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巧克力,自然想到“熱量、脂肪、糖、肥胖”,
事實上,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絕對是個好東西。只要選對巧克力,口感濃郁且健康。
吃巧克力,降低死亡、心血管死亡、癡呆死亡風險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包巍教授等人在《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in to All-Cause and Cause- in Women:The Women’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吃巧克力,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癡呆死亡風險。與不吃巧克力相比,每周吃1-3份(每份28g),全因死亡風險降低7%,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12%,癡呆癥死亡風險降低11%。
對于其中的機制,研究人員分析道,食用巧克力對健康的影響很復雜,因為巧克力既含有潛在有害成分,也含有潛在有益化合物。添加的糖和不健康的脂肪已被確定為慢性病和長期死亡率的危險因素,而可可類黃酮對心血管和認知功能具有保護作用。
此前也有研究證明,黃烷醇有助于提升血管內皮中一氧化氮NO的產生,從而放松血管和改善血流,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短期研究顯示巧克力中的黃烷醇能夠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而在長遠來看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早上吃助燃脂,晚上吃利睡眠
人們在食用巧克力的時候,可能很少會注意到攝入的時間。但事實上,選擇吃巧克力的時間大有講究!在對的時間吃巧克力,不僅不長胖,甚至還有“反向”作用——抑制食欲,且幫助燃燒脂肪。
來自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Marta 博士團隊開展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在早晨或晚上攝入巧克力并不會使得體重增加。在早上起床后的1小時隨意攝入100g巧克力,能幫助燃脂,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晚上睡前1小時內吃巧克力,睡眠會更加規律,還不會引起肥胖。更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中用到的是牛奶巧克力,甚至不是黑巧!
本研究中,研究者調查了19名52±4歲的絕經后女性,讓她們連續2周每天早上起床后1小時內伴著早飯吃100g巧克力,或連續2周每天晚上睡覺前1小時內吃100g巧克力,或連續2周不吃,以上三種模式以隨機方式排列。據估算,攝入的巧克力能量約占每日能量總攝入33%。
在為期2周的干預過程中,除了每天增加的100g牛奶巧克力(≈)外,女性參與者被要求能隨意進食。結果顯示,巧克力增加了額外的卡路里,但參與者的體重并沒有明顯增加。甚至在早上吃巧克力的組中,女性的腰圍會顯著減少。
小編突然覺得自己二十多年的巧克力算是白吃了!
不同的巧克力有啥區別?如何選擇?
根據可可脂含量的不同,市面上常見的巧克力可以分為三種: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
黑巧克力:總可可固形物要求≥ 30 %,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
白巧克力:含有 20 %以上的可可脂和 14 %以上的含乳成分,但不含有可可粉,也沒有可可固形物,奶味較濃,口感也比較甜。
牛奶巧克力:在巧克力中添加了乳制品,含乳成分大于12%,總可可固形物要求≥ 25 %,呈棕色或淺棕色,具有可可和牛奶風味。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