐在高度合適的凳子上,背對太陽,腰背拱起呈弧狀,頭可以縮進兩臂之間;天灸時間控制在30分鐘到1小時之間,以微微出汗為宜;天灸時不宜當風,結束后不要立刻進入空調房和洗澡,還要保護好頭部,避免暴曬過度,導致中暑。

曬背。全媒體記者明磊 攝

手足爭力轉陰陽 夏至導引神助攻

夏至,是地球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同時也是陰氣開始產生的時候。此時,盛陽之氣覆蓋其上,而陰氣始生于其下,是一年中陰陽之氣轉換的關鍵時節。

夏至練習導引養生法,以手足爭力式為主。爭力,又稱為矛盾力、陰陽力、太極力,是指在練習時采用兩個相反方向用力的方法,借以發力、持中,以達到伸展、圓空之意。

中醫認為,手和上肢屬陽,對應于心,五行屬火;足和下肢屬陰,對應于腎,五行屬水。通過手足爭力的練習方式,能疏通手太陽小腸經及足太陽膀胱經,達到心腎相交、陰陽平衡的目的。

手足爭力式。全媒體記者譚發馨 攝

手足爭力的動作要點:

一是正身平坐,右腿屈膝內收,腳掌自然踏地;

二是兩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腳踏在兩掌之間;

三是右腿用力,右腳向前蹬出,兩臂用力將右腳拉回;

四是重復多次,左右交替練習。

此練習可預防和改善夏季常見的心煩失眠、頭暈頭痛和疲倦乏力。同時,能調理全身大關節的風濕積滯,手腕部、膝蓋的疼痛,肩周、上臂前后的肌肉痛,手掌心發熱、疼痛,寒濕導致的身體沉重感,夏季空調冷氣直吹關節引起的關節僵硬不適,還能預防調理腕部、膝蓋、腰背等不適。

冬至餛飩夏至面 血肉有情攻老寒

夏至,標記著天氣真正進入暑熱階段。古時,人們把夏至叫做“日北至”,認為夏至是自然界陰陽之氣轉化的關鍵點。這一天,白晝最長,其后日照時間將一天天縮短,故在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至是新麥上市的時節。

《黃帝內經》云:“五谷為養”。

作為五谷之一,

小麥是得四時之氣的糧食作物,

性味甘溫,尤為養人。

小麥在夏季籽實粒滿,而心氣應于夏,故而麥為“心之谷”,有養心安神之性。小麥有補虛養胃、強筋益力、除熱止渴之功,對于體質虛弱、氣血虧虛、食欲不振等癥狀有緩解之性。將小麥磨粉制成面條,更容易消化吸收,有補虛養氣、助五臟、厚腸胃、增體力的好處。

因此,吃夏至面不僅有應季嘗新之意,也是養生益氣之需。一碗豐富美味、悅目舒爽又家常的“五彩”(黃瓜、香菇、雞蛋、雞胸肉、胡蘿卜)涼面就是度過夏至的絕佳選擇。

夏季,適合來一碗“二街”的涼面。全媒體記者阮璐 攝

夏至后還有“伏天一碗羊肉湯,

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

可能有人會不解,

羊肉湯不應該是寒冷的冬天喝的嗎?

夏至時節喝豈不是熱上加熱?

其實,羊肉性溫大補,是血肉有情之品,可以峻補氣血。夏至正是外熱內寒的時節,此時人體陽氣在表最旺,但人體的臟腑反而虛寒到極點。這時大家普遍喜歡吃點涼的,如冰淇淋、西瓜等,不僅容易損傷脾胃,出現腹瀉等問題,而且體內的虛寒潛伏至冬天,更容易導致手腳冰冷、陽虛、怕冷等問題。所以,陽虛虛寒體質的朋友,可以在夏至喝溫補羊肉湯,這是“冬病夏治”的智慧,可以將體內潛藏的寒濕邪氣趁此機會趕出去。

夏至,發布君為大家推薦當歸生姜羊肉湯。

夏至后、三伏天喝當歸生姜羊肉湯——此時陽氣外泄,積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經以及各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冬至前后,尤其三九天喝當歸生姜羊肉湯——此時陰寒重,陽氣初生,需培植正氣。

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一道經典的傳統藥膳,出自《金匱要略》,擅治一切血虛寒證。彭子益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認為此方:“當歸溫補肝血,生姜溫陽散寒,羊肉溫補肝陽,滋補木中生氣,以助升達。加生姜以行其寒滯,故諸病皆愈。”

需要注意的是,當歸不宜久煮,久煮后當歸油發揮完后,剩下的當歸堿是破血而非補血的,養血效果反而不好。

此湯還可以預防風寒感冒、改善貧血等問題。但處于感冒期間以及內火旺的人群不宜飲用。

州中心醫院中醫部(州民族醫院)孫國珍工作室傳承人、名醫堂專家李雪玲提醒您:

熱極寒生百病重,天灸養生正當時;

手足爭力轉陰陽,夏至導引神助攻;

冬至餛飩夏至面,血肉有情攻老寒。

夏至養生食譜

五彩涼面

原料:面條200克,黃瓜、香菇、雞蛋、雞胸肉、胡蘿卜適量。

做法:胡蘿卜、香菇、雞胸肉燙熟;將雞蛋攤成蛋餅,與黃瓜、胡蘿卜、香菇一起切絲,胡蘿卜、香菇、雞胸肉燙熟制成“五彩”;水開后下入面條;蔥花、蒜末、辣椒油、白芝麻,淋上熱油,加入生抽、醋、鹽、糖;加入“五彩”,澆在面上,拌勻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養胃、強筋益力、除熱止渴。

當歸生姜羊肉湯

原料:羊肉100克、當歸15克、生姜30克。

做法:羊肉冷水下鍋,焯水,撇去浮沫;羊肉放入砂鍋,加水,大火燒開后,小火慢燉1.5小時;加入生姜和當歸,煮1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補血、溫中補虛、祛寒止痛。

冬瓜茶

原料:冬瓜1500克、紅糖150克、冰糖150克。

做法:冬瓜洗凈切小塊(冬瓜皮、冬瓜瓤等一起切碎);切好的冬瓜撒上紅糖腌漬20分鐘;腌漬出水的冬瓜放入煮鍋中,大火燒開,加入冰糖,轉小火燉煮,不要加水;煮至冬瓜變得透明,湯汁濃稠成咖啡色;用篩網過濾出冬瓜湯汁裝入有蓋的瓶中,蓋緊蓋子,自然冷卻后放入冰箱冷藏,喝時加水或冰水調成適合自己的口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清肝明目。

- 我與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州 -

今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迎來40歲生日!

無論你是土生土長的恩施人,還是在恩施奮斗的異鄉人,我們誠邀您用文字記錄恩施州40年的變遷,書寫40年的發展歷程與成就,講述您與恩施的故事,為恩施獻上生日祝福。

投稿作品將擇優在恩施日報全媒體平臺刊發,并有機會參與最終評選,獲獎金及精美紀念筆記本!

投稿郵箱:

全媒體記者阮璐 譚發馨 通訊員侯丹丹楊名 梁歡

編輯|楊夢蝶

審核|張曉玲

簽發|鄒 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